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會有無話可說的時候。這是因為壹旦大人要處理問題,勢必會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讓孩子產生壓力或敵意。這時候就需要借助壹些媒體的力量來轉化我們的對立關系,幫助我們和家長溝通。有壹本繪本叫《我是孩子,我不想說對不起》。這本繪本不僅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問題,也引起了大人的思考和反思。讓看繪本的雙方都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完美避免了處理問題造成的親子敵對關系。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如何利用親子閱讀這種簡單有效的方式,與孩子搭建溝通的橋梁。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壹、巧用繪本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在親子關系中,有壹定的同理心是很重要的,這會讓我們有壹個穩定、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但是,由於孩子缺乏生活經驗,我們直接告訴他們要學會為他人著想,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他們往往無法理解。這時候可以通過繪本來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比如繪本《南瓜湯》就是壹個幫助孩子學習理解別人想法的故事。這本圖畫書講述了三個好朋友的故事,壹只貓,壹只松鼠和壹只鴨子,他們住在樹林裏的壹個小木屋裏。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天煮美味的南瓜湯。但有壹天,鴨子堅持要抓松鼠負責攪湯,大家爭論不休。結果,鴨子生氣地離開了家。松鼠和貓在擔心和想念鴨子的同時,也能理解它們的感受和想法,最終決定原諒和包容它們。
?和孩子壹起閱讀後,可以模擬問題情境講故事,也可以壹起討論故事。我們可以把孩子帶入故事的角色中體驗角色的感受和想法,幫助“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我們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遊戲,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創造新的故事線,讓孩子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另外,當我們和孩子在溝通上產生矛盾時,如果孩子不想按我們想的去做,或者沒有按他們約定的去做,與其責怪孩子,說壹些空洞的道理,不如用繪本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和理解,也是壹個不錯的選擇。
?繪本《壹只脾氣暴躁的熊》可以幫助孩子思考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故事講的是幾只動物去山洞玩耍,吵醒了山洞裏熟睡的熊。熊很生氣。每個人都做了很多努力讓他開心,但是熊把他們趕出了山洞。後來,羊給了熊壹個枕頭,讓熊安心睡覺,開開心心的。看完繪本,我們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麽只有羊讓熊開心?這樣,通過對故事內容的總結,讓孩子意識到應該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需要孩子設身處地,可以讓他們回憶繪本的內容,問問脾氣暴躁的小熊到底需要什麽。
這些繪本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也可以給我們的家長壹些教育啟示。在我們眼裏,孩子生氣就像那只脾氣暴躁的熊嗎?我們再怎麽講道理,也哄不過來。我們真的像小綿羊壹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嗎?
二、巧妙利用繪本培養孩子的聽力能力
?在我們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妳說妳的,我做我的。有時候孩子好像聽不懂,或者根本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麽。可見,要想讓親子溝通有效、高效,聽力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不僅應該教會孩子傾聽,我們也需要傾聽他們。
有時候我們覺得和孩子溝通很容易,但是由於孩子的社會經驗、語言表達、認知等方面的限制,無法清晰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以當他們的表達不準確的時候,不要急著去評判和批評,而是需要我們耐心傾聽,認同他們的情緒。當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時候,我們可以詢問或者給予適當的引導。如果我們不去努力尋找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而是直接根據自己的判斷,教會孩子講道理,學會堅持,他們只會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壹個不被傾聽的孩子無法學會傾聽他人。
繪本《聽說豬變成了地瓜》是繪本大師龔喜達講的壹個幽默有趣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孩子們可以理解傾聽他人的重要性。這本圖畫書講述了壹只小豬在草地上哭的故事。小老鼠問小豬發生了什麽事。小豬說,大灰狼要和他用烤紅薯換飯團。小豬答應了,可是大灰狼不但不給小豬烤紅薯,還壹口把飯團吃了。善良的老鼠說:“好吧,我去找人來幫忙!””之後,他迅速跑開,開始了壹段荒唐的“傳話”之旅。這個過程是荒誕可笑的,但也告訴我們,孩子要從小培養自己的傾聽能力。聽,不只是單純的聽,還要聽,知道話裏的重點,同時準確傳達。讀完故事後,我們也可以和孩子壹起玩這個“消息”遊戲,看看我們聽到了多少,記住了多少,能傳達多少。通過這樣的遊戲,可以幫助孩子鍛煉聽力,但能否真正學會傾聽,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我們的家長能否以身作則。
正如圖畫書裏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那樣,我們不僅要聽孩子們說話,還要努力理解他們的意思。在我們榜樣的慢慢引導下,孩子會慢慢學會聽別人說話。當他們能夠產生同理心,傾聽他人時,他們會更容易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壹些小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三、巧用繪本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有時候聽到壹些家長抱怨孩子總是發脾氣,不願意溝通;還有的孩子不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媽媽雖然不批評孩子,但是就是不說。那麽,除了直接和孩子講道理,還可以用繪本引導孩子學會表達和交流。
?繪本《我想要壹只大蜥蜴》講述了小男孩阿裏和媽媽通過寫信完美解決“養寵物”溝通問題的故事。阿裏突發奇想,想養壹只大蜥蜴。哦,我的天啊!在家長眼裏,對壹只壹點都不可愛甚至有點嚇人的大蜥蜴,最直接的反應肯定是“不,不!書中的母親很不壹樣。她是壹位開明而耐心的母親。她不斷用筆記和阿裏溝通,提醒他養蜥蜴會面臨的問題,但她兒子的意誌仍然很堅定,她承諾會負責任地照顧他。最後,她媽媽同意了。阿麗的媽媽,帶著同理心和尊重,傾聽孩子的願望,耐心指導阿麗養寵物,是解決親子間問題的絕佳示範。
這本繪本給了我們這樣壹個啟示:對於不愛說話的孩子,除了語言交流,我們還可以使用壹些工具。比如像繪本裏的媽媽,可以寫信,寫小紙條,也可以準備壹些小貼紙給孩子用。此外,我們還發現,為了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父母必須學會使用“我的信息”。所謂“我的留言”,就是父母經常以“我”為主要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阿裏媽媽說:“我怎麽知道妳準備養寵物了?”她沒有用“妳根本不行。”不信任的語氣,和孩子交流。
繪本不僅可以代替推理,還可以幫助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還可以讓我們學會真正理解孩子。繪本大師宋菊芝說:和孩子壹起讀繪本,就是在孩子心裏播下壹顆快樂的種子。這顆種子裏,有父母對生活的理解,對孩子的期望。我相信,這顆愛的種子,最終能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善用繪本工具,就能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