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蛇紋石

蛇紋石

中國幅員遼闊,氣候溫暖,非常適合各種蛇類的生長。其中常見陸地毒蛇9種,海蛇15種。這本書把15種海蛇合並成1種。這10種毒蛇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總結如下。

首先,眼鏡蛇

又名萬蛇、吹蛇、吹龜、扁頭風、飯鏟頭、飯勺頭、黑肉蛇等。它屬於眼鏡蛇科,有毒蛇。它的頭是橢圓形的。被激怒時,前半個頭可以直立。此時頸肋擴張,使頸部扁平,頸背四色眼鏡狀斑紋異常顯露,故名(圖2-6)。體長壹般為1 ~ 2米,背部為黑色或深褐色。有些蛇有幾條窄窄的白色條紋,活動時更明顯。體和尾上有10多條黃色條紋,背鱗光滑斜。腹部膚色較淺,頸部腹部有兩個黑點和壹條黑色橫帶。

眼鏡蛇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臺灣省、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國外分布在東南亞、南亞、西亞。經常棲息在小山,山腰,墳墓,灌木或山腳下的水邊。飲食習慣非常多樣,有魚、蛙、鼠、蜥蜴、鳥、蛋、禽蛋等。產卵多數為陽性,常在白天活動,抗熱性強,能耐受陽光下35 ~ 38℃的溫度,受挑釁時具有攻擊性,常發出“嗖”的壹聲。毒液是壹種混合毒藥。

第二,眼鏡王蛇

又名山風、山蛇、大眼鏡蛇、山黑、大扁頸蛇等。頭部呈橢圓形,頸部可展平,前半部可豎起,因此在很多方面與眼鏡蛇相似,但也與眼鏡蛇有明顯區別:如眼鏡王蛇身體較大,全長2 ~ 3米,最長可達6米;頸背無白色眼鏡狀條紋,頸腹面無黑斑和橫帶,但體背有40 ~ 50條帶黑邊的白色橫帶,後腦勺頂鱗後加壹對大枕鱗。但當受到驚嚇時,它會像眼鏡蛇壹樣,豎起腫脹的脖子,發出“呼呼”的聲音,向前攻擊。

眼鏡王蛇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臺灣、貴州、雲南等省。國外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它們經常生活在高樹林、水邊或從平原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樹洞裏,並能爬樹。白天活動,捕食蛇、蜥蜴等。產卵雌蛇有保護卵的習性。眼鏡王蛇很兇猛,經常主動攻擊人畜。它的毒液的毒性是混合毒。

第三,銀環蛇

又名蝮蛇、蝮蛇、蝮蛇、銀足帶、鍍銀鐵等。,它屬於爬行動物,蛇科的壹種劇毒蛇。它的體長約1米,頭呈圓形,略大於脖子,有前溝齒。它的背上有黑白條紋。白條比黑條窄,占1 ~ 2刻度。它的身體有20 ~ 30片鱗片,尾巴有7 ~ 17,腹部全是白色。背面刻度平滑,15行,背面中央刻度放大,六邊形。肛鱗完整,尾鱗均為單線,尾端漸細,可與其他黑白環紋蛇相區別。

銀環蛇分布於中國廣東、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雲南、貴州、臺灣省、安徽和四川等省。國外分布在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它們大多棲息在山腳下的平原、丘陵或近水的地方,尤其是樹木稀疏或有小草的低坡、墳頭、山脊和路旁,是它們經常活動的地方。它白天呆在家裏,晚上出去,尤其是前半夜。生活最適溫度26 ~ 30℃,10月中旬165438+冬眠,6 ~ 8月產卵,每次5 ~ 15粒。獵物有魚、青蛙、蜥蜴、蛇和老鼠。蛇膽小、敏捷,容易傷害人畜,其毒液毒性很大,主要是神經毒。

尖吻蝮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省、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國外只有越南北部有這種II。它經常生活在山區,落葉堆或有許多樹的裂縫中,以及路旁。以草為居,頭居中,口鼻朝上。行動遲緩,活動量少,壹旦受到幹擾,就會猛烈發作。往往在雨天,如果不被打擾,就不會主動咬人。捕食的主要是老鼠、蛇、鳥、蜥蜴和魚。產卵毒腺大,毒牙很長,屬於管狀牙,毒性強。這種毒液是溶血性毒液。如果人被咬傷後得不到及時治療,往往會有生命危險。

六、竹葉蛇

別名刁、小毛毛蟲、紅眼、青竹蛇、青竹標、焦尾、綠齒蛇等。體長0.5 ~ 1米,頭部明顯呈三角形,後腦勺布滿小鱗片,眼睛為紅色,體背部和兩側為鮮綠色,腹面為淡綠色,工作側分別有黃色、白色或紅白相間的豎紋,背部和尾部為紅色。尾巴短而彎曲。

