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也聊幾句粘豆包

也聊幾句粘豆包

表弟的畫,壹下子勾起我的些許回憶。

在我的記憶裏,粘豆包是東北鄉下冬季的主食。至少在我年輕那個時候是這樣的!

壹九八二年,農村聯產承包以後,我家在房後腰嶺那兒分得幾壟短地,和整片農作物配套的也種糜子。

春天,小苗破土壹寸高,也就分出三四片小葉子的時候,媽叫上我說,走啊!去間苗。

間苗是農業術語,大概的意思是把擁擠在壹起的小苗按植株的特點以壹定的空間距離分開,通俗說,是把多余的小苗拔除了。可是,對於像糜子這種類草的莊稼來說,間苗是比較困難的事兒。那時候農藥還不普及,雜草要靠人力去除。那是瑣碎又繁重的勞動。

我那時候還小,也不是因為小就不喜歡勞動,而是我骨子裏就討厭親自去勞作。(但是,不影響我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敬仰)所以,家長壹讓我幹活,我就有情緒。

糜子在幼苗的時候,和分布最廣生長最旺盛的壹種水稗草外形極其相似。媽說,妳壹定要貓下腰,眼睛貼近壟臺去看——根部有細絨毛,顏色微紅,主幹略扁的是糜子。否則多半是草或者谷子之類。

壹個孩子哪裏有那麽多的耐性,尤其是我壹幹活兒就心裏長草的人,哪裏有耐心去趴在壟臺上分辨每壹株小苗苗的真假?我依葫蘆畫瓢的亂拔壹氣,也不論苗或草的,統統見縫插針的下手就是了!

我媽就只有嘆息的份了。若是我爸在,我是不敢表現得太明顯的厭惡勞作的,盡管我心裏壹百個不願意。

媽就只好說,妳就知道吃豆包,咋不想想豆包是咋來的呢!

我當然知道豆包皮是糜子磨粉來的!可是我不愛吃豆包就不幹活行了吧!

哈哈!我那是什麽混蛋邏輯!可是,我也不知道為啥,我是真的不愛吃豆包的!

但是,我喜歡包豆包那幾天的氣氛。

話說,東北的陽歷12月以後,就真的冰天雪地了。這時候的鄉下,農活少多了。除了很勤勞的人會去山上劈柴,送糞,放牛以外,餵雞趕鴨子的活兒都是捎帶腳兒的事兒。所以,每天也就改吃兩頓飯了。就連中,小學校也取消了午休改為連上六節課後放學。

這麽壹來,粘豆包這種食物就閃亮登場了!用我媽的話說:? 豆包,最抗餓了!

於是,初冬的東北鄉下,沒有壹家不包豆包的!而且,要包很多很多。我不知道別人家要比我家多多少。就是我家人口少,飯量輕的人家豆包也要壹大缸!多大的缸?告訴妳吧——比我個頭還高,三個我合圍著能抱過來那麽粗!再悄悄的告訴妳,那個裝豆包的缸我夏天的時候灌上水,在那裏洗澡。

包豆包之前的準備工作當然是磨米和做餡。

這裏面的說道兒我得告訴妳,糜子破皮之後叫“大黃米”。在做豆包之前,是要做壹頓“大黃米飯”的!為啥呢?聰明的家長會根據這頓“大黃米飯”來檢測米的粘度,然後,根據經驗在“黃米面”裏加入相應的玉米面和小米面。現在用“粘稻子”做面,那是後話。

我們大多人是喜歡吃“大黃米飯”的。用大鍋燜出來的噴香。有人喜歡和(huo)豬油和大醬,而我喜歡蘸了白糖吃。我媽說,不能多吃,不好消化,尤其吃完了不要喝涼水,怕要漲肚。可是,我們往往貪了口饞,忘了禁忌,或許是小孩子的原因,也多半無事。

