《新周刊》絕不是壹種不尋常的整合信息的方式。本專欄結合壹絲不茍的態度、趣味性和權威性,為讀者輕松梳理兩周內發生的時事和世界局勢。包括“雙周列表”、“我反對”、“報價”、“Knowlers”等子欄目。
世界的全球局勢是壹個大願景
全球新聞時事焦點。探討全球化時代的民族精神,解讀世界時事來龍去脈,預測全球時事走向,在大視野和大歷史之間打造專屬國際報道模式,邀請各類專業時事評論員和地區觀察家參與縱覽時局。
觀察新聞現場的尖銳報道
通訊員見證國內社會時事發生地,探尋當事人,追尋真相,以《新周刊》的判斷標準進行敏銳觀察。承接《新周刊》原有“頭條”和“現場”欄目的報道經驗,推出有分量的現場報道和紀實報道。
調查第壹手民間口述歷史
對熱點或敏感話題進行第壹手口述記錄,選取有代表性的類案例,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香港等大城市進行同步采訪,針對不同話題接觸國內各大調查公司和網站,全方位、多角度收集民間觀點。自創立以來,它已成為具有社會學意義的中國人價值取向的民間文本。
城市發現城市之美,探索成長之路。
探索城市體驗的新話題,捕捉城市生活的新趨勢,報道中國城市的發展、定位和影響。內容由城市話題、概念城市、城市閱讀、市長訪談、城市晚會等幾個報道環節組成。
品牌體驗新興經濟勢力圖。
《興奮的消費社會》中的冷靜分析師,《品牌力量圖譜》中的前沿記者,揭示了本土和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制勝之道和陷阱,關註高管延伸到企業管理中的個性化作用和魅力。根據《新周刊》在“行業巨頭”、“探訪知名品牌”等經典欄目的報道和經驗。用新視野打造財經專欄。
壹盞探照燈,給壹個有堅強精神的人
致力於挖掘人物背後的犀利價值。報道類別包括:重量級人物、名人和迷人的臉書城市。該欄目貼近人物心路歷程,濃縮精華,延伸背景,揭示影響,人像拍攝具有獨特的沖擊力。會有“享受”、“F40”、“痘痘”的子欄目。
圖片報道新聞現場的有趣瞬間。
來自新聞現場的即時影像,通過完整的影像語言和視覺敘事,講述生動、發人深省的新聞故事。本欄目秉承《新周刊》最具特色的“圖片故事”和“圖片日記”的精髓,通過與著名攝影器材廠商的成功合作,成為國內優秀新聞圖片報道的雜誌媒體平臺。
文化和大文化時代的風格鑒賞家
關註國內外最新文化動態,捕捉前沿文化現象,評估文化藝術家的社會價值。報道領域涵蓋大文化時代的方方面面。以獨立的觀點和敏銳的觸覺創造時代的文化風格。內容欄目涵蓋電影、電視、娛樂、藝術和文化現象。
時尚是全球時尚的風向標
時尚的重點不在潮流。本欄目專註於從全球經濟、政治、社會心態等角度報道全球時尚,以全新的方式、獨家的角度重新詮釋時尚。報告內容涵蓋:創意經濟、時尚、時尚產業、時尚潮流等。
專欄時代的精神與文字的挑戰
國內知名作家、專家在寫作方面的挑戰,側重於展現與眾不同的品味、風格和觀點,力圖呈現時代精神與寫作的結合。重點建設壹個屬於《新周刊》閱讀興趣的專題欄目。突破不同領域的壁壘,還原智慧的真相和讀書的* * *性。
雜誌風格自從淩成為《新周刊》最年輕的創意總監後,雜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離新聞越來越遠,離都市雜誌越來越近,形成了國內外都沒有的獨特雜誌風格。很時尚,但是和新聞有關系,有新聞,但是感覺不到它的嚴肅和尖銳。
《新周刊》不得不提的是,在淩擔任《新周刊》創意總監期間,《新周刊》的影響力明顯下滑。
發展歷程1996 8月18,創刊號,新聞紙,64P。
1997 9月5日,改為銅版紙,增加到112P。
2001 9月15,改為美術紙,增加到128P。這是《新周刊》的第二次全面改版:立足新觀察、新觀點,彰顯把握時代脈搏的智慧和精神,研究新世紀讀者閱讀趨勢,重構內容板塊,進行全新的信息組合,聚焦“社會觀察”和“生活方式”的新寫法,體現時時刻刻的新視覺風格。完全與國際格局接軌,版型擴大到16P,美術紙全彩印刷改為128P。每月月初、月中出版,零售價不變,15p。
《新周刊》被壹些讀者視為時代的前沿觀察者。前期致力於新聞的整合,類似於現在的新聞雜誌,後來與新聞雜誌漸行漸遠,變成以都市話題設置和炒作概念為主。
