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動作語言解讀
肢體動作語言解讀,生活中,有些人在講話的時候,喜歡配合壹些手勢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有些人雖然看似壹動不動,但是仔細尋找還是能看出壹些肢體動作,下面來看看肢體動作語言解讀吧。
肢體動作語言解讀1肢體語言是壹種無聲的語言。通過壹個人的手勢、肢體動作我們可以了解到他的思想意識、情緒變化等,它往往比善於“偽裝”的有聲語言更真實可信。
在2009年熱播的美劇《Lie to me》中,微表情專家卡爾61萊特曼無須測謊儀,無須確鑿證據,甚至無須聲音,多數情況下只憑細微的表情變化便可判斷的壹個人說謊與否。編輯當年追劇時,也苦心鉆研了卡爾的“讀心術”。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15種常見的肢體語言,學會這些,妳就能更容易走進對方的內心,明白對方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他們沒有說出來,身體語言也會告訴妳答案哦。
1、雙腿交叉通常意味著抵觸或不太認同,這在談判中不是壹個好征兆
《如何像讀書壹樣讀人》的作者傑勒德61尼倫伯格和亨利61H61卡萊羅錄制了2000場談判,其中“只要有談判者雙腿交叉時,就無法達成協議。”
從心理學上看,雙腿交叉意味著壹個人在精神、情感和身體上自我封閉,這意味著他們可能不願在談判中讓步
2、攤開手掌是表現誠實的傳統方式
人們在法庭上發誓講真話時,會把壹只手放在宗教經文上,另壹只手舉在空中,手掌面對說話對象。
這是因為在整個西方歷史中,攤開的手掌壹直與“真理、誠實、忠誠和順從”聯系在壹起。
3、眼角沒有皺紋的笑容可能是假笑
如果有人試圖表現出開心的樣子,但並不是發自內心的高興,那麽妳是看不見對方的笑紋的。
最近,美國東北大學的壹項研究發現,人們即使並沒有感到特別開心,也能偽裝出完美的假笑。
所以比較保險的說法是,沒有皺紋的笑容證明壹個人可能不是真正的快樂。但僅僅因為笑出皺紋,也不能確定壹個人真的很開心。
4、挑眉毛往往是感到不舒服的信號
真正的笑容會讓妳的眼周出現皺紋,同樣地,擔心、驚訝或恐懼等不適情緒會讓人挑起眉毛。
5、如果對方模仿妳的肢體語言,那麽妳們的談話可能進展得很順利
積極心理學家芭芭拉61弗雷德裏克森說,這是因為當我們心靈相通時,我們就會模仿對方。
6、但是如果有人和妳對視太久,那麽他可能在撒謊
據行為分析師、肢體語言專家莉蓮61格萊斯稱,為了避免看起來躲躲閃閃的樣子,有些說謊者故意把眼神接觸拖得太久,以至於讓人感到有些不舒服。
他們可能還會站著壹動不動,眼睛也不眨壹下。
7、壹系列肢體動作表示心有靈犀
傳遞好感不是憑借單壹信號,而是壹系列肢體語言。
神經心理學家瑪莎61盧卡斯建議人們留意:“在兩人對視後,對方是否眼神微微向下瞥,擺弄了壹下頭發,然後微擡頭看向妳。”
8、如果有人不停摸臉或搓手,那麽他們可能有些緊張
焦慮最常見的表現有哪些?答案 包括摸臉,搓手。當妳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這兩種行為都能起到安撫情緒的作用。
9、如果有人和妳壹起笑,那麽他們可能喜歡妳
如果有人對妳的幽默很買賬,那麽他們可能對妳感興趣。
進化心理學家稱,幽默以及對幽默的積極反應在人類的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傳達渴求與對方建立關系的信號,不論是柏拉圖式關系,還是愛欲關系。
10、抖腿是內心不安的表現
馬薩諸塞大學教授蘇珊61惠特伯恩稱:“腿部是人體最龐大的肢體部位,所以當腿部有所動作時,很難不讓外人註意到。”
蘇珊說,抖腿表示焦慮、惱怒,或者兩者都有。
11、淺淺壹笑直視對方可能是在試圖放電
心理學家羅納德61E61李喬的研究表明,人們在試圖釋放性吸引力時,會散發出特定類型的笑容。
“他們通常會表現出積極的情緒——微笑著直視對方,然後保持笑容將目光緩慢移開。
12、如果壹個人眉頭沒有向內聚攏上擡,那麽他可能沒有看上去那麽悲傷
心理學家保羅61艾克曼用“可靠的肌肉”來形容人們無法自如控制的面部肌肉。
如果妳發現有人用語言和面部表情表達悲傷,但是他的眉頭沒有上擡聚攏,那麽他可能根本不難過。盡管他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但是他還是無法自如地收縮這些肌肉。
13、如果壹個人壹半的面部表情比另壹半明顯,那麽這可能不是真實的情緒
大部分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都是對稱的,也就是說,臉部兩側的表情是對等的。下次妳再講笑話時,看看對方的笑容是否是對稱的。
14、豪放的姿勢意味著權力和成就感
