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可口服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病毒靈等。
根據常用的降溫方法,如果體溫持續升高,溫度持續偏高,建議盡早就醫,防止出現並發癥。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
兒童手足口病癥狀:口腔出疹:寶寶手足口病早期,發熱1 ~ 2天後,手掌、腳底、臀部會同時長出紅色皮疹,壹般為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壹圈紅色,無明顯瘙癢感,口腔出現皰疹,多分布於咽喉、扁桃體等處,很快會變成小潰瘍。
護理:手足口病患兒出疹時,可局部塗抹金黴素魚肝油,減輕疼痛,促進爛面早日愈合。口腔皰疹,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孩子進食有困難時,可給易消化的流質食物,食物不宜過燙,飯後漱口,每天清潔口腔兩次。如有口腔潰瘍,可在患處塗抹口腔炎噴霧劑或滋陰生肌散。
寶寶的手足口病皮疹壹般7天左右就會消退,不會留下疤痕,更不會留下痕跡。只要護理得當,壹般不會有嚴重後果。
兒童手足口病的癥狀:厭食寶寶在手足口病早期就有口腔皰疹,口腔皰疹容易潰爛,所以吃東西特別痛苦,所以孩子出現了拒絕進食、流口水等癥狀。
建議:家長可以給寶寶吃壹些流質食物,避免感染。
重癥患兒手足口病癥狀:少數患兒出現心肌炎、腦炎等並發癥,少數病例(尤其是3歲以下)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此病多有持續高熱,病情發展迅速。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嚴重並發癥常發生在發病後3 ~ 5天,並可導致死亡。
(1)呼吸系統表現為氣短,呼吸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口中有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有呼嚕聲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驚恐、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體格檢查顯示腦膜病變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快或慢,脈搏淺,減弱甚至消失,四肢冰冷,手指(腳趾)發紺,血壓升高或降低。
註:紫紺是指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加,使皮膚和黏膜發青發紫。
手足口病是什麽病?壹般來說,手足口病是壹種腸道病毒感染(EV71),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皰疹,少數兒童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癥。現在發現幾種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
壹般兒童整個病程約為5-10天,大部分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癥。家長應仔細觀察嬰幼兒的身體狀況,如有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便發現健康隱患。
如何避免孩子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春季學校的高發期。很多5歲以下的孩子都會有這種病的癥狀。如何預防孩子得手足口病?家長應註意:
兒童手足口病是壹種腸道病毒感染疾病,要讓孩子勤洗手,防止疾病進入口腔,及時清洗兒童玩具、奶瓶的奶嘴以及所有孩子容易接觸到的東西;
教育寶寶從小養成衛生習慣,改掉吮手指的壞習慣,遠離垃圾和不潔環境;養成飯前、遊戲後、便後徹底洗手的習慣;
預防兒童手足口病,要多餵開水,飲食健康;
有手足口病跡象的兒童不宜送托兒所或幼兒園;家中隔離治療也應與其他患兒的住處分開,用具和玩具應分開;病好了才能回學校,以免傳染給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