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石像之謎
復活節島以其石像而聞名。島上有1000多尊巨大的石像和大石城遺跡。1914年和1934年進行了調查,1955年進行了挖掘。結果表明,島上有三個文化時期。早期巨大的石墻可以用來觀察壹年的日出方向。中小型石像以暗色玄武巖、凝灰巖和火山渣為石材,同位素碳測定時間約為公元前1680年。中間階段的特點是石臺上的長耳朵和無腿半身像。石像高3-6米。最高的雕像長9.8米,重約82噸。6米多高的石像。復活節島上有近千尊巨大的石像。它們躺在山野貧瘠的山坡上或海邊。其中有數十座雕像單獨或成群地立在海邊的人工平臺上,面朝大海,昂首遠望。這些無腿半身像栩栩如生,高鼻梁,深眼窩,長耳朵,上翹的嘴巴,手放在肚子上。石像壹般高5-10米,重達數十噸。最高的雕像高22米,重300多噸。有些石像頭上有紅色的石帽,重達10噸。這些被當地人稱為“摩埃”的石像,由深色玄武巖和凝灰巖雕刻而成,有的還用貝殼鑲嵌成眼睛,閃閃發光。令人不解的是,是誰在島上雕刻了這些石像?它象征著什麽?人們是怎麽把它們從采石場運到幾十公裏外的海邊的?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傑作。有壹種說法是,這些石像是島民雕刻的,它們是島民崇拜的神或者是島民神化的死去的酋長和祖先。有很多人同意這種說法。但也有專家認為,石像的高鼻梁和薄嘴唇是白人的典型特征,而島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亞人,他們的外貌並不具備這壹特征。長耳朵,妳看起來不像任何壹種人。雕塑是壹種藝術,總是包含著那個民族的特征,而這些石像的造型並不具備波利尼西亞人的特征。那麽,他們就不會是現在島上居民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這些雕像也不可能是他們制作的。另外,人們也在從另壹個角度仔細分析,島上的人很難用當時原始的石器來完成如此大型的雕刻工程。據估計,在2000年之前,這個島上的食物最多只能養活2000人。在生產力非常低的石器時代,他們必須每天勤奮地尋找食物,才能勉強養活自己。他們哪裏有時間做這些雕塑?而且這種石像很有藝術感,專家們對這些“巧奪天工”贊嘆不已。就算是現代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誰能相信石器時代的波利尼西亞人都是擅長雕刻的藝術家?還有壹種說法是,石像不是島民雕刻的,而是比地球更文明的外星人制作的。出於某種目的和要求,他們選擇了這個太平洋上的孤島,建造了這些石像。這個說法就更奇怪了。為了雕刻這些石像,島上丟棄了許多鈍器石器。誰會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會用這些原始的石器來完成這些雕像?山上有數百座未完工的石像。他們為什麽不完成雕刻並把它們放在那裏?專家分析後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雕刻時遇到了堅硬的巖石,無法繼續雕刻。因為當時是用石器來雕刻石頭,所以在制作石器的時候,盡量選擇最堅硬的石頭,但是在雕刻的時候,遇到堅硬的巖石,雕刻無法移動,只好放棄。所以這些未完成的石像並不是被什麽災難性的事件突然叫停,而是在雕刻的過程中逐漸被廢棄。其中最大的石像,20多米高,是復活節島上見到的最大的石像。因為它沒有完成,現在還躺在山上的巖石上。然而,石油學家並不完全同意這壹觀點。他們解釋說,也有可能是雕刻石像的人花費了大量的勞動和時間雕刻和豎立石像,但它被地震擊倒了,然後豎立了壹個新的雕塑,又被地震擊倒了。雕塑家們認為這是上天或上帝的懲罰,不讓他們繼續下去,於是都停下來了。根據復活節島人的語言特征,考古學家認為復活節島人最初是從波利尼西亞的壹個群島遷移過來的。波利尼西亞人來自哪裏?有些人曾經認為它來自南美洲。現在,更多的科學家認為波利尼西亞人來自東南亞。古代亞洲人從東南亞出發,長期經過伊裏安島、所羅門群島、新喀裏多尼亞島、斐濟群島等島嶼,最終於4、5世紀到達復活節島。波利尼西亞人到達復活節島後,也把雕刻石像的習俗帶到了復活節島,由於種種原因,雕刻石像之風愈演愈烈。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並不代表上帝,而是已故的酋長或宗教領袖。在古波利尼西亞人看來,這些人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可以保佑自己的子子孫孫。根據對雕刻現場留下的運輸遺跡的分析,科學家們認為古代波利尼西亞人是這樣運輸石像的:在雕刻的道路上鋪上茅草和蘆葦,然後用撬棍和繩子把橫臥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再用繩子拉“大雪橇”。到達目的地後,還用繩子和撬棍將石像豎立在預先挖好的坑裏。1960年,美國考古學家Muro帶領島民采用這種方法,成功豎立起7座重達16噸的石像。科學家還認為,在1650左右,復活節島上的兩個群體——胖子和瘦子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被迫搞石雕的瘦子造反,用迂回戰術突然襲擊胖子,把他們全部消滅。結果石雕工作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