豆包餡是壹種叫“蕓豆”的紅皮豆子。後來也有用豆角豆做的,口感要差壹些。當然,豆子壹定要選當年下來的,若是去年的陳豆子,無論是“面”度還是味道都要差很多。

通常的做法是冬來溫度較低的這幾天,壹是豆包容易凍,二是家裏需要熱乎。早早地就要和面了,幾種面粉按什麽比例摻合好,加水調和的稀稠合適,放壹個大大的瓦盆裏,蓋上棉被,挪到火炕的炕頭兒去“發面”。也不是要像做饅頭那樣起泡兒或是拔絲兒,據我觀察,三兩天,有微微酸味即可。

在“發面”這時間段兒裏要煮豆餡。把壹大鍋的蕓豆大火煮到稀爛,然後收汁。用壹個木質工具叫“豆杵子”的玩意搗碎豆子。這活兒我是喜歡做的!雖然要費壹番力氣和功夫才能把壹鍋豆子搗碎。但是,它的樂趣在於妳可以晃著膀子幹啊!還有,豆杵子邊上會掛壹層細膩而綿軟的豆沙,妳輕輕刮下來,放嘴裏嚼,哈哈!超級好吃呢!

豆子搗爛以後,盛放到大盆裏,最好趁著熱乎把它團捏成小球兒。

每每這時候,我家裏就開始上人了,前些年是我老姨,我幾個表嫂或者鄰居大嬸啥的。後來,就是我妹妹的壹些玩伴或者表姐妹們了。

男孩子多半不做這事的,可能女人更喜歡團豆包餡。她們圍坐在我家土炕上,兩只手把抓到手心裏的豆餡團緊攥實,嘴裏說著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話,間或有個葷點兒的段子,便哄堂大笑得前仰後合。或者假意拌嘴吵架的。總之,她們是很愉快的!

待到蒸豆包這天,家裏來的幫手就會更多。她們分工明確,除了大多數人來負責包豆包以外,還要有專人“裝(zhuang,四聲)豆包”。就是把包好的生豆包排放到鋪了壹層濕布的鍋蓋簾上。這活兒看著簡單,但是要壹圈圈的碼好,是要有經驗的!挨的近了不行,蒸熟的豆包會變大,就擠在壹起,會起破皮的。挨的遠了不行,會浪費空間費了柴火。

我有個表嫂,幹這活兒是把好手,既快又準。當然,她幹啥都沙楞利落。

我那天也不閑著,大多負責燒火。哎!妳可別說我沒用啊!燒火也是技術活兒,燒大了會糊的!火小了,豆包不挺實,會趴趴踏踏的!當然,我也是聽了指揮才摸索著幹的!

出鍋的時候,大家都挺興奮的,會搶著嘗第壹口,然後評論壹下,是粘了?是笨了?是豆餡不面了?還是糖精放多了!甚至豆包的大小也是個話題呢!

總之,大家都會為自己參與的豆包出鍋做壹個評論。若是意見相左,幾個老娘們還要爭論個面紅耳赤。

然而,這並不影響她們手裏的活計,因為今天要完成的工作還在後頭兒。

我家基本上是壹天就蒸完了整個冬天要吃的豆包。壹鍋接壹鍋的蒸啊!屋裏的熱氣壹直彌漫不散,即使大冬天的也要敞開屋門,不然,蒸汽太濃,看不到廚房裏對面走來的人。更主要的是看不清蒸好的豆包出鍋。

對了,圖片上那個長方形的工具叫蓋簾兒,是用光潔的高粱稭稈捆紮起來的。我爸做那東西可是真好!我就不詳細介紹制作過程了。我家裏那東西可不少,壹到冬天就有鄰居來借用。主要是擺放蒸好的豆包用的。端到屋外的墻垛上,或者倉房屋頂讓粘豆包凍實。

當然,更小的孩子就被派上了用場。他負責在外面看著豆包上凍。為啥呢?那時候家家養狗,狗會去偷吃豆包。有人家的雞也會湊熱鬧的叨上幾口。

而我,喜歡豆包拿出去凍壹小會兒,外皮是涼的,是筋道兒不粘牙的,而豆餡還是溫熱和鮮香的。這時候吃,才是最好的!可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就總是找這樣的時機吃個飽兒。

我家的豆包壹鍋接壹鍋的蒸到晚上,就正好裝了壹大缸。

看著吃好也謝過的幫工離開,媽對著那壹大缸凍豆包總是要露出喜悅的笑來。似乎她小時候挨餓的日子在這壹刻得到了滿足。我爸就更是高興。因為,這是他百吃不厭的食物。

而我,講真就有點鬧心了。我偶爾吃壹次還行。妳讓我天天吃,可是真受不了啊!

