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痛吃什麽食物好
1,牛奶
味甘,性平,入肺、胃經。
功能:補益肺胃,生津潤大腸。適用於陰虛胃痛、津虧便秘;現代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和習慣性便秘。腹瀉、脾虛濕盛者不宜食用。
2、粥
粥容易消化,尤其是八寶粥,裏面有花生、杏仁、糖等。,而且熱量較高,對胃有好處。新鮮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能有效保護腸胃。確定適合養胃的早餐食品有三個原則:易消化、抗刺激、多營養。如:雞蛋湯、雞蛋湯、水煮蛋、大豆、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3.湯
養胃的首選不是粥,是湯,還不能是肉湯。肉湯也很酸,蔬菜湯更好,菠菜,粉條,雞蛋什麽的都可以。加壹些雞精調味。
4.主食
最滋補的是面條。米飯含酸多,少吃米飯。煮粥的話,少放點蘇打,對胃有好處。另壹個是餅幹。
5.卷心菜
具有健脾養胃、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利、聽力下降、睡眠不好、關節疼痛、腹痛。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緩解疼痛、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
白菜燉薏苡仁、陳皮、蜂蜜可治胃脘痛、胃脘痞滿、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燉赤小豆、冬瓜、冰糖可消腫利尿。大便溏薄、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卷心菜含有豐富的抗衰老和抗氧化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增進健康的作用。鉀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非常有益。維生素K有助於防止血液凝固和強化骨骼。維生素U有保護黏膜細胞的作用,據說對胃火和胃潰瘍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
6.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胃通便。《食療本草》載:“益五臟,疏胃解酒。”菠菜能促進胃和胰腺的分泌,增加食欲,幫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方便排便。但菠菜草酸含量高,阻礙鈣的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食,或在烹調前輕腌,以去除草酸。
7.甘薯
性平,味甘,健脾益氣。《綱要》註:“補中焦,暖胃,肥五臟。”天氣寒冷時食用,以正氣養胃,消食除積,還能清腸減肥。很多人認為吃紅薯後放屁其實是腸胃蠕動造成的。對糖尿病患者來說。
8.南瓜
《本草綱目》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富含的果膠可以“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和鉛,起到解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以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南瓜可以用來煮粥或者煲湯養胃。
9.胡蘿蔔
其味甘,中醫認為其“瀉下之氣,補中之氣,益脾膈,潤腸胃,平五臟,有食補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提高視力,增強抵抗力,預防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的,最適合和肉壹起燉,口感更好。
2、肚子痛經常吃什麽好?
1,銀耳紅棗粥
材料及制作方法:銀耳20g,紅棗10g,糯米150g。用通常的方法煮粥。適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胃痛患者。
2.蓮子粥
材料及制作方法:蓮子30g,大米100g。按照平時的方法煮粥,每天使用,連續服用1個月。適合脾胃虛弱的人。
3、三仙_排骨
材料及制作方法:麥芽、山楂、蘿蔔、陳皮10g,煮成湯,與蘿蔔、排骨同煮。
適合:食後胃脹胃痛,食後噯氣,大便臭者。
4.健脾和胃湯
材料及制作方法:黨參15g、茯苓15g、陳皮、砂仁、白蔻各6g,加入適量豬肉、胡蘿蔔熬湯。
適合:胃痛、食欲不振、便溏的人。
5、薺菜湯
材料及制作方法:白菜250g,冬筍25g,香菇20g,榨菜絲15g,蒓菜洗凈切段;將冬筍、蘑菇和榨菜分別切絲;鍋內放入鮮湯,燒開後放入冬筍絲、香菇絲、榨菜絲,煮至沸騰,再放入蒓菜,湯沸後加鹽,淋上香油。此湯味道鮮美清淡,具有止嘔止痢、消食解毒的功效,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痛、嘔吐、高血壓等疾病的輔助食療。
6.雙魚湯
材料及制作方法:花膠100g,鮮魚腥草100g。將口香糖用水浸泡半天,切成細絲,加入1500毫升水,小火煮50分鐘左右,加入鮮魚腥草,滾10分鐘。調味後吃口香糖趁熱喝。
專家點評:清胃生肌止痛。
適用人群:胃熱患者,即經常感到胃部有灼熱感,並有熱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