如果壹個人放松地向後靠,那麽他們可能感覺自己很強大,勝券在握。事實上研究發現,即使是天生的盲人,在體育競賽中取勝時也會舉起胳膊形成V字形。
15、聳肩是表示困惑的通用肢體信號
聳肩是壹種通用的肢體語言,它表明壹個人不知道或不明白妳在說什麽。
肢體動作語言解讀2其實,“手的表情”要比“臉的表情”豐富得多,也真實得多。五指之中,蘊含著無限的深意。
1、手指上的動作
(1)拇指。拇指被用來顯示控制權、優越感,甚至“侵略性”。當某人的`拇指從口袋裏露出來或者從背後的口袋裏無意地露出來,則表明其心中有霸道態度。通常,采取拇指姿勢的人還往往踮著腳,以便使他們顯得更加高大壹些。
拇指指向他人的時候,代表著嘲笑或者不尊敬。比如,丈夫靠在朋友的身上,攥著拳頭用拇指指著妻子說:“妳可知道,女人是壹丘之貉。”這種情況下,搖動的拇指通常是被用來挖苦這個不幸的女人的。所以,用拇指指著他人常會讓人憤怒。
(2)食指。食指無所不知,其顯著的特點是敏感性。因為如果要觸摸什麽東西,我們總是使用食指,感覺靈敏的食指為我們提供了精密的信息。
在談話時,如果某人經常使用食指,會給人以在訓人的印象。
豎起食指,但把手心對著說話人,則表示要打斷別人的話,意思是:“等等,我有個想法!”這個肢體語言是比較合理的,不會顯得很突兀。
(3)中指。中指體現自我。我們中大多數人都是無意識地使用中指發出信號。通常情況下,在談話時觸摸、撫弄或者按摩自己中指的人,有壹種自我表現的欲望,希望獲得他人的贊賞。
(4)無名指。無名指表示的是情感。在談話時經常觸摸、撫弄無名指的人表明其期待情感上的關懷,而不是理智上的解釋。
(5)小指。小指是社交性手指。它的作為不大,但是無所不在。把杯子送到嘴邊時翹起小指,這個動作背後隱藏著壹個要求:“別忘了,我還在這裏呢!”撫弄小指的人是想把別人的註意力吸引過來。
2、手上的交叉動作
十指交叉,人們通常在愉快地談話時使用這種姿勢。也有人交叉著十指平放在桌面上,這種動作常見於發言人。出現這個動作,暗示談話正處於心平氣和、娓娓敘談的時候。
數撥手指是在強調或增強說服力和清晰度的時候使用。比如在某領導布置工作,涉及壹些數字和條款的時候,為了讓聽者明白,常會使用這個動作。
我們在匯報工作時,也常數撥著手指。這樣,就顯得更有條理壹些,不給人壹種籠統和混亂之感,從而也能使自己的說話魅力形象更鮮明起來。
指尖相互敲擊代表動作者在尋找自己的期望跟對方建議的切合點。在這種情況下,決不能重復提出建議,而應該自問,我的建議跟對方的期望值的差距在哪裏?或者提出新的方案。
手指語的運用也有壹些原則。首先,要看語境。在合適的場合使用特定的手指語,不然會鬧出笑話。其次,不要濫用手指語。在與別人交談的過程中,做出不友好的手勢,會發生意料不到的後果。
最後,要註意手指使用的頻率、擺動幅度。如果頻率過多,幅度過大,輕則給人缺乏修養的印象,重則會給人張牙舞爪的感覺。
手指動作蘊藏著豐富的語言,如果能恰當地運用手指法,可以讓交談變得更簡單、親切。
肢體動作語言解讀3日本人用豐富的肢體動作助語言表達
日本人的肢體語言很豐富,通過肢體來幫助語言表達,可以使說話者表達的內容更生動也更直接明了。下面是幾個比較常見的肢體動作:
1、單手手心朝下,作割脖子動作。這個動作與死亡、暴力、自殺什麽的可沒關系。這是“沒了工作”的意思。日語為“首になる”。可譯為“辭職或解雇”,更通俗點可譯為“炒魷魚”、“丟了飯碗”。大概是沒了工作就等於沒了活路,跟抹脖子差不多。
2、兩手食指從頭的兩側向上伸。這個動作的意思是“怒る、かんかんになる”。根據程度的不同可譯為“生氣、發火、發怒”等。
3、單手五指並攏,從顴骨向下顎作切割狀。這個動作意思是“匪徒、強盜、壞蛋”。這是因為過去的惡人經常動武,臉上常有刀傷的傷疤,因此而成。日語為“ゃくざもの、惡ぃゃつ”。
4、單手握拳在另壹只手心向上的手掌上作劃圓摩擦狀。這個動作意思是“流須、拍馬屁”。可文學點的譯為“現殷勤、阿諛奉承”等。日語叫“ごまをする”。這個意思的直譯為“磨芝麻油”,但不知為什麽磨芝麻油就是“拍馬屁”,也許是因為是馬拉的磨吧。
5、日本人重男輕女很厲害,因此伸大拇指就是男人,伸小拇指則是女人的意思。而不是中國人的好與差的意思。
6、單手拇指和食指圍成壹個圈。這個動作根據說話的場合,分別為“錢或好--肯定的表示”。錢幣是圓的,而後者則代表OK。
7、兩手食指交叉,意思是“拒絕”。現在日本人經常用英文字母“NG”來表達。但在飯店吃完飯,把服務員叫來作這個動作則表示買單,要結帳。因為用餐完畢,表示結束。此外如果要強烈地表示拒絕,有的人還用兩手交叉。如果高舉頭頂則程度更甚。
8、有時日本人聽了壹句話或壹件事,會突然作欲摔狀,表情很誇張。這個動作是表示吃驚、想象不到、與事實不符或被否定被拒絕,碰了壹鼻子灰等等,用得非常廣。有時候這個動作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有確切的意思。
舉個例子比如突然聽說壹個傻瓜當了社長,就可能作這個動作,意思是“怎麽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