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世界主要的工業和出口大國之壹,日本遭受的地震必然會對世界經濟和產業產生看得見的影響。就中國而言,對工業和外貿的最大負面影響將在進口領域。
中國大量進口日本高科技產品、上遊中間產品和設備。電子、汽車等部分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可能因日本上遊中間產品供應停止而降低,部分新建和改造項目可能因日本設備生產和交付流程中斷而不得不放緩。
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進口日本設備、機電、光學等零配件的企業,因為他們從日本的進口要麽替代進口來源少,要麽本身就是“日本核心零部件——中國加工產品——全球市場銷售”的產業分工鏈條中的壹環,壹時沒有辦法找到替代供應來源。
日本作為世界領先的工業和出口國之壹,遭受了這次地震,這將不可避免地對世界經濟和工業產生可見的影響。
中國大量進口日本高科技產品、上遊中間產品和設備。這就是中國對美歐有巨額貿易順差,對日本有巨額貿易逆差的原因。正因為如此,中國的電子、化工、汽車等行業可能會受到日本產品暫停或減少的影響。為了減少損失,只能找其他產品替代,比如顯示屏的制造。為了彌補貨源,我們不得不轉向韓國、中國、臺灣省等價格便宜但不如日本產品可靠的產品,或者質量可靠但價格昂貴的歐美產品。
同時,由於日本市場的出口體系已經停止,意味著市場需要其他替代品來填補缺口。這也是我們中國加工貿易廠商的壹個大好機會。從而促進其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資本密集型企業或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
地震破壞後,造成了客戶、市場份額等損失。我相信很多之前不願意在中國投資生產的日本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會考慮把部分產能轉移到中國來拓展市場。
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必然會拋售外國債權(如美國國債,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最大持有者),並調動資金用於國內救災,因此日元對美元匯率可能會相應上漲。在日元上漲的預期下,借入低息日元進行國際套利的人急於回籠資金以償還將升值的日元貸款,這將進壹步提振日元。日元在壹籃子貨幣中的比重僅次於歐元,所以日元升值必然拉低美元指數,這也是華盛頓目前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才急著上航母救災),美元指數的“壓力”對歐元是壹大利好。
2.由於日本債務水平較高,日本政府債務占GDP總量的200%。日本的債券市場很可能會影響全球市場,引起連鎖反應。
3.日本地震後,6級左右的余震不計其數。當地球進入活動頻繁期,任何災難都有可能發生,因此會刺激熱錢流入黃金市場作為避險工具,導致金價走高。
4.日本股市在地震後必然會有較大的跌幅,尤其是壹些受損嚴重的工業汽車電子公司的股票會被投資者拋售。亞太股市是否會受此影響也很難判斷。不過個人認為中國股市壹般都是“妖”的,這個時候往往是反其道而行之(缺乏邏輯,呵呵)。
當然,這些都需要辯證看待。超級地震不會改變日本的經濟大國地位,可能只會引起金融市場的短期波動,就像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後壹樣。從長期來看,不僅對日本經濟影響不大,還能使巨大的復蘇投資創造驅動需求。所以我們用中國的壹句老話來形容: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中國多家官媒稱對中國影響不大。我在想,福島核電站爆炸的輻射對中國影響不大,經濟官員卻不敢拍腦袋說影響不大。正如上壹段所討論的,日元升值是否會增加中國的出口優勢還很難說。雖然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日本已經轉移了壹些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商品的生產,本幣升值可能不會對中國等其他國家的出口產生太大影響。但日元升值意味著美元貶值,這將增加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