《新周刊》有影響的人物有馮新成、何叔清、、淩、。
《新周刊》著名的主要作家有:黃俊捷、胡赟等。
雜誌影響力《新周刊》是讀者眼中的“觀點提供者”,總是給讀者帶來新鮮的沖擊和概念,引導讀者關註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趨勢。看《新周刊》長大的新銳青年,如今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
新周刊《新周刊》是媒體同行和創作工作者眼中的“話題發源地”。《智障中國電視》《亂世佳人》《她的世紀》《第四城》《無厘頭》。、“80年代下的蛋”、“突然中產”、“賤客來了”、“女兇”...《新周刊》的許多經典話題以及每年的“大盤點”和“情人節特輯”
新周刊是“智囊團”,是商家和投資人眼中不可忽視的“智囊團”。壹年壹度的“四大榜單”——“中國年度新銳榜”、“生活方式創意榜”、“中國電視節目榜”、“中國城市魅力榜”,已經成為時代、經濟、文化、城市發展的風向標。
城市魅力長期以來,《新周刊》積累了豐富的城市話題報道和評論經驗,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和廣泛的影響。其《城市魅力排行榜》、《城市的失敗》、《第四個城市》、《外灘》及其倡導的生活》等系列專題報道,聯合《南方周末》、《Sina.com》等國內強大媒體,對中國城市魅力指數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年度大規模評價。同時,評選活動將為首屆大型中國民間“城市論壇”的創辦奠定基礎,對中國城市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新周刊》從1998開始,在其年度“大盤點”中創建“年度榜單”,調查年度情況,指出社會趨勢。2001,《年度新周刊榜》轉型為《中國年度新銳榜》,由《新周刊》和國內有實力的媒體共同打造。以“媒體看中國”為視角,以“新銳”為標準,誕生了壹個具有民間性、獨立性、權威性的新媒體品牌。
新周刊年度新銳榜已經成功舉辦了2001、2002、2003三屆中國年度新銳榜的獎項,中國年度新銳榜將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和更加強大的聯合運作,成為中國媒體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公開評選活動。
電視節目《新周刊》壹直關註中國電視,以《弱智中國電視》、《春晚:十六年之癢》、《絕命電視》、《中國電視節目單1999》等壹系列犀利的報道見證並推動了中國電視的發展,以響亮的聲音和深刻的見解成為評價中國電視的輿論先鋒。
從2000年開始,《新周刊》發起並與報紙、雜誌、電視、網絡合作多年,對跨媒體中國電視節目、節目主持人乃至中國電視行業的年度發展業績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大尺度的立體回顧。中國電視節目單已成為《新周刊》最具價值的延伸品牌,對中國電視乃至中國媒體影響深遠。
想要打造創意中國,首先要打造創意生活。《新周刊》在2004年成功發布生活方式創意榜的基礎上,聯合海峽兩岸不同領域的強大媒體和潮流專家,評選出今年的優質創意並發布榜單。該榜單創辦於2002年,每年年中發布中國人生活中優秀思想的評選結果。
2004年,頒發了壹等獎。建立了“創意生活TOP 10”和“生活方式創意榜主榜”兩個類別。主要榜單包括:年度創意城市、年度創意營銷、年度創意媒體、年度創意電視秀、年度創意旅遊、年度創意空間、年度創意人居、年度創意建築、年度創意產品、年度創意人物、年度創意人物和優化生活特別貢獻獎。
秉承2002年首次亮相的“2002生活方式創意榜”、2003年“吃腦時代”的“消費創意”主線和2004年的成功落地經驗,《新周刊》將從“創意”和“模式”更準確的定位出發,尋找未來壹年生活方式創新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