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亦作夫容。”《說文》:“芙蓉花未發為菡萏,已發未為夫容。”李時珍《本草綱目》:“芙蓉,敷布容艷之意。”芙蓉亦指拒霜花。南朝陳江總《南越木-槿賦》:“千株芙蓉詎相似,百枝燈花復羞燃。”宋代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千株掃作壹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為有別於蓮花亦稱芙蓉,又稱木芙蓉、地芙蓉、木槿花。
芙蕖《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疏:“皆分別蓮莖、葉、華、實之名。芙蕖,未發為菡萏。”漢王褒《九懷·尊嘉》:“抽蒲兮陳坐,援芙蕖為蓋。”魏曹植《洛神賦》:“迫而察之,灼灼芙蕖出綠波。”晉潘嶽《蓮花賦》:“遊莫美於春臺,華莫盛於芙蕖。”劉宋傅亮《芙蓉賦》:“考庶卉之珍麗,實總美於芙蕖。”
藕花謂由藕所發之花。唐張籍《送從弟之蘇州》詩:“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宋曹勛《八音諧·賞荷花》:“望處藕花密,映煙汀沙渚。”宋陸遊《同何元立賞荷-花追憶鏡湖舊遊》:“三更畫船穿藕花,花為四壁船為家。”
水芙蓉《群芳譜》:“荷花亦稱作芙蕖、水芙蓉。”因木本拒霜花花艷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稱,為明其區別,故又稱荷花為水芙蓉。稱拒霜花為木芙蓉。
水花亦作水華,華古通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蓮花”釋名:“芙蓉、芙蕖、水華。”宋朱熹《圭父為彥集置酒白蓮沼上,彥集有詩,因次其韻呈座上諸友》詩:“***憐的白樂”水花凈,並倚離披風蓋涼。”
水芝蓮之別稱。普崔豹《古今註》下“草木”:“芙蓉壹名荷華,壹名水目,壹名水芝,壹名水花。”《本草綱目》:“《本經》謂蓮子為'水芝丹 '。”金元好問《泛舟大明湖》:“晚涼壹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江妃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風與秋露。”
澤芝蓮之別稱。《類聚》82引晉郭璞《爾雅圖贊·芙蓉贊》雲:“芙蓉麗草,壹曰澤芝,……”《古今註》亦載蓮別名澤芝。劉宋鮑照《芙蓉賦》: “訪群英之艷絕,標高名於澤芝。”劉宋顏延之《碧芙蓉頌》:“澤芝芳艷,擅奇水屬。”梁江淹《蓮華賦》:“若其華璞各名,根葉異辭,即號芙蕖,亦名澤芝。”靈草蓮花之別稱。魏曹植《芙蓉賦》:“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吳閔鴻《芙蓉賦並序》:“乃有芙蓉靈草,栽育中川。”故有“靈草”之稱
君子花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謂蓮為花中之君子,故蓮又稱“君子花”。黃宅中《希濂堂留詩》:“是時夏六月,蓮沼吐芳芬,我愛君子花,遺花如甘棠。”清湖南寶慶知府李益陽《愛蓮池》詩:“劫後亭斯在,花閑猶是蓮,此花號君子,其人斯在焉。”清釋敬安《詠蓮》:“濂溪壹賞後,君子德彌芳。”
水宮仙子因蓮生水中,蓮花亭亭玉立於水面,好似仙女飄然而行,故名。宋張耒《雞叫子·荷花》:“平地碧玉秋波瑩,綠雲擁扇輕搖柄,水宮仙子鬥紅妝,輕步潛波踏明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