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夏
長夏是戰國末期(公元前239年)確立的節氣,表示四季的更替和四季中夏天的開始。
2.小滿
此時北方的小麥等夏播作物種子已經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大約是乳熟後期,故稱小滿。
3.芒屬植物
芒籽的“芒”字是指小麥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芒籽的“種”字是指播種粟類作物的季節。“芒籽”的諧音,表示壹切作物都在“忙著播種”。所以“芒籽”又叫“忙籽”,在農民中也叫“忙籽”。
4.夏日至日
公元前7世紀,先民用土規測量太陽的影子,從而確定了夏季至日。據《遵憲抄本》記載:“太陽北抵,晝長,影短,故稱夏至日。
5.暑熱
“暑”就是熱,指天氣已經開始變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雖然不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但緊隨其後的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民間有“小夏大夏,蒸熟了吃”的說法。
6.酷暑
《二十四節氣》說:“暑在六月中旬。暑,暑,分大小,月初小,月中大,今猶熱。”其氣候特點是:“竇指丙為大暑,斯天氣比小暑強得多,故稱大暑。
註:大暑,6月中旬,天氣炎熱,月初分小暑和大暑,月中分大暑。鬥指丙時,為大暑,比暑小,故稱大暑。
7.立秋
“秋”意味著夏天涼爽。當我們在立秋到達時,梧桐開始落葉,所以有壹個成語“落葉知秋”。從字面上看,“秋”字由“谷”和“火”兩個字組成,表示五谷的成熟。秋季是天氣由熱轉冷,再由冷轉冷的過渡季節。
8.暑熱
夏天,即“夏”,意為炎熱離去,夏季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
9.白鹿
傳說千年是壹個優秀的廚師,舉世無雙,連最挑剔的皇帝也沒有話說。有壹天,皇帝問白露:“天下第壹?”白露回答:“鹽!”皇帝本來是想炫耀自己的“山珍海味”,可千年居然誇起了連普通人都廣見的“鹽”。鹽怎麽“最好吃”?蔑視皇權,這是“欺君之罪”!皇帝壹怒之下殺了千年,吩咐禦廚七天不準用鹽。
壹連七天,山珍海味沒了鹽就變得淡而無味。皇帝越吃越想吐,知道自己誤殺了千年。皇帝後悔了,於是用禦筆在素絹上寫下了“誤日七日,無法無天”的字樣。恰好有大臣來訪,皇帝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後悔了”,就趕緊把帛書燒了。這壹燒正好被路過的城隍接受了。黃成勛爵把它獻給了玉帝,玉帝“允許玩耍”,於是就有了紀念千禧年的“千禧節”。
10,秋分
“分”的意思是把白天和黑夜平分。和春分壹樣,這壹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秋分時,地球大部分地區晝夜平分,各有12小時;在北極和南極附近,這壹天全天都可以在地平線上觀測到太陽。
11,寒露
《二十四節氣》說:“九月,露水寒,會凝結。”
註:寒露是指溫度比白露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將凝結成霜。
12初霜
初霜節氣是指天氣漸冷,初霜出現。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13,立冬
初冬,有“送寒衣”的習俗。每年農歷十月初壹,是“寒衣節”。這壹天特別註意祭奠先死的人,叫做送寒衣。為了不讓祖先在冥界受凍受凍,這壹天,人們會燒五色紙,給他們送去禦寒衣物,體現了對故人的緬懷和生者對逝者的憐憫。
14,小雪
西北風開始成為中國的常客,氣溫逐漸降到0℃以下,但地球還不算太冷。雖然開始下雪,但是雪量不大,所以叫小雪。
15,大雪
傳說有壹種鳥叫郝漢鳥。這種鳥不壹樣。它有四只腳和兩只光禿禿的肉翅膀,它不會像普通的鳥壹樣飛。在夏天,郝漢鳥身上覆蓋著華麗的羽毛,看起來非常漂亮。郝漢鳥非常驕傲,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鳥,甚至連鳳凰都無法與自己相比。於是它整天抖著羽毛,走來走去,驕傲地唱著:“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
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鳥兒們忙碌著。他們中的壹些人開始壹起飛往南方,準備在那裏度過溫暖的冬天。有些留下來,整天辛勤工作,積累食物,修補巢穴,為冬天做準備。只有那只郝漢鳥,它既沒有能力飛向南方,也沒有努力工作的願望,仍然整天在四處遊蕩,仍然到處炫耀它美麗的羽毛。
冬天終於來了,天氣異常寒冷,鳥兒們回到了溫暖的巢穴。在這個時候,郝漢鳥失去了所有美麗的羽毛。晚上,它躲在石縫裏,凍得瑟瑟發抖。它壹直在哭,“好冷,好冷,等到天亮再築巢吧!”天亮後,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郝漢鳥忘記了夜晚的寒冷,它繼續唱著:“得過且過!“太陽底下真暖和!”