該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國外分布在越南、緬甸、泰國、印度等國。常生活在海拔150 ~ 200m的山澗和草叢中,在山區的竹林、稻田、屋旁瓜棚中也有雜草。日夜活躍,夜間活動,以捕食青蛙、蜥蜴、鳥、鼠為生。卵胎生。它的毒液是血液循環毒液。

七、焊頭蛇。

又名龜甲花蛇、邪黑蠍、豹子、筍殼斑、吊樹貓、蝰蛇蓋、野貓種等。體長0.7 ~ 0.9米,最長可達1.3米。頭部明顯呈三角形,頸細,形似烙鐵,故稱焊頭。頭背部都是小鱗片,身體細長,尾長尾細,纏繞在壹起。體背淺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有深紫色波浪紋,腹部淺褐色,散有深褐色細點。

焊頭蛇在我國分布於安徽、江西、福建、臺灣省、浙江、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甘肅、四川、貴州等省。外國分布在越南北部和緬甸北部。它們常生活在丘陵和山區的灌木、溪流、竹林或主要居住區附近,也可以用柴火搬到室內。它們以鳥和老鼠為食,經常在夜間活動。產卵毒液主要跟隨血液。

毒蛇

又名斑蝥、古錢窗、金錢豹、錢斑等。體長約1米,火?很大,略呈三角形,與頸部明顯不同。它有壹個結實的身體和壹條短尾巴。後腦勺長滿有邊緣的小鱗片,體背棕灰色。後腦勺有三個圓斑,體背也有三個大的縱向圓斑。背面壹排圓形斑點與兩側交錯。圓形斑點的中心為紫褐色,外圍為黑色,邊緣為黃色和白色。腹面灰白色,有3 ~ 5排近半月形深褐色斑點。蝮蛇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省等省份。國外有緬甸、泰國、巴基斯坦、印度、斯裏蘭卡。它們常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區,活動場所為田野,或在龍舌蘭、仙人掌等植物下結成群體。它們日夜活動,以老鼠、鳥、蛇、蜥蜴和青蛙等動物為食。胎生,壹般壹條母蛇能產30條左右,很多可達63條。動作緩慢,受擾時常發出“氣喘籲籲”的聲音。其毒液的毒性主要基於血液循環。

九,毒蛇

又名平蛇、土蛇、屎公園、灰鏈鞭、爛肚蛇、七寸子、麻七寸等。頭呈三角形,有頰窩,吻鱗明顯,鼻鱗寬,側緣漸細,背鱗明顯,全長60 ~ 70厘米。背部灰褐色,後腦勺有深色八字斑,太陽穴部位有帶黑邊的細白眉紋,軀幹背面有大條紋。壹般有兩排深褐色圓形斑點,左右交錯,有的有深淺相同的水平斑點,或散在不規則斑點,體側有壹排褐色斑點,腹面為灰色或灰褐色,有黑色斑點。

蝮蛇分布廣泛,在我國東南沿海水網地區、東北平原、黃土高原、秦嶺、新疆、內蒙古草原等地隨處可見。平原、丘陵、山地等環境都可以生活。它經常棲息在墳墓,草地,巖石堆和田野裏,它就像狗屎壹樣。屬於北方型蝮蛇,耐寒性強。以青蛙、鳥和老鼠為食,也吃魚、蛇和蜥蜴。卵胎生。產生的幼蛇以蜈蚣等節肢動物為食,其毒液為混合毒液。

十、綠環海蛇

蛇科和眼鏡蛇科壹樣,都是有前溝齒的毒蛇。世界上已知的海蛇有50多種,其中中國有15種。廣西沿海的海蛇有6種,分別是藍環海蛇、鼠海豚海蛇、淡灰色海蛇、平頭海蛇、小頭海蛇、海蛇。

海蛇常年生活在海裏,所以其形態有壹些* * *特征:退化的腹鱗,圓柱形的身體,扁平的尾巴,鼻孔向上,有鼻翼,體長1.5 ~ 3米。除了平尾海蛇,都是胎生的。每窩蛇的數量因蛇種而異,從2到20只不等。

海蛇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省、浙江、江蘇、山東和遼寧省的沿海地區。特別是在有苦鹹水的河口,雨季河水暴漲時,含有大量有機物的河水沖入大海。此時,魚群集中在河口,以魚為食的海蛇增多。蛇在繁殖期經常去海河口產仔。釣魚時要提高警惕,註意不要被海蛇咬傷。海蛇的蛇毒具有神經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