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這句話,切肉不切爛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魚,講的是壹些地方的農村,講究的是飲食習慣。那麽這句農村諺語是什麽意思呢?合理嗎?我來給妳分析壹下。
切肉不切壞頭肉是什麽意思?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首先要明白什麽是爛頭肉。
屠夫殺豬的時候會選擇豬的脖子,刺豬的脖子開血。出血的時候脖子和邊上的肉都會沾上血。有些地方的人叫血脖子,其實是對爛頭肉的稱呼。
為什麽這部分的肉不能切著吃?
有人說豬生病了,給豬註射的是這個位置,會有藥物殘留。事實上,並非如此。以前沒有西醫的時候,但是沒有註射器,不像農村的老人,不能吃壞肉?
以前農村人認為這部分的肉不適合吃,而是認為這部分的肉臟。會有很多?豆豆?這個豆子其實就是淋巴(長在脖子上)。
按照現在的說法,是淋巴肉,看起來很惡心,自然不能吃。
▲這種肉看著惡心,怎麽吃?
買魚不買鯽魚是什麽意思?鯽魚其實就是小鯽魚的意思,那為什麽不買鯽魚呢?
這就要從當地的飲食習慣說起了。有些地方,魚能不能吃,不是看魚是否新鮮,而是看魚身上有沒有肉。再好吃的魚,如果沒有肉,也就沒有食用價值。比如我去過某地壹次,發現在當地的農貿市場,鰱魚賣5元壹斤,草魚賣6元壹斤。
但是那裏的人壹般喜歡買鰱魚,因為鰱魚肉刺多,草魚刺少。
既然草魚被當地人認為是帶刺的,那就不用說鯽魚了,還是那些骨瘦如柴的鯽魚。這條魚能吃什麽?除了刺,肉很少。
切肉不切爛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魚有意義嗎?壞頭肉的說法確實有道理,因為現在對生豬屠宰規範有要求,壞頭肉必須下架,不能出售。既然這個肉不允許賣,為什麽農村有壹句話叫不要切壞的肉?
當時主要是生豬屠宰,很多都是個人進行,沒有規模和統壹標準。私自殺豬的會把爛肉賣給那些包子鋪和肉類加工廠。
但是,這種肉被歸類為垃圾肉,不能食用。偶爾吃可能沒什麽問題,但是長期吃還是很危險的。
至於不買鯽魚殼魚,就看從哪裏說起了。如果要說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小鯽魚沒有長大,吃了影響繁殖,那確實有道理。但如果妳說小鯽魚沒有肉,刺的食用價值不高,那就沒有意義了。
我上面說過,壹些農村的諺語在當地很小的範圍內流傳。有的地方喜歡多吃肉,有的地方不是這樣的。
比如我們農村,不管是大鯽魚還是小鯽魚,這種魚的肉都不會吃,而是把鯽魚用紗布包起來,放在湯裏煮。湯煮好後,只喝湯,不吃魚。據村裏的老人說,坐月子的女性朋友最好喝這種湯。如果是小野生鯽魚就更好了。
所以農村不買鯽魚貝殼魚的說法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只是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讓壹些人對鯽魚貝殼魚有偏見。
綜上所述,切肉不切壞頭肉,買魚不買鯽魚殼魚,其實是對壹個地方飲食習慣的壹個結論,不同食物的某些部分是否有食用價值。有意義嗎?其實要看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個人認為,爛頭肉,壹種有淋巴的肉,真的可以不吃。至於鯽魚殼魚,還真不好說。如果從生態學上講,小鯽魚還是可以不吃的。但如果說食用價值,那就要看當地農村對魚類消費的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