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常用的中藥安胎方劑有哪些?

常用的中藥安胎方劑有哪些?

中醫中藥對治療習慣性流產及先兆流產有著極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常用的安胎方劑有下列幾種:

八珍湯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甘草、生姜、大棗組成,具有平補氣血功效,用於治療氣血兩虛所致的胎漏、胎動不安。

泰山磐石散功能補氣健脾、養血安胎,由八珍湯去茯苓加黃芪、續斷、黃芩、砂仁、糯米等藥組成,主治氣血兩虛,倦怠少食,治療先兆流產,也可用於習慣性流產。

保產無憂湯由當歸、川芎、荊芥、炒艾葉、炙厚樸、積殼、羌活、生黃芪、生姜、川貝、菟絲子等藥組成,本方具有調理氣血、固腎安胎、升舉胎元之功效。

膠艾四物湯由川芎、當歸、甘草、艾葉、生地黃、白芍、阿膠等藥組成。功能補血調經,安胎止崩。

固沖丸由白術、黃芪、煆龍骨、煆牡蠣、山茱萸、白芍、烏賊骨、棕櫚炭、五倍子等藥組成,功能益氣健脾、固沖攝血,治胎漏、胎動不安。

加味壽胎丸壽胎丸由桑寄生、阿膠、續斷、菟絲子組成,再加黨參、白術,具有固腎安胎之功效,治胎動不安,預防流產。

膠苗胎元飲胎元飲由人參、當歸、杜仲、白芍、熟地黃、白術、陳皮、炙甘草組成,再加黃芪、阿膠,具有補氣益血、固腎安胎之功效,治婦女氣血虛弱所致胎動不安、胎漏等。

加味聖愈湯本方由黨參、黃芪、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菟絲子、桑寄生、續斷等藥組成。具有益氣養血、固腎安胎之功效,治婦人因外傷引起的胎漏、胎動不安。

萱根保陰煎由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柏、白芍、續斷、甘草、山藥、黃麻根等藥組成,具有滋陰清熱,養血安胎功效,治血熱胎漏、胎動不安等。

保胎資生丸由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扁豆、蓮子肉、芡實、陳皮、山楂、甘草、藿香、桔梗、黃連、白豆蔻、澤瀉、麥芽等藥組成,具有補氣健脾、固腎安胎的功效,可預防習慣性流產。

要以辨證論治為原則即根據流產中的不同征候表現給予不同的治療原則與處方。如腎虛者,治以補腎安胎,用壽胎丸加味;脾虛,氣血不足者,治以補中益氣、養血安胎,用舉元煎加味;血熱陰虧者,治以滋陰清熱安胎,用保陰煎加味;此外尚可用單方、驗方等。所以若想用中醫中藥保胎的孕婦,應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壹定不要采用街頭小巷所謂的“靈方”、“偏方”,以免徒增煩惱。

中藥對胎兒的安全我國很早以來,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祖國醫學記載,鯉魚粥能安胎。粥方成分是苧麻根10~15克,活鯉魚1條(約500克重),糯米50~100克。先將鯉魚去鱗及腸,洗凈切塊煎湯,再以3碗水煎苧麻根,取汁2碗去渣,入鯉魚湯及糯米煮粥,每天分2次溫服,3~5天為壹療程。

祖國醫學認為,苧麻根味甘,無毒,入肝、心經,有清熱、止血、解毒作用,臨床上多用於安胎止血;鯉魚有利水、通乳作用,也有安胎之效。因此,用鯉魚同苧麻根煮粥食用是壹種既方便、又安全有效的安胎辦法。

中醫安胎是以辨證論治為原則的,應依據流產表現不同擬定不同的治療處方。中醫安胎針對性比較強,因此,在運用中醫安胎時,壹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用藥。

沒有方便、安全的保胎方法自古以來,醫食同源。祖國醫學記載,鯉魚粥能安胎。

中醫安胎是以辨證論治為原則的,應依據流產表現不同擬定不同的治則處方。壹方壹藥可能對某種情況有效,但不壹定適合流產的全部情況,因而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以免失去保胎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