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品種選擇
應選擇抗病、優質、高產的優良地方品種,推薦禺期水芹、蘇州圓葉、常熟水芹、溧陽白芹、丹陽水芹、廬江高更等品種。
2產地的環境要求
無公害水芹的生產環境應符合國家標準GB/T 18407.1 ~ 2001《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同時要求水量充足,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保水性好。
3土壤準備
耕作深度以25 ~ 30cm為宜,並清除雜草,耙平泥面。在場地周圍和中間,應開設寬度和深度為15cm的外圍溝和中間溝,中間溝間距為2 ~ 3 m..施用基肥符合農業行業標準NY/T394 ~ 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指南》中4.2、5.2的要求,改良土壤肥力指標不得低於農業行業標準NY/T391 ~ 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中4.6規定的ⅱ級土壤肥力(水田)指標。肥料使用和土壤肥力指標不應低於A級綠色食品生產的基本要求。推薦施肥指標為每667平方米腐熟有機肥3000kg,磷酸二銨60kg,復合微生物肥180kg。
四種莖制備
宜從專門的留種場采集種莖,采集種莖的種子植株應具有品種的典型特征,生長健康,無病蟲害。種莖的莖粗應為1.0cm,但不大於1.5cm或小於0.5cm,早熟品種壹般要求加速發芽,宜在播種前15天采集種莖;晚熟品種壹般不允許催芽,播種前1 ~ 2天收集種莖為宜。
五種莖促進發芽
5.1捆綁和堆放
宜將種莖基部整理幹凈,去除雜質,捆成直徑30cm的圓捆,切去無芽或有微小腋芽的種莖頂端。堆放地點應在靠近水源的樹蔭下或覆蓋黑色遮陽網的腳手架下。堆放前墊壹層稻草,厚度10cm。堆放時,將捆紮好的種莖交叉堆放,堆放高度和直徑不得超過2.0m,堆放後覆蓋壹層厚度為5 ~ 10 cm的稻草。
5.2發芽管理
每天早晚加水1次,保持反應器內溫度在20 ~ 25℃;每隔5 ~ 7天,早晨涼爽時翻堆1次,洗去爛葉和雜物,重新定位,再次堆放。催芽的指標是50%以上的腋芽在莖上萌發,芽長2 ~ 3厘米。
6田間種植
6.1種植材料和時間
早熟品種可以是加速發芽的種莖,應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午後陰天或晴天種植。晚熟品種可以是未發芽的莖,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種植。每667平方米200 ~ 250斤梗。
6.2種植方法
播種法和播種法都可以。播種時,宜先在田間四周播種,再在中間播種。四周播種時,種莖尖端要向內,中間播種時可忽略方向。播種行距6cm,種莖壹根壹根放。播種時,宜左右安排播種兩次,莖頂端向內,行距6cm,中間再播,播種要均勻。
7現場管理
7.1水深調整
種植後15天內,畦內要保持水分,使畦面充分濕潤無水層,遇雨要及時排水;15 ~ 20天播種後,宜排水1 ~ 2天,使土壤略幹或表面有細裂紋;田放好後,灌水3 ~ 5厘米深為宜。
7.2追肥
追肥應符合農業行業標準NY/T394 ~ 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指南》中4.2和5.2的要求。壹般追肥3次,第1次追肥放田後施,2000kg每667平方米施用20% ~ 25%腐熟糞肥水溶液;之後每隔15 ~ 20天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20% ~ 25%腐熟糞肥水溶液2500kg。
7.3均勻苗
也就是把苗從苗太密的地方移植到苗太稀或者缺苗的地方。苗高15cm時要均勻分布,使穴距10 ~ 12 cm,每穴2 ~ 3株。
7.4深層種植軟化
應在65438+10月的6月中下旬,即株高35 ~ 40 cm時進行。要求將植物連根拔起,拉直根部,重新種植。每個穴應種植20 ~ 30株,穴深15 ~ 20 cm,穴距15cm。軟化期應停止施肥,水位隨氣溫下降逐漸加深,以植株生長點露出水面3cm為宜。
8蟲害控制
重點防治水芹葉枯病、水芹銹病、蚜蟲等重大病蟲害為宜。應優先考慮農業措施和物理措施,農藥的使用應符合農業行業標準NY/T393《綠色食品中農藥使用指南》。雜草要結合田間作業人工拔除。
水芹葉枯病要選用抗病品種,註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防止氮肥過量。發病初期應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和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次,間隔7天,安全間隔不小於10天。
水芹銹病應選擇抗病品種。發病初期,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和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灑1倍液,間隔7天,安全間隔不得少於10天。
蚜蟲要在短時間內被深水中的植物淹沒。在害蟲發生初期,以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和50%驅蚜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1次為宜,間隔7天,安全間隔不得少於10天。
9收割
深栽軟化20天後即可開始采收,分批采收為宜,可連續采收至次年4月上旬。本次調控的目標產量為每667平方米4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