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蘭的養殖方法
1、土壤:香雪蘭喜歡有機質豐富、保水力強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pH6~7.2,酸性土壤更適宜栽種。
2、澆水:栽植後至出芽前必須保持土壤濕潤。現蕾後要適當逐步減少澆水量,盡量保持土表幹燥,以利降低空氣濕度,預防病害。
3、光照:香雪蘭雖然喜光,但也要避免強光照射,在光過強、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可用透光率70%的遮陽網遮蔭。
4、溫度:溫度管理對香雪蘭切花生產很重要,耐寒性較差,生長適宜溫度為15~20℃,越冬最低溫為3~5℃。溫度要註意室溫25℃以上要通風,10℃以下要加覆蓋保溫或加溫。
5、施肥:栽植前施入的有機肥和復合肥,基本可以滿足生長需要,但如果植株生長較弱,在2~4片葉時,再追施1次硝酸銨、尿素與硫酸鉀。初花時用0.2%磷酸二氫鉀作葉面施肥,但出蕾前後最好避免追肥。每兩周施用壹次有機液肥,亦可適量施用復合化肥。
6、蟲病害:香雪蘭易發生花葉病、球腐病等。栽種時要對土壤和種球進行徹底消毒,並且每年要徹底更換盆土。同時要註意防治蚜蟲,在蚜蟲發生初期,可噴灑40%氧化樂果1500倍液或90%敵百蟲液進行防治。
香雪蘭的形態特征及品種
香雪蘭為多年生球根類草本植物,地下具圓錐形的小球莖,壹般為6節,直徑約2厘米,每節上包有纖維質的外被,褐色,較粗糙。莖纖細,有分枝,柔軟而不能直立生長,綠色,長30厘米~45厘米。基生葉和莖近等長,呈長劍形,全緣,具平行脈,莖生葉和基生葉相似,稍短,長約10厘米,均無葉柄。花序梗自莖頂的葉腋間抽生而出,先端壹側扭曲,頂生總狀花序,每序著生小花6~10朵以上,色彩豐富,有黃、白、紅、紫等不同顏色,芳香。
香雪蘭園藝品種繁多,依其養殖方式可分為種子系列和球莖系列。種子品系有超巨型(SuPergiant)、女王冠(Royal crown)等,球莖品系有幻想曲(Fantasy)、吉普賽(Romany)、月亮(Dana)、藍鳥(Blue bird)等。
香雪蘭的生態習性
香雪蘭原產於南非南部。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忌炎熱、畏嚴寒,生長發育的適溫為 15?C~20?C,最低能耐 3?C~5?C,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生長發育,夜間溫度以 10?C~15?C為宜,白天不能超過20?C,否則生長不良。現蕾開花期以 14?C~16?C為宜。喜光照,要求陽光充足,但日照對花芽分化前後的反應不同。花芽分化前,短日照有利於誘導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後,長日照有利於花芽發育和花期提前。普通栽培3~4月開花,冷藏促成栽培花期可提前到12月~3月。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香雪蘭的栽培方法
為兼顧不同季節對鮮花上市的要求,香雪蘭作為切花栽培大致上有冷藏促成、無冷藏促成和抑制栽培三種:
1、冷藏促成栽培:就是將球根先行冷藏處理,然後播種。經冷藏的球根,由於在冷藏末期或播種後即開始花芽分化,所以發育迅速,早的10月份、遲者在12月份,鮮花即可應市。
2、無冷藏促成栽培:即是在播種後經過自然低溫,促使花芽分化,然後經保溫或加溫才能開始發育、開花,所以種植後到開花的時間較長,壹般9月露地種植,要到次年1~3月才能開花。
3、抑制栽培:是在夏季將球根先行冷藏,然後經高溫處理等方法打破休眠,1~2月種植,4~6月開花。
香雪蘭養殖的註意事項
1、香雪蘭在室內栽培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植株細弱徒長,抽花梗時,要支棍扶持花莖,以防止花梗彎曲,影響觀賞價值。
防治方法:為了防止它的徒長,促成“矮化”的辦法,就是在栽種前用“多效唑”處理種球,能收到極好的效果。在秋季盆栽香雪蘭前,將貯藏的種球用80ppm(80?10-6)的“多效唑”溶液浸泡15小時至20小時,取出用清水洗凈,然後上盆,進行正常澆水等管理。凡經過處理後的香雪蘭,出苗整齊,葉色濃綠,葉片寬度增加,長度減少,開花後香味更濃郁,香雪蘭花枝較軟,花序屈折生長,花多時易使花枝下垂、倒伏。在植株3~4葉期,可開始設立支架張網,自離地面25cm左右設第壹層網,隨植株生長再設2~3層網。壹般張網的網格用10cm?10cm或者10cm?15cm的方格。
2、疾病:香雪蘭易發生花葉病、球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