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桑樹平年譜》被翻拍了多個版本。最經典的版本是前中央戲劇學院院長許拍攝的,在80年代紅極壹時,激勵了當時的整個戲劇圈。
當時的表演評論家評論如下:
剛剛進入新時代,中國戲劇界發現“緊跟社會政治潮流,以現實主義為主”的傳統戲劇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中國話劇舞臺開始尋求內容和形式的全面變革,探索劇和實驗劇的浪潮開始席卷話劇舞臺。
1987年許導演的話劇《桑樹坪年譜》將這場“實驗運動”推向了高潮。
桑樹坪編年史講述了桑樹坪這個偏遠的西北村莊的故事。貧窮的生活和“左”的思潮扭曲了村民們淳樸的心靈,而女性的命運則極其悲慘。20世紀的桑樹平似乎還留在封建制度的陰影中。
該劇保留了原著小說中“繡像式人物”的結構。作品中融合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兩大戲劇思想,同時吸收了中國民族戲劇的經驗。該劇被中國劇壇視為中國戲劇新時期的裏程碑。
曹禺在1988看完《桑樹平年譜》後,給予了高度評價:“看完這部劇,我有壹些感悟:滄海桑田,人路漫漫,花不盡,情長河,壹望無際。我對許的導演藝術有這樣壹種感覺,我在他的導演藝術中看不到許,但我能看到他完美的藝術。”
“這只是曹禺老師的鼓勵。”二十年後,白發蒼蒼的許對說,“曹禺是我真正的老師。我是1949進中戲的。當時還沒掛校牌,曹宇老師就開始給我們上課了,壹直到1952。不僅聽了他的講座,他的作品也培養了劇場裏的壹代人,包括我。”
百老匯是美國的表演場所,所以這完全不是壹回事。目前百老匯主要演出音樂劇,劇目有《貓》、《西貢小姐》、《獅子王》、《媽媽咪呀》等音樂劇。
百老匯介紹如下:
百老匯是紐約州壹條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從南部的炮臺公園開始,從南到北貫穿曼哈頓島。紐約地鐵百老匯線和紐約地鐵第七大道線都從這條路下面穿過。因為這條路的兩邊有很多劇院,是弘揚美劇和音樂劇的重要場所,所以“百老匯”成了音樂劇的代名詞。
百老匯,原意是“寬闊的街道”,指的是紐約市中心壹條25公裏長的長街,從巴特利公園開始,從南到北貫穿曼哈頓島。百老匯兩邊有幾十家劇院,百老匯從44街到53街的劇院叫Inner?百老匯大街
百老匯,以及百老匯41街和56街的劇院被稱為外百老匯。內百老匯放映經典的、流行的和商業化的戲劇,而外百老匯放映壹些實驗性的、不為人知的和低成本的戲劇。但這種區分近年來日益淡化,於是“外百老匯”又出現了,觀點當然更新穎、更先鋒。
百老匯是紐約州曼哈頓的壹條街道的名稱,其中段壹直是美國的商業劇院和娛樂中心,因此百老匯壹詞成為了美國戲劇活動的代名詞。世界上沒有壹條街道像百老匯壹樣充滿幻想。今天,百老匯是美國現代歌舞藝術和美國娛樂業的代名詞。每年,數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紐約欣賞百老匯音樂劇。百老匯的字面意思是“寬闊的街道”。這條大道在1811紐約城市規劃之前就存在了,它的中心在42街時代廣場附近,周圍有幾十家劇院。在美國人眼裏,百老匯全是歌劇和戲劇,屬於美國歌劇;但在其他大陸,如歐洲和亞洲,百老匯被稱為音樂劇。
關於百老匯的長度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只有曼哈頓島25公裏的路段才算是真正的百老匯,但也有人認為布朗克斯區6公裏的路段應該包括在內。
百老匯的英文原意是“wide street”,但另壹種觀點認為這個名字是從荷蘭語Brede weg翻譯過來的,和把Wall Street翻譯成Wall Street是壹樣的。
近幾年在百老匯上演的著名劇目有《獅子王》(1998托尼獎最佳音樂劇獎得主)、《歌劇魅影》和?百老匯音樂劇《灰姑娘》
《貓》、《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等。,泰坦尼克號(1997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得主)因為同名電影而成為潮流。
《西貢小姐》是意大利歌劇《蝴蝶夫人》的越南版,講述了壹個美國士兵起初拋棄西貢女孩的故事。作為男主角,王洛勇自然強烈推薦這部劇。不過這部劇確實有炫目的視覺效果,比如劇尾直升機從舞臺上起飛,讓觀眾眼花繚亂。該劇劇情通俗感人,即使不懂英語也能看懂劇情發展。女主角拋棄妻子的悲傷和兒子之間的親情很容易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