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中國圓田螺,俗稱田螺、田螺、田螺、甜螺。軟體動物、腹足類、櫛水母、釘螺、釘螺分布於中國所有淡水水域。國外分布在朝鮮和北美。
中型個體的形態特征,殼高約44.4毫米,寬約27.5毫米。殼近寬圓錐形,有6-7層螺旋層,每層螺旋層向外擴張。螺旋部分的高度大於殼體開口的高度,本體的螺旋層明顯膨脹。殼尖。縫線很深。殼面光滑,有棱紋,黃褐色。殼口近卵圓形,邊緣完整而薄,黑框。角質片,比殼口小,有同心生長線,細胞核位於內唇中央。
生物學特性生活在淡水植物茂盛的湖泊、水庫、溝渠、稻田、池塘中,它以寬大的肚皮爬行,對幹燥、寒冷、炎熱有很大的適應性。當它遇到幹燥的環境時,它會將柔軟的部分縮進殼內,封住殼口或鉆入泥中。冬天潛入泥中冬眠,第二年春天再出土。以水生植物的葉子、低等藻類等為食。產卵、受精和體內發育,雌螺所懷卵數從10到100不等。它們發育成幼螺後,相繼排泄,幼螺在水中自由生活,生長壹年左右達到性成熟。
經濟價值肉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凍蝸牛肉也是出口的,也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它也是鯡魚和鯉魚的天然餌料,蝸牛殼和肉可入藥。
性味甘、鹹、寒。有中國圓螺等。
功能:清熱利濕,除濕解毒。可用於治療便秘、黃疸、腳氣、水腫、口渴、痔瘡、便血、紅眼、腫痛、疔瘡。
臨床應用
1.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治療:將蝸牛500克放入水中養2-3天,使汙泥、廢物完全排出,再敲掉少許蝸牛尾巴,與雞骨草50-100克壹起服用。每天1次。
2.小便不利、白濁的處理方法:將田螺250g洗凈,去尾,放入熱油鍋中煸炒片刻,加入少許蒜末,加鹽調味,加水煮熟,用針挑出田螺肉。
3.治黃疸:蝸牛肉100g,艾草12g,冬淩草30g,田基黃30g,水煎,每日1-2劑。
4.治療菌痢:蝸牛500克,挑出蝸牛肉,曬幹,炒熟,水煎,每次10克,每日三次。
5.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糖尿病的治療:15蝸牛清水養去泥,取出蝸牛肉與半杯米酒混合,然後清水燉喝湯,每日1次。
6.治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路結石:車前子30克,紅棗100克,蝸牛1000克(帶殼)。首先將蝸牛在清水中培養1-2天,經常換水,去除汙泥,切斷蝸牛。紅棗洗凈(去核)。將車前子用紗布包好,與紅棗、田螺壹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2小時,喝湯吃田螺肉。
用法用量燉湯,視病情而定。
應忌脾胃虛寒。
該產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和維生素a。具有利尿和消腫的作用。
流行/民間諺語或諺語
“三月螺螄四月貽貝”是潛江的民間諺語,意思是三四月是潛江出產螺螄和貽貝的好季節。江漢平原人不會像外國人壹樣,把螺螄炒個半熟,入口即吸。而是先用開水把螺螄“煮”熟,再用破紡錠或竹簽挑出螺螄,然後按日(門)蒸三次。最近又多了壹種吃法,就是所謂的蚌肉臘肉豆渣“三味火鍋”,意外地在城市的餐館裏遍地開花。
蝸牛:按摩點名稱。又名蝸牛骨。它位於手腕兩側的骨突處,即尺骨和橈骨的莖突處。《小兒推拿經·手訣》:“猿摘果:雙手取螺上皮,摘之。小石可用。”
福壽螺
名稱:福壽螺
目前已被列入我國第壹批外來入侵物種。
同義詞:大瓶螺,蘋果螺,
學名:亞馬遜斯梅爾;福壽螺
家庭:蘋果蝸牛家庭
產地:全國各地
生境:溪流、池塘和稻田。
尺寸:約7厘米
描述:原產阿根廷,卵為鮮紅色,常附著在岸邊。
在分類學上,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類、腹足類、壺菌科和壺菌屬。福壽螺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於1981年引入中國。其肉質細嫩可口,富含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和礦物質,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其脂肪含量低,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優質滋補品。此外,它還是壹些珍貴水生動物的飼料。福壽螺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中國各地都有栽培。食用加熱不足的蝸牛,可能會引起人體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
壹.形態特征
福壽螺全身由頭、足、臟囊、外套膜和殼五部分組成。頭部呈圓柱形,有壹對前後觸須,眼點位於後觸須的基部,嘴位於吻的腹面。頭腹面為肉質足,足面寬而厚,可在池壁上爬行,種植莖葉。貝殼短而圓,大而薄,有右旋殼和4-5個螺旋層。殼的螺旋層擴大,螺旋部分極小,殼面光滑,多為黃褐色或深褐色。臍孔大而深,為褐色角質薄片,有同心生長線,細胞核偏向螺釘軸壹側。外套膜薄而透明,覆蓋整個臟囊,外套膜腔背面上方有壹層薄膜肺囊,可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具有輔助呼吸的作用。肺囊充氣後,可使蝸牛浮於水面,受擾時會排出氣體,迅速下沈。公螺的生殖孔開在接頭的頂部,母螺的生殖孔開在外套腔內。
第二,生活習慣
福壽螺喜歡生活在水質新鮮、餌料充足的淡水中。許多群體棲息在水池附近的淺水區,或吸附在水生植物的莖葉上,或漂浮在水面上,可短時間離開水面生活。生長的最適水溫為25 ~ 32℃,超過35℃生長速度明顯下降。生存的最高臨界水溫為45℃,最低臨界水溫為5℃。福壽螺食性廣泛,為雜食性蝸牛,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它的主食是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是甜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喜吃玉米、麩皮等濃縮飼料,幼螺以繡線菊、腐殖質、濃縮飼料為主。在饑餓狀態下,成年蝸牛也會吃幼蝸牛和蝸牛卵。
第三,生育習慣
福壽螺是壹種雌雄同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的卵生動物。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3 ~ 4月齡可達到成熟期。福壽螺的繁殖季節為每年3月至165438+10月,其中5月至8月為繁殖旺季,適宜水溫為18℃ ~ 30℃。交配壹般是白天在水中進行,時間長達3-5小時。壹次受精可以產卵多次。交配後,雌螺3-5天開始產卵。夜間爬到池壁、木樁和高出水面15-40厘米的水生植物莖葉上產卵。卵圓形,粉紅色,卵徑約2 mm .卵相互粘附形成塊狀,壹次產卵壹枚,200 ~ 1000枚,產卵持續20 ~ 80分鐘。產完卵後,母螺的腹腳收回,落入水中。間隔3-5天後,她第二次產卵。她壹年能產卵20-40次,卵量3-5萬枚。受精卵在空氣中孵化,發育成幼螺後破膜落入水中需要65,438+00-65,438+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