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大棗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產於靈寶市黃河沿岸的沙土中。果實大,多為短圓柱形,單果重約25克,最大的可達33克。果皮深紅,肉厚核小,韌汁少,味甜,肉軟,味香,含糖量高,適合制作幹棗、大棗。魯迅先生在《魯迅西遊記》中記載:“靈寶大棗,品質極佳,南中買不到。”靈寶也有“五谷紅棗勝靈芝;壹天吃三顆棗,100歲也不會老。
2005年2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靈寶大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中文名:靈寶大棗產地名稱:河南省靈寶市品質特征:果皮深紅、肉厚、核小、汁少韌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批準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5年第30號批準日期:2005年2月21產品特征、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理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的使用、產品特點靈寶大棗以其皮薄、肉厚、肉質細嫩等獨特特點享譽國內外靈寶大棗果實大,扁圓形,平均單果重22.3克,最大果重34克,大小比較均勻。果肩寬而圓,略寬於果頂。莖窪淺而寬,環窪大而淺。果實頂部寬平,頂部凹陷寬中深。果梗更細更短。果實表面平坦,果皮中等厚,紫紅色或深紅色。果肉厚,綠白色,致密堅硬,汁少,味甜微酸,含可溶性固形物32.4%,總糖23%,可食率96.7%-97.7%,幹燥率58%左右,幹燥品質中等以上。幹棗含總糖70.2%,果皮深紅,肉厚核小,韌汁少,味甜,風味獨特,適合制作幹棗和長途運輸。在靈寶產區,4月中旬發芽,5月下旬開始開花,9月中旬采收。果實生長期約為110天。靈寶大棗的產地靈寶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南臨秦嶺,北依黃河,北緯110 21′—1111′之間。靈寶地區位於華北地臺南緣。由於地質運動,地表由山脈、臺地和河流階地組成。素有“七山兩塬壹河”之稱,屬於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99—215天。日照百分率為50%-54%。年平均降雨量641.8毫米,由於適宜旱地種植,棗樹在北方特別是黃河中遊地區十分常見。紅棗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由於氣候、土質、水質的不同,紅棗的品質也有很大差異。在三門峽地區,靈寶大棗最有名。壹般來說,大棗是橢圓形的,但靈寶大棗是圓形的,像核桃壹樣大,形狀漂亮。最大的單果重33克。也有人稱之為“圓棗”。靈寶成為著名的紅棗產區,與這裏獨特的地理條件有關。靈寶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尤其是黃河沿岸的沙質土壤,以肥沃的淤泥土和渾濁的黃河水為底質,使靈寶大棗“脫穎而出”。靈寶棗林棗的歷史淵源是從古棗樹馴化而來。據《三國誌》記載,在距今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靈寶地區就種植了大量的大棗,在收成不好的時候,大棗還是士兵的軍糧。靈寶大棗最早的栽培年代已無法考證,但據資料記載,它種植於1300年前的唐朝。宋代時期,紅棗已成為靈寶的主要土特產之壹。靈寶川西高原古棗林主要分布在古賢鎮、陽平鎮、西燕鄉、函谷關鎮至大王鎮,綿延20多公裏,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連片古棗林。起初,受各種條件的影響,靈寶大棗的生產規模較小。清代中後期,靈寶大棗開始大面積種植,到民國時期,已發展到6000多畝。民國十九年(1930)《重建河南通誌——靈寶縣訪談錄》曾記載:“棗樹種植面積約8000畝(約530公頃),畝產3200石,絕大部分出境。”90年代後期,靈寶大棗擴大產業鏈,對果實進行深加工,提升食用價值。湧現出壹批紅棗深加工企業,開發出棗茶、棗飲料、棗醋、棗片等40多種紅棗產品,銷往武漢、廣州、上海等地。靈寶大棗的生產靈寶市有100年以上的古棗樹36.9萬株,其中明清古棗樹34.7萬株。大王鎮是靈寶大棗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全鎮有棗樹2萬畝,其中明清古棗林4000畝。65438-0998年,靈寶市紅棗種植面積4.5萬畝,年產量500萬公斤。2012年,靈寶大棗種植面積達到110000畝,鮮棗年產量近10000斤,可幹制3200萬斤。大王鎮的紅棗種植規模占靈寶紅棗的壹半以上,也是全國重要的紅棗產區之壹。2015年,靈寶大棗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3萬畝,年產鮮棗9700多萬斤,幹棗3200多萬斤。產品榮譽靈寶大棗是全國農業展覽館固定展品,被河南省列為名特優產品。民國四年(1915),靈寶大棗作為河南名產,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2000年,靈寶大棗在全國首屆大棗鑒定會上榮獲大棗金獎。2015年,靈寶川西高原古棗林成功入選農業部公布的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河南省首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靈寶大棗地理標誌地理保護範圍靈寶大棗地理保護範圍以《河南省靈寶市關於劃定靈寶大棗地理產品保護範圍的函》(鄭玲[2004]18號)提出的地理範圍為準,為河南省靈寶市所轄行政區域。質量和技術要求(1)土壤條件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土、沙壤土或壤土,PH值在7.0-8.0之間。(2)栽培管理靈寶棗1。育苗:選擇優良的靈寶大棗接穗進行嫁接。2.苗木種植:棗樹春季萌芽時種植,平地棗糧套種間距5米,行距8 ~ 10米;經營棗園相隔5米,相隔6米;山地園林植物間距4米,行距5米。3.田間管理:春季開花至花期結束,夏季生長期采摘棗頭。修剪培育壹棵通風透光,分枝數量適當的好樹。4.采收幹燥:9月中旬,棗果紫紅色或深紅色,達到完全成熟時,振動采收。通過烘幹或晾曬使棗果的含水量在20%以下,即為成品棗。(3)質量特征:1。感官特征:果實圓形,底部和頂部凹陷,果形指數0.86 ~ 0.97,果徑≥20mm,顏色深紅,皺紋較淺,有彈性,肉質豐滿,味甜,拿在手裏不粘手,無黴變、漿頭、熟果、病果、蟲蛀。2.理化指標:幹棗總糖含量≥70%,酸含量≥1.1%,可食率≥92%,水分≤20%,維生素C含量≥13 mg /100 g..生產者使用靈寶大棗原產地域內的專用標誌,如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應向所在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所在地的靈寶大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初審合格並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後,方可使用靈寶大棗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