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金龍魚集團的營銷策略

金龍魚集團的營銷策略

相關統計顯示,2008年,金龍魚的銷量約為200萬噸,占市場的30%-40%。食用油行業壹直沒有企業與之對抗。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壹直排名第二。業內分析,益海嘉裏在食用油領域很難有更大的空間。益海嘉裏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6543.8+000億元,旗下金龍魚、口福、胡姬花等小包裝食用油占據40%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食用油行業排名第壹後,嘉裏糧油並不滿足。

事實上,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中糧集團旗下的香滿園面粉、金龍魚大米、福臨門大米都遭到了央視和多家地方電視臺的廣告轟炸。與此同時,各地商超全面鋪貨,在終端市場開始了真正的刀槍肉搏戰。目前大米加工業“小、散、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和經濟實力。雖然各個地區都有壹些小品牌,但是沒有大品牌引領行業。兩大企業將中國大米加工業帶入了壹個全新的品牌時代。

據記者了解,不久的將來,壹座年產24.42萬噸面粉、8.25萬噸麩皮的新型面粉加工廠將在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礦林路6.8萬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在益海嘉裏拔地而起。當然,這只是益海嘉裏近期產能擴張計劃的壹部分。國際糧油巨頭益海嘉裏在占領了中國大部分食用油市場後,開始大規模向米粉行業滲透。益海嘉裏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波在此間對媒體表示,益海嘉裏是全球最大的糧油企業之壹。之前其國內產品以食用油為主,現在會以大米和面粉為主。這似乎是壹個信號,也不難看出益海嘉裏作為外資對中國糧油市場的野心。

數據顯示,我國大米年消費量約2.4億噸,但小包裝品牌大米銷量不足2%。中糧和益海嘉裏瞄準的就是這個巨大的空白市場。大約20年前,嘉裏糧油將小包裝食用油帶到了中國,與繼任者福臨門、魯花壹起,結束了散裝油消費時代。現在,食用油第壹品牌金龍魚試圖克隆其在大米領域的成功經驗;事實上,早在今年下半年金龍魚大米集中上市之前,益海嘉裏就已經在大米加工行業謀劃了5年。

目前益海嘉裏的大米品牌有金龍魚、項燕、香滿園、金元寶等。大豆、玉米、雜糧的加工和流通產業也逐漸豐富。益海嘉裏在黑龍江五常、遼寧盤錦、梅河、吉林等地建立了訂單農業模式。目前已完成水稻訂單農業29萬畝,從育種、訂單種植、深加工、產品名牌、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全鏈路控制。

在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中,豐益國際表示,在獲得小包裝油和大豆壓榨的領先地位後,其在中國的業務正在通過擴展到其他作物業務來改善其現有的結構和產能。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華於2月18日會見了來兵團視察的益海嘉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孔峰壹行。郭孔峰說,益海嘉裏公司和兵團在大米深加工等項目上有合作。公司未來將加大對兵團的投入,希望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繁榮。事實上,郭孔峰等人在今年7月至9月期間,先後到佳木斯、連雲港、成都、周口、黑龍江等地考察,會見當地高層,並作出投資辦廠等壹系列戰略部署,似乎在中國編織壹張無形的網。

不惜壹切代價摘掉外資的“帽子”。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馬國首富郭鶴年家族的公司充分利用原料、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兵分兩路”圍剿中國石油市場。

壹方面,嘉裏糧油專註於產業鏈後端的煉油領域和銷售環節,打造了“金龍魚”等壹系列小包裝食用油品牌,在此過程中引領了中國人食用油消費結構的變革,為其整合上下遊資源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另壹方面,益海集團通過豐益控股與國際四大糧食供應商之壹、在原料上有優勢的美國ADM公司合資成立,布局產業鏈中端粉碎環節。在2002-2003年大豆過山車行情導致國內大豆壓榨企業幾乎全軍覆沒的同時,席卷國內中小油廠,進行並購,使得益海集團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國內壓榨領域的霸主地位。同時,豐益控股利用其棕櫚油原料優勢,全面參股中糧集團旗下的油脂企業。由此,郭氏家族在中國石油產業鏈中下遊幾乎形成了“壹家獨大”的格局。

事實上,豐益國際等外資糧油企業在中國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國內輿論不斷擔憂其在中國的壟斷布局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政府也出臺了壹系列鼓勵內資糧油企業發展的政策。2008年9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業,引導國內加工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整合資源,培育壹批加工能力2000噸/日以上、產銷壹體化、競爭力強的大豆油加工企業(集團);但壹直限制外商投資,外商並購重組國內石油加工企業嚴格按照國家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和外商投資產業政策辦理。

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規定企業可以參與股市收購。按照規定,在油菜籽市場價格漲到每公斤4.00元以上之前,中央財政將給予委托企業每公斤0.20元的壹次性補貼,此後壓榨企業每噸成本不到200元。100多家獲補貼企業名單中,沒有壹家外資企業。

據記者了解,2009年7月,豐益國際就開始計劃分拆旗下所有中國業務在香港上市,以應對中國國內政策和輿論逐漸向國內糧食企業傾斜,尋求“去投資化”。顯然,如果益海嘉裏在中國上市,將使企業更加“本土化”,有利於其中國業務的穩定,減少進壹步國內擴張可能遇到的政策阻力。

米粉會重蹈食用油的覆轍嗎?

