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長江三鮮是什麽?

長江三鮮是什麽?

“長江三鮮”壹般指刀魚、鰣魚、河豚。

傳說有壹個有趣的故事:秋刀魚、鰣魚和河豚生活在海裏,是非常好的朋友。在春暖花開的4月,它們壹起遊入長江,以最快的速度逆流而上。遊到江陰黃山鵝鼻公園的時候撞網了。箭魚自以為聰明,壹碰到網就立刻縮了回去。誰知它嘴上長了壹對鋸齒狀的胡須,往後縮了縮,剛好牢牢地粘在網上。當鰣魚看到秋刀魚因為退縮而被“捕獲”時,它依靠自己巨大的體重,沖上前去將其救下。誰知鰣魚頭小身大,用力壹沖,身體剛好鉆進網眼,被網眼緊緊卡住。河豚看到自己的朋友被俘虜在後面,氣得直哼哼,把雪白的肚子鼓得像個球。結果他失去了遊泳能力,成了“網囚”。就這樣,它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壹道美味。

“長江三季”中人們對秋刀魚的感情最深。以前清明時節,市場上賣秋刀魚,行人擡著秋刀魚,桌上擺著秋刀魚。

秋刀魚狹長扁平,白如銀,形如刀,在河中極為靈活,遊起來像燕子壹樣快。清詩有雲:“長江頭雪興浪,鱗濺如刀。在漁人網的巨浪中,銀光閃閃。”劍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磷脂和維生素A、d,清蒸劍魚最好,不用去鱗。如果去掉主骨,搗碎後過濾細刺,與面粉混合,就可以做出獨特的刀魚面和刀魚餛飩。秋刀魚的汁液也極其鮮美。用秋刀魚汁泡飯可以大大增加食欲。但是秋刀魚脖子上有壹根三棱刺,吃的時候要小心。

與秋刀魚相比,鰣魚優雅而清高。民間有“谷雨見鰣魚”的說法。壹般從小滿到芒都是黃金捕魚季節。鰣魚的形狀美麗而扁平,看起來像鯛魚,而且很長。最大的可達十幾公斤,其鱗片令人眼花繚亂。水剛出現的時候,潔白如銀,艷麗無比。鰣魚的特點就是壹個字:胖。它有魚的美味和肉的質感。入口滑嫩,肥美醇厚,清香撲鼻,不及壹般魚肉。鰣魚銀白嫩滑,蘇東坡有詩:“姜紫醋燜銀魚,雪碗二尺余長,春來猶有桃花,勝於純鱸魚。”然而,妳不能在抓到鰣魚後過夜。有句話說:“過了壹夜不吃鰣魚。”鰣魚的吃法奇特優雅,吃的時候不用去鱗,宜蒸不宜煮(紅燒)。

在《長江三季》中,如果把秋刀魚比作美麗的“小姐”,鰣魚是艷麗的“小姐”,那麽河豚就像馬戲團裏的“小醜”。河豚有很長的柄,重兩三公斤。它沒有鱗片,皮膚粗糙得像彩色的沙皮,尾巴尖尖的,腹部鼓鼓的,像蝌蚪壹樣的圓柱形。它背黑腹白,身上裹著黃色條紋,嘴巴和眼睛壹張壹合,不時發出“咕咕”的聲音。但河豚優於箭魚和鰣魚,肉質鮮美,沒有箭魚和鰣魚的刺,被譽為“三鮮”之冠。河豚的味道和口感相當獨特。不僅魚肉鮮嫩可口,而且帶肉刺的魚皮膠質厚,粘口。口感美感遠勝魚翅和海參。正所謂“吃河豚無味”。但河豚的生殖腺和卵巢都有劇毒,除非經過專家的精心挑選、清洗和焚燒,否則不宜食用。但最後因為河豚鮮美誘人,人們爭相食用,於是有了“拼命吃河豚”的說法河豚“立春離江,二月花開”,蘇東坡又寫了壹首詩:“竹外桃花三兩,鴨先知暖春江。蘆蒿滿地短葦芽,正是河豚要上的時候。”

“長江三季”都是海魚。每年春夏,它們溯河而上,在江河湖泊中產卵,孵出的幼魚入秋後入海。農諺雲:“七九次見河豚,八九次見箭魚。”“河豚來看燈(正月上半月),刀魚來踏青。”它生動地說明了它們季節性的巡航習慣。我市位於長江口路,海口附近,餌料豐富。“三仙”喜歡在這裏產卵。所以靖江、泰興、高港都盛產長江三鮮,肉質最嫩,味道最鮮,產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