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俊租了1500畝地開始種植青椒,現在已經發展到6000畝,解決了袁迢鎮及周邊鄉鎮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成為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回鄉創業,在下關寺租青椒。
站在順河村三組村民姜的家門前,向前方的山坡望去,壹片綠意盎然。從遠處看,和四年前沒什麽區別。但村民心裏清楚,山坡上以前長滿了雜草和野樹,現在卻是壹大片青椒樹,是“搖錢樹”。
正是我們村的村民楊紅俊,在外打工多年,回家鄉創業。壹口氣租了1500畝地,種了青椒樹。
“在外漂泊多年,想回家。”楊紅俊說,他咨詢了幾個搞農業項目的朋友,然後又去了川渝等地,結合順河村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決定發展青椒。
楊紅俊在租賃的土地上種上了青椒苗。正常情況下,青椒樹至少需要三年才能結果。由於管理得當,楊紅俊的青椒樹開始結果了。到年底,1.5萬畝青椒總產量達到65438+萬公斤,當年楊紅俊年收入近百萬元。
現在楊紅俊的青椒種植規模已達6000畝,經濟效益越來越好。同時成立公司和羅江縣三麻子青椒種植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據悉,目前已有240多名農民加入了該專業合作社。
“今年的收入已經達到了400多萬元。”楊紅俊表示,下壹步將對青椒進行深加工,制成幹辣椒、花椒油、鮮辣椒等產品,創造更多附加值。
荒山變金山花椒帶領村民致富。
“以前山上長滿了雜草,沒人耕種。”刁院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凱利指著遠處的山坡說。“現在有了片片花椒林,荒山也被有效利用起來,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
2012年,楊紅俊回到家鄉,壹口氣租下了村裏人不喜歡的山坡。此後,這裏逐漸發生了變化,雜亂的荒山變成了大面積的花椒林,成了村裏熱鬧的地方。
“前三年300元/畝,第四年400元/畝,第五年起500元/畝。”楊紅俊說,如果村民想種辣椒,至少會按保底價格收購;如果妳不想種田,妳可以購買土地的股份。村子裏的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裏工作。
“來摘辣椒的村民壹天收入70-120元,手腳能達到150元/天。”村民黃從德說,他以前在外面打工,回來後壹直在楊紅俊這邊幫忙,主要負責管理,壹個月能拿3000多元。對於在農村工作來說,這樣的工資還不錯,而且吃住在家裏比在外面便宜很多,還能照顧好家人。
這片胡椒林不僅吸引了村裏的村民,也吸引了金山鎮、陸平鎮和萬安鎮的村民。“平時有80多人,最多的時候,摘辣椒的村民達到300多人。”楊紅俊說,壹年支付的工資將達到數百萬元。
村民易是第壹個和壹起嘗到甜頭的人。他在房前屋後種了半英畝青椒樹。由於青椒新鮮,質量好,零售價達到20元/斤,近百斤青椒給易大爺帶來了2000多元的收入。
易大爺的收入讓其他村民看到了。現在,240名村民加入了楊紅俊的專業合作社,壹起種植青椒。順河村的人均收入也從幾千元躍升到萬元以上。
青椒節
促進農業與旅遊結合,打造“調元品牌”
“作為初級農產品,今年青椒的市場價格可以達到每斤13元,初步貼牌後價格可以達到20元/斤。”凱利計算了壹下,每畝地大約可以種植120株青椒。按目前單株產量10公斤計算,畝產可達1200公斤。除去成本,每畝純利潤能達到五六千元。“如果辣椒處於高產期,利潤會更大。”
為了讓當地村民致富增收,袁迢鎮、公司、專業合作社正在探索“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扶貧模式,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股權量化、效益扶貧、全員* * *”的扶貧新機制,在順河村建立創新扶貧產業園,建設萬畝青椒產業園。
除了發展青椒產業,刁園鎮還積極打造當地旅遊業。目前,借助青椒產業園,釣源鎮已成功舉辦首屆親子放風箏節,連續兩年舉辦青椒主題活動等特色節慶活動。結合順河新村建設,涵蓋文藝演出、農耕體驗、新村遊泳、休閑垂釣、爬山、廟會祈福等多元化活動,有效聚集了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