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2016 1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怎麽寫?

2016 1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怎麽寫?

從宏觀角度來看,年初以來中國工業形勢並不樂觀。比如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的PMI持續下降,國內外需求也在下降。工業增長壓力仍然很大。但是,如果從結構上看,會發現壹些可喜的變化。比如傳統產業在萎縮,新興產業在擴張。據報道,今年前兩個月,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增長了9.0%。這是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的可喜信號。其後續情況有待進壹步觀察。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工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更加嚴峻。2065438-2006年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為2008年6月以來最低,但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0%和7.1%。金融業和房地產業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初值同比增長8.1%,比去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壹季度工業低位起步,服務業平穩發展,工業總體運行穩中有進。但市場信心不足,國內外需求低迷,產業分化仍將持續。特別是去產能、去庫存任重道遠,勞動力、房地產、金融等市場存在局部風險,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壹是工業增長壓力較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有亮點。

1。短期繼續下跌,長期謹慎樂觀,但面臨不確定性。

壹是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雙雙下降。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49.0%和52.7%,分別比上月下降0.4和0.8個百分點。盡管受到春節假期的影響,但也說明工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仍有下行壓力。

不過,稍微樂觀的是,雖然PMI有所下降,但在壹系列穩增長措施出臺後,下遊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邊際需求有所改善。特別是1-2月房地產新開工面積1.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7%;開發投資9052億元,同比增長3.0%。房地產新開工數據的階段性企穩,帶動了需求端邊際改善帶動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受益於上遊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年度反彈即將到來,基欽周期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明顯下行後的“補庫存”要求,以及“十三五”開局之年基建項目的增加,全年工業發展企穩將是大概率事件。但如果大宗商品的反彈邏輯屬於沒有真實資本支出的物價上漲的貨幣現象,而非美林的“投資時鐘”效應,則產業發展在壹、二季度維持低位後可能繼續探底。

二是內需外需雙雙下滑。2月份,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為48.6%,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市場需求低迷。以汽車行業為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2月期間,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06.9萬輛和40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4%,增速大幅回落。

投資數據顯示,1-2月期間,制造業投資11663億元,同比增長7.5%,但增速繼續回落,較去年下降0.6個百分點。外貿數據顯示,6月5438+0-2月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分別下降-17.8%和-16.8%,其中,出口增速為2009年以來最低,進口僅略高於2015,表明外需低迷短期內無法明顯改善,拖累工業發展增速。

不過稍微樂觀的是,2月PPI同比下降4.9%,較1 -5.3%繼續上升,降幅收窄,表明PPI通縮壹直在改善。同時,2月份生產資料價格普遍回升,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反彈,“衰退性過剩”可能趨於下降;而且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的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面臨持續貶值壓力,有望促進產成品出口。當然,如果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會加劇工業收縮的壓力。

2。工業運行繼續分化,新興產業和新業態發展良好。

分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壹是不同行業發展經營繼續分化,傳統行業普遍萎縮,新興行業擴張。根據財新智庫與BBD聯合發布的中國新經濟指數(NEI)顯示,2016年2月,中國新經濟指數為31.8,即新經濟占整個經濟的比重為31.8%,與過去半年的最高值30.1相比,為201。

未來,以新興產業為基礎的“新經濟”將在推動新業態、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培育新主體、創造新模式等方面繼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投資來看,期間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增長1.3%和11.9%,分別比全部制造業投資增速高3.8個百分點和4.4個百分點。但高耗能制造業投資負增長,同比下降2.5%。

第二,同行業企業的效益也是有分化的,既有“僵屍企業”的存在,也有企業經濟效益遞增的樣本。比如服裝行業,步森、chinour、久王牧等曾經的明星企業受到訂單少、融資難、庫存大的影響,陷入發展困境,紛紛關店。

同時,青島紅領服飾依托C2B客戶驅動模式,通過深化“傳統制造+互聯網”,建立柔性生產供應鏈,直接連接設計師、生產者和消費者,實現從大規模制造到大規模定制的轉型升級和營收利潤的雙增長。鋼鐵行業,雖然行業整體形勢不景氣,但河北天柱鋼鐵集團仍保持盈利。這樣的成績不是靠降低人均工資就能取得的。工人平均月薪達到4000-5000元,前端工1萬元以上。

總的來說,當前工業發展增速下滑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過程,是壹種摩擦性下滑。也就是說,壹方面,傳統動能基數大、比重高,正在下降;另壹方面,新增長動能培育仍在進行中且基數較低,新興產業發展不足以填補傳統產業失速後的發展空缺。新舊動能不斷轉換需要時間,新興產業從熱點、亮點變成支撐點也需要時間。

參考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