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白扁豆,壹種作物,是壹年生藤本植物。莖是光滑的。羽狀三葉復葉,小葉3,頂生小葉寬三角形,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小而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直立,花序軸粗壯;花最多2朵;小苞片2,脫落;花萼寬鐘狀,萼齒5,不等長;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紅色,長約2厘米,旗瓣基部有穗。
莢果倒卵狀長圓形,稍彎曲,扁平,長5-7厘米;種子2-5粒,白色或紫黑色,長約8毫米。花期7-8月,果期9-65438+10月。成熟時為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長約0.8-1.2厘米,寬0.6-0.9厘米,厚0.4-0.7厘米。表面黃白色,光滑有光澤,壹側邊緣有半月形白色凸籽丘,約占周長的1/3-1/2。剝皮後可見壹凹陷的種臍,靠近接種丘的壹端有1珠孔,另壹端有短的種脊。很難。種皮薄而脆,內有2片子葉,厚,黃白色,有角質。嚼起來有豆腥味。7-9月開花;掛果期:9月-165438+10月。
白扁豆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怕霜凍。被霜害後,輕者影響其生長,重者死亡。苗期需要濕潤,要註意澆水。花期要求幹旱,空氣和土壤濕度高,容易落花。我喜歡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上種植。
食用價值
白扁豆營養價值高,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比大多數根菜和瓜類都高,而且鮮嫩可口。根據中國科學院健康研究所編制的食物成分表,每100克白扁豆含蛋白質2.8克,脂肪0.2克,糖5.4克,熱量35千卡,粗纖維1.4克,鈣116毫克,鐵1.5毫克,胡蘿蔔素和硫胺素0.32毫克。白扁豆是很好的滋補品,暑熱是清涼飲料。
藥用價值
白扁豆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南朝齊梁間陶弘景所著《名醫錄》。李明《本草綱目》說:“取硬殼白扁豆,連皮炒之,入藥。”“硬殼白扁豆,其子飽滿,潔白淡黃,氣味腥香,性溫勻,近乎中性,脾之谷也。人太分陰氣,能益三焦,清濁。所以專治子宮內疾病,清熱祛濕解毒。”它的軟殼和黑喜鵲色略涼,但可以食用,也有調理脾胃的作用。“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的《中國藥典》也說:白扁豆健脾胃,清暑利濕。用於脾胃虛弱,暑濕泄瀉,白帶”。總之,白扁豆是個寶,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都可以入藥。性味甘,微溫,入脾胃,具有滋養脾胃、中和燥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暑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癥。,還能解除酒精毒性。
藥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100%白扁豆湯對痢疾誌賀氏菌有抑制作用;對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急性胃腸炎有解毒作用。白扁豆水提取物對小鼠體內哥倫比亞SK病毒有抑制作用。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20%白扁豆冷鹽浸泡液0.3ml可促進活性E-玫瑰花結的形成,即增強T淋巴細胞的活性,提高細胞的免疫功能。
3.有毒的白扁豆含有植物凝集素,這種凝集素不是人類紅細胞所特有的。水不溶性凝集素具有抗胰蛋白酶活性,能抑制實驗動物的生長,所以是有毒成分。另壹種酶具有非競爭性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這種活性也因加熱而降低。在10mg/kg的濃度下,由於凝血酶的抑制作用,檸檬酸血漿的凝血時間可從20s延長至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