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古人“壹日兩餐”?貴族與普通人吃飯又有什麽區別?

為什麽古人“壹日兩餐”?貴族與普通人吃飯又有什麽區別?

對於這個疑問,肯定很多人都會給出壹個具體的答案,那肯定是壹日三餐。畢竟餓了壹晚上,早上吃個飯是最好的補充時間,然後早上到中午又過了那麽長時間吃過中飯也是正常的,中午到晚上又過了那麽多時間吃晚飯,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正常的吃飯和最合理的吃飯時間,應該是壹日三餐才對。

二、壹日兩餐

《論語集註》中記載?朝曰饔,夕曰飧?。這壹段就很好的向我們表達了,在孔老夫子那個年代就已經是執行兩餐制度,那就是早上吃壹頓,晚上吃壹頓,中間沒有午餐。

而且根據歷史記載,這個兩餐制度其實有著很明顯的講究,按照歷史說法,所謂的兩餐時間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講究來的。由於古代沒有電燈,所以到了夜晚,只要太陽落山,大家就基本上回家睡覺,而等到太陽出來或者雞叫的時候,大家又出來勞作。

後來,經過考古學家研究,古代勞動人民是非常勤奮的,在天亮以後立刻就起來工作大約過兩個小時,到9:00的時候,大家就會開始吃飯。可以說早上吃飯的時間是在9:00,這和現代人的8:00左右差距還是明顯。

隨後,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收工休息吃晚飯,晚飯的時間大約在7:00左右,都比我們現代人要晚不少。

因此結合來看當時的兩餐制度,中間跨度極大,而且勞作強度也比較充足,可能會餓肚子。那麽為何要這麽做呢?這涉及到了自然原因與人為原因。

二、兩餐制的自然原因

這自然原因就是因為古人所有的生活節奏還要跟著節奏,都是跟著天來的。正如曾仕強教授在《易經》裏面所講,自從皇帝開始實行耕種制度以來,所有的勞動人民沒有時間的概念,只能跟著太陽的運動而行動。太陽出來就出不來工作,他要落下大家就回家休息。

而且,由於當時古代農民特別的勤奮,因此早上起來以後,都會趁著幹勁多做壹點事情,然後再吃飯,然後整天累到已經動不了的時候再回家吃飯休息。所以,太陽的東升西落成為了兩餐制度的壹個很重要的自然原因。

當然了,這個自然原因還是壹個輔助因素,因為人如果肚子餓了還是想要多吃飯的,自然無法決定人的主觀意誌,因此人為原因就來了。

三、兩餐制的人為原因

其實,人為原因不是說哪位皇帝規定所有的人只能吃兩頓飯,而是因為在古代社會農耕經濟雖然非常的發達,但是每壹個農民其實都吃不上飯。

所以,壹方面是窮吃不上飯只能吃兩頓,另壹方面就是為了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生產,所以迫不得已壓縮時間。

對此,有學者曾經進行過專門的研究,所謂的早餐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第壹次生火創造的新鮮食物,而所謂的晚餐,並不是在晚上上另外生火,再做新的夥食,而是直接吃早上做的飯菜。

由此可見,古人的生活其實真的非常的艱苦,所謂的兩餐制度,那真的是讓人揪心落淚。結合開篇所說到的憫農,那真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代人能夠吃上壹天三餐,應該好好珍惜。

四、貴族兩餐制的緣由

其實,這也涉及到了中國人的壹個政治作秀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貞觀之治》裏面,關於李世民向上天祈求降雨的儀式。

在歷史記載中,太宗皇帝為了求雨,整個人脫了個精光,然後身上綁著鞭子,老老實實跪在烈日之下,如此保持三天的時間,然後累倒在地。這並非是太宗皇帝有SM的癖好,而是因為他要向天下人做出皇帝的姿態,皇帝想要以身作則,請求下雨,如果下了雨,那代表皇帝確實有人得,如果沒有下雨,皇帝的姿態擺在那裏,老百姓也不會格外生氣。在這樣的邏輯之下,我們再來看壹下貴族的兩餐制度,那就很明顯了。

因為貴族在天子的號召之下要與民同樂,所以他們也實行所謂的兩餐制度,想要與老百姓保持壹致,這樣大家就不會那麽反感。但是我們可不要覺得這些貴族和李世民壹樣,甘願受苦,他們可不是這樣的人物。

根據史書記載,或者大家可以看壹下《東京夢華錄》,這些貴族,他們除了主食以外,隨時都有水果點心,還有各種各樣的稀奇食物來進行補充。因此他們和農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壹個是沒有吃的就真的沒有吃的,而另壹個是沒有正餐,但是還有各種甜心。所以貴族弄?壹日兩餐?制度那真的是作秀,但是他絕對不會受苦,這和老百姓差別很大。

小結

看完這些歷史記載以後,不知大家對此有何感想。以前我們讀《憫農》的時候,只會覺得糧食很重要,我們不能糟蹋。但是真的看到這些歷史記載,我們不由得會感覺到壹些心酸。古人真的太辛苦了,他們沒日沒夜的工作,然後連飯都吃不上,只是想要活下去。

反過頭來,他們沒日沒夜工作所做出的那些貢獻,最終無償的流入到了貴族和統治者的手中,這個封建時代真的是壹個吃人的時代,而我們歷史上看到的那些輝煌,全部都是貴族的表現,但是卻都基於老百姓的血淚。

在現代社會,我們已經可以吃壹日三餐,我們也可以像貴族壹樣隨意的享受這些點心,但是我們不要覺得自己慶幸,而應該要感到感恩。如果沒有曾經老百姓的辛勤勞作,我們就沒有現代生活的如此的美好,而且我們還要進壹步的反思,如果沒有孫中山的壹些先輩的努力與奮鬥,我們不可能打破曾經的封建社會,打破曾經的階級社會,享受現在的平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