可是,在那年月,妳不吃豆包吃啥啊?還有就是玉米面大餅子。我媽烙大餅子的水平,真不好意思表揚她。所以,更加的沒食欲。

幾乎每天早上,鍋底是燉的酸菜土豆條或者白菜土豆條,上面就是“熥”的豆包。我媽還多半會在飯前問我壹句:妳要吃幾個?我真想說:壹個不要!我要吃大米飯!

可是,我沒那勇氣!我知道我們家也沒大米飯可吃!我那時候的理想是: 能天天吃大米飯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了!

我吃膩了早餐的豆包酸菜湯也是沒用的!我也必須強迫自己吃下去!可是,咬了壹口豆包在嘴裏嚼啊嚼的,和現在嚼泡泡糖差不多,嚼了很多下也不得下咽!看官,不是我舍不得下咽,是難以下咽啊!哎!寫到這裏的時候,我哭的心思都有!我也不知道那時候我是為什麽那麽討厭吃豆包的!

我妹妹比我小三歲,她可能像我爸爸,也挺喜歡吃豆包的。我看她吃的津津有味的,我都來氣。更讓我不理解的是我舅家的大表哥,據說他特別喜歡吃豆包,就是大年初壹,寧可餃子不吃,也要吃豆包。這把我氣的,好幾次背後罵他是大傻子!甚至想和他交換吃食才好。

或許是由於我吃豆包的戰鬥力不強吧。冬去春來時候,我家的豆包還剩不少。這時候,我媽就有點著急了,因為再不抓緊吃掉,天氣暖和就凍不住了。那時候家裏也沒有冰箱,這種東西在大缸裏慢慢就軟化了。

我媽就更是要天天早上強迫我們吃豆包了!這更加重了我的厭倦。記得我都上初中了吧,我連五個乒乓球大小的豆包都吃不下。更難過的是晚飯我媽也要吃豆包,連大碴子粥也給剝奪了。哎!有點敢怒不敢言的味道啊!

直到後來,我清楚的記得山坡的草皮都綠了,我家的凍豆包還沒有吃完。這時候就不能叫凍豆包了!因為春風已經把它吹軟了,吹著長了白毛了,有點酸腐的味道了!

我真佩服我媽那個會過日子啊!就這樣了,她也舍不把豆包扔了!還會把豆包表面的白毛或者快要黑灰的部分削掉繼續給我們當早餐吃。我看我爸還吃的挺香的。我就真的吃不下去了!我寧肯餓著上學也拒絕吃了。

我媽壹看這是真要出問題啊!不是要餓著壹個,就是要浪費糧食。哪個都不是她想選擇的!

要說我媽還是聰明的!她把豆包壓個餅,用油壹煎,變成兩面金黃的“粘糕餅”了!哎嗨!回想壹下,我那時候是個十足的饞鬼啊!豆包加點油這麽壹烙,我就愛吃了!壹口氣幹掉十多個不成問題!

就這樣,每到春天眼看豆包就要消化不掉的時候,我媽就給我用這個路子刺激我的食欲,屢試不爽。

多年以後,我媽還會提起此事來羞辱我壹下。我也總是有點無地自容。幸好!現在不用過那樣的日子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也隨著境遇的改變。我們不再重復過去那種苦樂參半的生活了。

直到現在,鄉下的親屬每年冬天都會給我們捎來壹些凍豆包。我媽還挺喜歡吃的!說,還是老家的味道。

我呢!也偶然吃幾個,不難吃了,也不像媽說的那麽有某種情懷在。我只是覺得還行!對了!大米飯也吃膩了!但是,我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