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農歷三月初三是哪個民族的民歌節日?

農歷三月初三是哪個民族的民歌節日?

農歷三月初三是廣西壯族、瑤族、侗族、苗族、白族的民歌會。三月初三,按照民族傳統,男女公開二重唱,唱白調。3月3日至9月9日,3月3日是白族男女壹年中盡情歌唱的日子。另壹方面,保和殿中的子娘娘和太子雕像枝繁葉茂,前來赴宴的女子多有乞子之欲。大部分老年婦女是為了壹個願望而來,而中年人和年輕人則是為了二重唱,聽歌或尋找知音。

對於這些少數民族來說,農歷三月初三是盛大的傳統節日之壹,而這壹天最具代表性的活動就是唱山歌,多以男女唱傳統情歌為主,所以被稱為山歌會。

不同民族在三月三唱二人轉的習俗:

1,壯族

壯族人把這壹天稱為“歌會”,也叫“歌仙會”,以紀念宋王劉三姐。有人說,古時候有壹對戀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民謠來表達彼此的情意。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無法成婚,於是兩人都在絕望中死去。人們在三月三日唱歌紀念這對夫婦。也有人說,在唐朝,壯族有壹個叫“劉三姐”的歌仙。她很聰明,經常用民謠贊美勞動和愛情,揭露富人的罪惡,富人對她又恨又怕。於是,有壹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在山上砍柴的時候,富人派人去砍斷藤蔓,導致她掉下懸崖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歌手,後人在劉三姐去世的那天聚集起來唱歌。壹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這樣形成了。節日前,每家每戶都準備了五顏六色的糯米和雞蛋。收集紅、黃、黑、紫、白糯米,浸泡在這些植物的汁液中。傳說這種食物是仙女們稱贊後流傳下來的,有人說是送給歌手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食物,人就會富裕,就會健康。

2.侗族

三月的第三個晚上,董人們都很高興。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優勢,各得其所。那天晚上,壹群三五個女生在壹棟木樓裏唱歌,這些女生的男朋友來樓裏慰問女生,唱情歌。但以隔斷為界,戀人不得入內,感情純潔。這裏的侗族人有壹個習慣,年輕人只能在山上靜靜地唱歌,而不是三月三。三月初壹至初三只能在寨子裏唱歌,所以這三天被稱為“群眾三日”。青年男女非常珍惜這三天。他們唱著,“三月三日,花開花落,銀裝素裹,滿山花開。大家都是來這個群玩的。根據侗族的傳說,在古代,侗族的發源地壹直以桐花作為移植的節日。但是有壹年,桐樹沒有開花,錯過了農時,只好逃到保靖。為了吸取過去的教訓,人們會在每年的三月三唱蘆笙,走親訪友,互相提醒自己的農忙。節日眾多,侗族人民舉行煙火、鬥牛、鬥馬、決鬥歌、踩堂等活動,又稱“煙火節”。

3.瑤族

用歌聲消除疲勞。瑤族三月的第三天也被稱為幹巴節,瑤族的傳統習俗包括玩茶花和唱民歌。而苗族男人會提前壹到壹周去山裏打獵、釣魚、捕蝦,烤各種肉幹帶回家當節日食品。相傳有壹位仙女不忍心看著瑤族人辛苦勞作,就在人們的扁擔和筐上套了壹根繩子,減輕了人們的負擔,還教瑤族人唱山歌,消除了人們的疲勞。此後,瑤族人民為了感謝神仙,就把遇到神仙的日子定位為民歌節。節日期間,人們殺豬祭祀公社和山神,吃黃糯米。每個村子都有三四天沒有聯系。瑤族把3月3日定為“幹巴節”,這是壹個集體漁獵的節日。他們把野生動物和魚分發到每家每戶,分享豐收的喜悅。然後他們聚集在廣場上唱歌跳舞慶祝節日。

4.畬族

農歷三月初三是畬族的傳統節日。每年3月3日左右,畬族聚集的地方張燈結彩,彩旗飄揚,鞭炮聲震耳欲聾,身著節日盛裝的畬族人如潮水般從壹個又壹個村莊蜂擁而至。民歌對唱、祭祀舞蹈、民間表演、體育比賽等活動在卡托熱鬧非凡。三月三日是谷米的生日。家家戶戶都吃黑米。相傳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領起義軍抗擊政府軍的圍剿。他利用吳仁國充饑,獲得了強大的軍事力量。3月3日成功突圍,連戰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