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現在是初秋的什麽時候?

現在是初秋的什麽時候?

2021立秋是幾號?

我在初秋的時候,谷物成熟了,田野裏滿是金黃色,特別漂亮。這段時間也是農民伯伯們最開心最累的時候。很慶幸自己付出的汗水終於有了回報,種地的過程也是最累的時候。我們來看看2021的日期和時間。秋天開始了。

現在是初秋的什麽時候?

2021立秋節氣是公歷8月7日14: 37,農歷6月29日星期六,2021。然而,並不是全國各地都會在這壹天入秋。由於我國地域遼闊,部分地區會晚兩三個節氣,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進入秋季,意味著炎熱的天氣已經過去,天氣會變得非常涼爽。

立秋是24節氣中的13節氣,也是幹歷最後壹個月的結束,是申請月亮的開始;時間在農歷七月初壹左右(公歷8月7日至9日之間)。“秋”是指夏天涼爽,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當我們在初秋到達時,梧桐開始落葉,所以有壹個成語“當妳失去壹片葉子時,妳就知道秋天了”。從字面上看,“秋”字由“谷”和“火”兩個字組成,表示五谷的成熟。秋季是天氣由熱轉冷,再由冷轉冷的過渡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壹個節氣。

壹、立秋節氣的由來

在古代,立秋被分為三個時期:“涼風初至”。立秋後,中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北風,南風逐漸減弱。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涼爽。“白露落在第二個時辰”,因為白天陽光還很強,晚上涼風吹來形成壹定的晝夜溫差,早晨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晶瑩的露珠落在室外的植物上。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枝頭上驕傲地歌唱,仿佛在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了。等了5天,立秋15天,漸漸涼了。降溫是壹種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這可能發生在氣候寒冷的時候。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秋天即將到來。當立秋到來時,我國許多地方仍處於炎熱的夏季。立秋之後,雖然暑氣壹時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暉,但天氣的總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早晚溫差逐漸明顯。白天經常很熱,但晚上會涼爽壹些。當然,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的真正開始時間也不壹致。

現實中,立秋的劃分有幾種:二十四節氣中,立秋,第四個節氣,是秋天的開始;在天文學上,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將“秋分”視為秋天的開始;在氣候統計中,如65438+10月為最冷月,7月為最熱月,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65438+10月為立秋。在日平均氣溫上,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22℃~≥10℃時,以第壹天為秋季開始日。

最早的黑龍江和秋來北疆也將在8月中旬入秋。壹般來說,9月上半月,華北(9月初的首都北京)的天空開始高雲密布;西南和北方,九月中旬秦淮地區感受秋風送爽;10初秋風吹江南;10下半年,嶺南暑消;165438+10月上半月,秋天的信息來到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部;當秋天的腳步到達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時,已經快過年了。

立秋對農民朋友來說尤其重要。有壹句農業諺語說,“打雷時收獲秋天”,“初秋陽光明媚時,農民不努力”。這意味著如果在秋天開始時聽到雷聲,冬天的莊稼將會歉收;如果初秋天氣好,我們可以生活在好天氣,我們可以等待壹個沒有旱澇之憂的大豐收。此外還有“七秋萬物收,六秋萬物失”,“秋前北風,秋後秋雨;秋天過後,北風吹幹了河底。換句話說,在農歷七月的立秋時節,人們期待著谷物的豐收。如果秋天的開始是在陰歷的六月,如果谷物沒有成熟,妳會道歉。立秋前北風吹,立秋後要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今年冬天可能會幹旱。

二、立秋節氣習俗

在中國封建社會,也有立秋迎秋的習俗。這壹天,封建帝王親自帶領文武百官在郊外設壇迎秋。這個時候,也是士官長們開始練兵備戰的季節。

1,秋節開始

立秋節,也稱為七月節,始於每年公歷的8月7日或8日。到了周代,是日本天皇親自率領三郡九郡的王公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少昊和蓐收的儀式(見《禮祭月令》)。漢代仍然繼承了這壹習俗。後漢祭祀史:“立秋之日,西郊迎秋,祭白帝蓐收。車旗身著白衣,表演了歌曲《西豪》和巴蜀舞蹈《余明》。及天子入圃射祭,以薦祭宗廟之禮,命日體劉。殺動物作祭品,可見秋來推廣武術之意。”在唐代,每到立秋之日,也要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記載:“立秋立冬郊祀五帝。”在宋代,在立秋的那壹天,男女都要佩戴梓樹葉來配合時間順序。有用石南紅葉剪刻花瓣插鬢的習俗,也有秋水吞服七顆小紅豆的習俗(見《臨安年》),明顯繼承了宋俗。在清朝,在中秋節開始的那壹天,人們用掛秤稱體重,並與夏天稱體重的人數相比較,以測試他們在夏天的肥胖程度。自民國以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人們習慣於在白天或夜晚預測立秋時的冷熱天氣。還有用西瓜青豆嘗新事物,祭祖的習俗。在立秋的前壹天,陳冰有吃瓜、蒸茄子、炒香香等習俗。

2.秋季繁忙的會議

秋忙會壹般在農歷七八月舉行,是為秋忙做準備的商貿會議。有的是結合廟會舉辦,有的是專為熱鬧的秋季舉辦。其目的是交換生產工具,出售牲畜,交換食物和生活用品。其規模與夏忙會相同,有騾馬市場、糧食市場、農具生產市場、布匹市場、京廣雜貨市場等。如今,這種聚會被稱為“經貿交流會”。會議期間,將有文藝表演、賽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3、糊秋肥

人們在初秋時流行用吊秤稱體重,並與長夏的體重進行比較,以測試他們的肥胖程度。減肥被稱為“苦夏”。因為夏天人們沒有食欲,而且飯菜清淡簡單。兩三個月後,他們會瘦壹點。那時候人們對健康的判斷往往只基於胖瘦。當然,如果妳瘦了,就需要“補”了。秋風壹起來,飯量大的時候,要吃點好的,補充點營養,彌補夏天的損失。彌補的辦法是“糊秋肥”:在立秋的這壹天,各種肉類、燉肉、燒烤紅燒肉等等,“用肉糊肥”。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壹帶民間流行。這壹天,普通人吃燉肉,講究的人吃水煮肉、紅燒肉,還有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

4、啃秋

那壹天是立秋,城裏人買了壹個西瓜回家,全家人圍在壹起嚼西瓜,這就是秋天。另壹方面,農民更大膽地咀嚼秋天。他們三五成群地坐在瓜棚和樹蔭下的地板上,手裏拿著紅西瓜、綠西瓜、白生生的紅薯和金黃的玉米棒子。秋天所表達的,其實是壹種收獲的喜悅。

5.秋舍

秋社最初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人把秋會定在立秋後的第五天。此時,收獲已經完成,政府和人民都向上帝獻祭以示感謝。宋士秋社會有吃餅、飲酒、婦女拜望母親的習俗。唐漢·沃《不見》詩:“願為禦燕,秋社歸來不歸。”有些地方還流傳著“辦合作社”、“敬合作社之神”、“給合作社煮粥”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