在當今跨國資本瘋狂擴張的節點,尤其要警惕其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領域的過度滲透。

青海專家分析,外資進入大豆(油)產業鏈,控制了物流和銷售環節,先用低價傾銷占領市場份額,擊敗國內廠商,再提高門檻,最後擡高產品價格。目前很多大米、面粉加工廠處於虧損狀態,無法開工,這為外資進壹步滲透糧食領域提供了機會。由於外資的強勢,國內現有的中小型米面加工企業根本無法抵禦其沖擊。

益海嘉裏壹方面奔波於東北、江西、四川等大米主產區,另壹方面在終端銷售等各方面與中糧集團角力。益海嘉裏的努力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金龍魚油的財富神話復制到大米上。

業內人士擔心,目前國內食用油市場被金龍魚等國際品牌主導和控制的局面愈演愈烈。繼大豆之後的另壹場糧食戰爭迫在眉睫。對於益海嘉裏的大規模布局,中國米粉會重蹈食用油的覆轍嗎?“如果國外糧商從食油擴展到面粉大米,影響就大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

出身糧食領域、現為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分析師的馬文鋒對此間媒體表示,在糧食領域,從大豆種植到食用油終端市場的全鏈條被外資血洗似乎只是時間問題,米、面、肉等日常消費糧食領域被戰火焚毀。

但也有專家表示,要遵循市場規律,自由競爭。“中國最早開放的是食用油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不僅培育了金龍魚等國外品牌,整個行業在營銷、管理、加工等方面也比其他糧油品種先進很多;中國米粉行業壹直處於國家政策保護之下,缺乏自由市場競爭。至今沒有培育出壹個大品牌。”他指出,外國資本進入大米和面粉行業應遵循適當的指導原則。比如《反壟斷法》對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警示作用,避免出現食用油行業那樣的壟斷局面。

隨著糧食安全問題成為世界性問題,我國政府出於對糧食安全的考慮,開始向國內企業傾斜,並將繼續給予優惠政策支持。國內企業能否抓住機遇,開拓市場,占得先機,將成為未來國內糧油市場大起大落的關鍵因素。

只有堅強,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在此期間,壹些品牌的食用油開始漲價。在中國這個飲食習慣嚴重依賴食用油的地方,這引起了壹些緊張。壹些超市搶購食用油,甚至有官員知道,有人壹口氣搬了八桶油回家。

普通人的恐慌是生活壓力最強大的表現。豬肉價格的上漲,水電氣價格的上漲,米面糧油價格的上漲,這些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壹旦他們買不起,就意味著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食用油企業年底爭相漲價,客觀上加劇了人們的恐慌。

雖然國家發改委澄清食用油價格沒有被外資控制,也不能被外資控制,但是價格居然上漲了,老百姓真的慌了。壹位農業專家曾經說過,各種農產品中食用油的價格是最難預測的,因為整個資源都掌握在少數外資企業手裏,企業說怎麽調就怎麽調,外面沒人能碰。今年國內食用油價格的大幅漲跌恰恰印證了這壹點。無論漲跌,幾乎都是洋品牌,占國內市場近壹半的金龍魚是始作俑者。所以最近金龍魚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隨著益海嘉裏食用油業務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食用油業務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遇到了“壟斷瓶頸”。目前公司擁有的金龍魚食用油市場份額即將達到天花板。與其說是深耕糧食行業的國外糧商迫切需要找到壹個更有空間的產品來開辟新的戰場,那麽還處於行業最原始階段的大米就成了他們的新選擇;不如說這些強大的外資對中國的糧食市場早有規劃,中國巨大的市場就是他們的競爭空間。外資企業的強項是長期的戰略布局和低調的行為,所以他們窺視大米、面粉等糧食市場也不是壹天兩天了。

事實上,業內壹直存在這樣的外資是否威脅到國內糧食安全的爭論。金龍魚攪動大米市場,不僅僅是國內大米行業缺乏行業領袖的利益驅動,更蘊含著跨國食品巨頭不得不轉型的秘密。9月17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0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全球農業領域外資總量快速增長,發展中國家投資成為去年跨國收購的主力軍。專家提醒,在這個跨國資本不斷擴張的節點,尤其要警惕其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領域的過度滲透。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對糧食和農產品的消費量巨大。顯然,如果跨國企業在中國糧食市場的份額過大,無疑會加大糧食價格的波動,進而增加糧食市場調控的難度。

但是,問題要從多方面來看。外資企業主宰中國市場的局面,不能壹味歸咎於“外資企業太強”,壹個很大的因素是“我們太小”。“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所以,如果妳不讓別人牽著妳的鼻子走,不讓別人控制妳,妳壹定要堅強。只有妳強大了,妳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