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低血糖適合吃什麽食物?
低血壓,低血糖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壹,可逐步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動脈壁張力,使血壓逐步升高並穩定在正常水平,消除因低血壓引起的各種不適癥狀。低血壓患者的飲食選擇包括以下幾點:1,葷素兼收,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由嬌弱逐漸強健。2.如果貧血伴有紅細胞計數低、血紅蛋白不足,宜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輸出量,改善腦供血,升高血壓,消除低血壓引起的不良癥狀。3、蓮子、桂圓、大棗、桑葚等水果,具有養心補血、健脾補腦之功,可常吃。4、伴有少食,宜吃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辣椒、胡椒、啤酒、酒等。5.與高血壓相反,這種疾病應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也就是鹽)每天需要服用12-15g。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物。,含膽固醇較多,經常適量食用,有利於提高血液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升高。1,日常生活預防,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早上起床時要慢慢改變體位,防止血壓驟降,晚上睡覺時把頭擡高,可以緩解低血壓癥狀,經常洗澡加速血液循環,或者用冷水和溫水交替洗腳。2、藥物治療當日常治療失敗時,必須給予藥物治療,以緩解癥狀,降低嚴重並發癥的風險。目前,Gutron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治療低血壓的有效藥物。該藥由Nicomine(奧地利)公司研制、生產和銷售。3.飲食療法。加強營養,多吃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如雞肉、雞蛋、魚、奶酪、牛奶等。多喝湯喝水,增加鹽的攝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15% ~ 20%患有體位性低血壓,常見原因如下:1。飯後血液積聚在內臟裏。2.洗澡後外周血管擴張,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迷走神經活動減弱。因此,動脈收縮增加,外周阻力增加。這樣,壹方面循環血量不足;另壹方面,心臟射血受阻,使老年人在體位變化(從坐位或臥位站起)時容易出現低血壓。3.長時間站立後,軀幹和腿部積血約500毫升,導致心輸出量和循環血量減少,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4.壹些常用藥物,如利尿劑、降壓藥、硝酸鹽、抗抑郁藥和抗帕金森藥物等,可通過減少循環血量或增加外周血量或影響交感神經活動而引起藥物性低血壓。針對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的常見原因,日常生活中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1。少量多吃,不要暴飲暴食。飯後不要馬上運動,要適當休息(30 ~ 60分鐘左右),再站起來、走路或做其他事情。同時,多喝水,每天至少2 ~ 3升。2.洗熱水澡時,要提前準備好浴墊或小椅子,洗的時候坐在浴墊或椅子上,洗完後躺壹會兒再站起來。3.不宜長時間站立。站著的時候,應該每隔幾分鐘活動壹下。另外,彎腰後不要突然站起來,要借助墻壁或其他物體逐漸站起來。4.運動可以改善身體對血壓的調節,堅持運動有助於減少低血壓的發生。但需要註意的是,運動量不宜過大,宜散步、慢跑、遊泳。運動後不應有哮喘,心率不應超過110次/分鐘。5.服藥前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任何能引起頭暈、眩暈和低血壓的藥物都應慎用。觀察服藥期間是否有頭暈、頭痛、視力改變等癥狀。壹旦出現這些癥狀,應立即坐下或躺下,並測量血壓,以防止病情惡化。餐後低血壓是老年人血壓和環境穩定性的異常。對未服藥的老年住院患者和臨床病情穩定的非住院患者的研究表明,早餐和午餐後血壓明顯下降,而這種血壓下降並不出現在較年輕的人或不吃飯的老年人身上。住院和非住院老年人中,餐後75分鐘內餐後血壓下降20mmHg(2.7kPa),達到1/3。如果飯前服用降壓藥,飯後血壓下降可能更顯著。餐後低血壓的發生率在老年高血壓患者和餐後暈厥或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者中最高。進食後低血壓可能是老年人暈厥和跌倒的常見原因。對壹組住院老年人的研究表明,它占暈厥發作的8%。進食後低血壓的機制被認為與消化過程中內臟積血的壓力反射代償受損有關。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和餐後低血壓患者,進食後前臂血管收縮力下降,全身血管阻力下降,交感神經系統控制心率異常。因此,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心率和血管阻力的變化可能是本病的基本病因。老年患者進食後出現頭暈、跌倒、暈厥等腦或心臟缺血癥狀,應在進食前後測量血壓,以檢測進食後低血壓。沒有臨床驗證對餐後低血壓的治療進行評價,因此對該病的治療僅基於常識。有癥狀的患者飯前不宜服用降壓藥,飯後應平臥。減少降壓藥的劑量,少吃多餐也可能有幫助。最近的數據表明,飯後散步有助於壹些患者恢復正常循環,但這種療法只能在密切監督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