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麻葉蕁麻有什麽飼用價值?

麻葉蕁麻有什麽飼用價值?

蕁麻大麻素的植株高大,草產量和種子產量高。花期前莖脆葉嫩,各種營養豐富,應為壹級飼用植物。但由於植株有毛,莖葉富含甲酸、丁酸和刺激性酸性物質,限制了畜禽的利用。據調查,豬、雞可以用不同生長期的麻葉蕁麻作飼料;早春返青後,羊和牛很少進食,但駱駝不怕蟄,非常貪吃,經常因攝入過多蕁麻而中毒。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往往會因“腫脹”而死亡;馬在早春根本不吃東西。夏天牛不愛吃;但花期過後,尤其是秋冬季節,馬、牛、羊、駱駝等畜禽都喜歡吃。如初秋(花果期)割草曬幹制成幹草或草粉,可作為春季越冬的飼草或粗飼料,各種畜禽使用較好。據報道,冬天用帶籽蕁麻餵雞可以促進產蛋,餵豬增重增重效果好,所以虞書“用葉子餵豬容易長壯”的說法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普遍證實。

初春,駱駝暴食蕁麻容易引起中毒,而豬吃很多不會中毒。從新疆長期利用蕁麻的結果來看,除駱駝中毒外,其他畜禽均未中毒。證明了麻葉蕁麻是很有價值的飼草。

蕁麻是壹種高葉含量的高大植物,其莖葉比為1∶4.74。在中國的蕁麻屬植物中,它的生產力是最好的。在麻葉蕁麻特別占優勢的天然草地上,每年1刈割後每畝幹草產量為400-600公斤,而在人工種植條件下,1刈割後每畝幹草產量高達996.8公斤。可見,麻葉蕁麻天然草地不僅適合放牧,也適合除草。

從蕁麻大麻素的營養成分含量來看(表118),幹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從蕾期到果期逐漸降低,粗纖維和無氮浸出物含量增加,但同壹物候期的營養成分含量不遜於狹葉蕁麻和寬葉蕁麻。

表118三種蕁麻的化學成分比較

此外,蕁麻葉中含有100-340μ g/kg的維生素C;它的種子含有21%的粗脂肪。同時,它的葉子也富含胡蘿蔔素。根據蕾期葉片分析數據,證明6月15葉片胡蘿蔔素含量為100.0μg/kg;/kg;6月21,葉片含量高達146.7μg/kg。因此,蕁麻大麻素的飼用價值相當高。

麻葉蕁麻雖然刺人,但由於產量高、質量好,只要使用得當,仍是畜禽的優良飼草。

根據不同畜禽的生理特點、消化功能和最適利用期,應與家畜相適應,分階段使用:豬、雞在各生長階段適宜用麻葉蕁麻作飼料;牛、羊、駱駝適宜花期後使用;各種畜禽在割草曬花果時喜歡吃青幹草或草粉,用於冬季和早春的補飼。

麻葉蕁麻集中的地區多為冬春草原,非常適合牲畜放牧。除了駱駝因貪食幼草容易中毒外,放牧都要控制。其他各種畜禽秋、冬、春放牧均無不利影響,特別適合捕捉秋肥。

初春時,如果發現駱駝因吃太多嫩植物而中毒,應及時給予堿性藥物和抗發酵藥物,如蘇打水、硫酸銅溶液等能迅速停止發酵的藥物,輔以潤腸劑。經過這種治療,預後壹般是好的。

在麻葉蕁麻整個生長期內,采集新鮮莖葉、花序和種子,蒸煮或燙熟,添加麩皮和精飼料,可替代其他綠色粗飼料飼餵豬、禽。還可以把青幹草上的粗老莖去掉,把莖葉、花序、種子混合粉碎,用作豬、家禽的飼料;草粉也可以與其他飼料混合制成混合飼料,飼餵效果更好。

蕁麻大麻素可以通過種子繁殖或根莖傳播。在自然條件下,只要把毗連的蕁麻草地圍起來,稍加管理,就可以建成壹個高產的半人工草地。雖然人工割草地的建立沒有大規模成功的先例,但在小區試驗中證明,5438年6月+10月播種,次年春季出苗整齊,8月9日開花,8月24日收成熟種子,當年植株達到160cm。可見,通過播種建立人工割草地簡單有效。

結霜後,蕁麻大麻素的莖和葉呈深綠色,幹燥,脆而易碎。所以霜後不宜進行人工收割,最好在開花到結果期間進行刈割,壹般最好在霜前幾天收割,因為此時種子成熟,不僅可以收割幹草,還可以收割大量的種子。

人工收割帶麻葉的蕁麻時,應順著刺的方向由下而上抓,或戴防護手套、穿長袖隔離衣,避免觸碰到刺。如果被蜇傷,可以立即用堿含量較高的灰綠藜、豬毛菜等植物的葉子擦疼,也可以用蘇打水擦,消腫止痛。

蕁麻大麻可用作牧草,也可用作中草藥。蕁麻大麻湯臨床上常內服外洗,或鮮莖葉搗成草漿外敷,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產後驚風、小兒驚風、蛇毒、蕁麻疹等。

蕁麻的樹皮含有纖維,占幹莖的9-10%,可用作工業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