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理解童謠內容。
2.用“子”字感受兒歌的特殊魅力。
3.盡量用簡單的食物名稱代替,模仿兒歌。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理解故事,大膽講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兒歌《小猴子做包子》。
2.掛圖《小猴子做包子》。
3.若幹猴子玩偶,猴子卡通頭飾,真栗子。
活動流程:
首先,“小猴子”的出現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老師:孩子們,今天我們三班來了壹位客人。妳想知道是誰嗎?
楊:是的。
老師:(展示猴娃娃)大家好,我是壹只小猴子。很高興見到三班的孩子們。
二、欣賞和學習童謠,在背誦童謠的過程中體驗童謠的魅力。
1,觀察圖片,理解內容。
老師:(出示圖片)看,小猴子戴著高高的廚師帽,手裏拿著鏟子。嘿,他在做什麽?
蛋糕...心肝...老師:孩子們,看,鍋裏正在煎。這裏有壹個爐子。它是圓的。用妳聰明的腦袋想想。
年輕:核桃..(壹個小孩答栗子)
老師:過來看看這是什麽(拿出真栗子)。妳很棒。妳猜對了!
老師:哦,這對孩子們來說是個好主意。原來小猴子在炒栗子,它要給小兔子做包子。
2、兒歌初學:來給孩子看這首兒歌的名字叫《小猴子做包子》,跟老師念兩遍。現在老師把它編成了壹首優美的兒歌。妳認真聽別人說什麽了嗎?
(1)展示圖片。老師的意思是畫面有節奏,完整,孩子們喜歡兒歌。
(2)讓孩子和老師壹起讀兒歌。(老師指出孩子們試圖跟著兒歌走)
(3)妳覺得這首兒歌和我們平時讀的有什麽區別?老師:(總結)這首童謠的每壹句後面都有壹個“子”字,特別有意思,特別有趣。我們再讀壹遍。(老師帶孩子打節奏,有節奏地拍手讓孩子朗讀)
三、遊戲:小猴子給老師送包子:小兔子說它餓得想吃包子。我們變成小猴子給小兔子送包子好嗎?
楊:好!(小朋友說童謠1-2遍)
第四,結合生活經驗,模仿兒歌。
老師:如果妳是壹只小猴子,妳還會炒什麽?
楊:蛋糕……老師:如果讓妳做包子,妳會給誰?
老師:為什麽要給他?
幼小:(幼兒可以自由回答)(通過這兩個問題,幼兒可以在閱讀兒歌的基礎上,培養關心家庭、關心同伴、關心老師的良好感情)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部分
老師:現在老師等不及了,寶貝們,請跟著老師壹起走。我們上車壹起做包子吧!
用兒歌:
小猴子做饅頭
小猴子,戴帽子拿鏟子炒栗子。
炒栗子做包子給鄰居小兔子吃。
教學反思:
《小猴子做包子》這是壹首有趣又簡單易懂的兒歌,讓孩子聽起來很感興趣。
因為是小班語文課,所以我註重內容的銜接,把這節課分為五個部分。第壹部分我用“小猴子”來導入,會吸引孩子的註意力。禮物引圖,以此展開兒歌學習;第二部分,我讓小朋友模仿小猴子拿鏟子,炒栗子,做包子,給小兔子吃。讓孩子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學習,通過提問讓孩子積極思考,壹定程度上增強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者,我讓孩子仔細聽這首兒歌和其他兒歌的區別,強調結尾的“子”字,讓孩子自己去發現。第三部分是讓孩子玩遊戲體驗;第四部分結合生活經驗,讓孩子自我拓展;最後壹部分以駕駛壹輛小火車結束本課。
小班的上課時間應該是25分鐘左右,但我只花了20分鐘,時間沒把握好。在課堂上給孩子做動作時,表演要誇張,內容要講好,而忽略兒歌的講解。這是課堂上的壹大誤區。為了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我們應該采取各種教學方法,改變方法,讓孩子學習。上課路上盡量坐好,尊重每壹個孩子,才能擁有和孩子壹樣的視線。
這是第壹次上小班。通過上課,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經驗的不足。我還有很多要學的。我應該多看優質課,學習教學方法。我認為上課是壹個很好的鍛煉機會。我會慢慢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成為壹名優秀的幼師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