郝漢鳥就這樣壹天壹天地混著,壹天壹天地混著,從來沒有能夠給自己造壹個窩。雪季,北風呼嘯,陽光失去了往日的溫暖。郝漢·伯德沒能熬過寒冷的大雪和節氣,最後凍死在巖石的裂縫裏。
16,冬季至日
古人說:陰極到達,陽氣開始生長,太陽南下,白晝短,影子長,故稱“冬至日”。
17,小寒
小寒,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著冬季的正式開始。當太陽到達經度285°時(小寒),標誌著中國大地壹年中最冷的壹天的到來。
18,大寒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也就是265,438+0世紀的尼泊爾南部,有壹位凈飯王,在卡匹羅威王國。他有壹個兒子叫喬達摩·悉達多。年輕時,他感受到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發現社會生活是徒勞的,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政治極為不滿。於是,他在29歲的時候,拋棄了皇室的奢華生活,做了6年的和尚和苦行僧。
大約在公元前525年的壹天,他餓極了,決定不修行了。然後遇到壹個牧羊女,給了他乳糜吃。他吃了乳糜,恢復了體力,於是坐在釋迦牟尼的壹棵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了佛教。根據歷史記載,這壹天是中國農歷十二月初八。因為他是釋迦牟尼,後來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牟尼的聖人。
19,立春
立春是從天文學上劃分的,也就是太陽到達經度315的時候。“李”的意思是“開始”。自秦朝以來,中國壹直把立春作為孟春季節的開始。所謂“壹年之計在於春”,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春天是生長,是耕耘,是播種。
20.雨
在古代,人們有壹個習慣,就是為自己的孩子求神占蔔,看看自己的孩子命運如何,是否需要找壹個米歇爾·普拉蒂尼。找米歇爾·普拉蒂尼的目的是讓孩子順利健康成長。於是就有了雨節拉護的活動。這壹舉動年復壹年,成為了壹個由來已久的習俗。
21,景哲
農歷二月初,家裏的爬蟲、螞蟻又會起來,四處尋找食物。因此,在古代,人們會用熏香和艾草熏住所的四個角落,以驅除蛇、蟲、蚊、鼠和黴味。
22.春分
春分也是壹個節日和儀式慶祝。古代皇帝有壹套祭祀制度,春天祭祀太陽,秋天祭祀月亮。周朝的儀式是在祭壇上獻祭。民間郊遊的日子。
23.清明
清明是節氣和節日的結合。節氣是“天”和純粹的自然時間,節日是“人的時間”,這是社會文化的時間選擇。作為二十四節氣之壹,清明節原本是季節的象征,時間在冬季至日後107天,春分後15天,公歷4月5日前後。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第十五天,北鬥七星的柄指向第二個位置時,天晴有風。“清明”節氣因此得名。
24.谷雨
唐朝高宗時期,有壹個名叫谷雨的年輕人非常擅長遊泳。有壹次,他的家鄉曹州發了洪水,他用這種技能救了村民,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壹株牡丹花,並請壹位園丁把它種好。
谷雨和壹個天天來看他媽媽的女人相愛了很久。當他想和這個女孩結婚時,他得知這個美麗的女孩是仙女牡丹,而且是他幾年前救下的牡丹。牡丹仙子和谷雨約定:“到明年四月八日,我去谷門口定居。”
後來牡丹花仙的仇人禿鷲得了重病,逼著牡丹姐妹為她治病釀造華瑞丹酒。牡丹姐妹不肯取自己的血,釀了丹酒給惡賊喝,卻被禿鷲抓走拘禁。谷雨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生日那天,他終於闖入魔窟打敗了禿鷲,救出了華仙。當所有人都準備回家的時候,那只還沒死的禿鷲用壹把暗劍刺向谷雨。牡丹仙子非常生氣,她拿起谷雨的斧頭,把垂死的禿鷹剁成了肉醬!轉身扶起谷雨的屍體,泣不成聲。谷雨用自己的生命救了這些華仙的命。
谷雨死了。他生於谷雨,死於谷雨。他死時只有21歲。谷雨被埋在園丁的花園裏。從那以後,牡丹和所有的花仙子都定居在曹州。每到谷雨,牡丹就會開放,以示對谷雨的懷念。
擴展數據: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開始(經度零點,此時此刻太陽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前進15度為壹個節氣;經過壹周的操作,我回到了春分,春分是壹個回歸年,是360度,所以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每年的視運動,所以它們的日期在公歷中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節氣在6日,下半年節氣在8日,節氣在23日,兩者相差1 ~ 2天。地球每365天6: 09和10秒(正好)繞太陽公轉壹周,每24小時自轉壹周。
由於地球自轉的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並不相同,而是保持壹定的傾角,所以陽光直射地球的位置壹年四季都不壹樣。在北半球,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北緯23° 26 '上,天文學上稱為夏季至日。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 26 '時,稱為冬季至日;夏季的至日和冬季的至日意味著它已經到了夏季和冬季的中間。
壹年有兩次太陽直射赤道的時候,是春分和秋分,在春秋的中間。白天和夜晚壹樣長。
太陽直射點的活動規律是:春分(3月21左右),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然後向北移動。在夏季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23 26 ' N),然後向南移動。秋分時(9月23日左右),太陽的直射點在赤道上為0°,之後繼續南移。在冬季至日(65438+2月22日左右),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23° 26 °)上,然後向北移動。
百度百科-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