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鵪鶉或鴿子營養更好。

鵪鶉或鴿子營養更好。

鴿子

營養價值

鴿子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不僅是珍貴的美味,也是高級滋補佳品。鴿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蛋白質含量為24.47%。它比雞、魚、牛和羊肉含有更多的礦物質,如鈣、鐵、銅和維生素A\B\E。鴿子肝含有最好的膽汁,可以幫助人體利用好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鴿肉中含有豐富的泛酸,對防止脫發、白發、早衰有很好的效果。鴿肉富含軟骨素,能增加皮膚彈性,改善血液循環,加速傷口愈合。每次吃壹半(80-100g)。天天吃都沒問題!。鴿肉的脂肪含量只有0.3%,低於其他肉類,是人類的理想食物。鴿子蛋,素有“動物人參”之稱,富含蛋白質。我國民間有句諺語“壹鴿勝九雞”。

鴿子肝含有最好的膽汁,可以幫助人體利用好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雖然人們認為鴿子湯、雞湯可以補益身體,但鴿子肉、雞肉中的大量脂肪在烹飪後被融化到湯裏,湯裏的油無法消化,所以殘留在體內。如果孕婦不經常鍛煉,會導致肥胖、虛弱和頭暈。不僅對孕婦不好,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寶寶。鴿肉中還含有豐富的泛酸,對脫發、白發、早衰都有很好的效果。鴿子含有較多的支鏈氨基酸和精氨酸,能促進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加速傷口愈合。中醫認為,鴿子肉易於消化,具有滋補益氣、祛風解毒的作用,對身體虛弱、血虛閉經、頭暈神疲、病後記憶力下降等有很好的滋補和治療作用。

保健價值

鴿妳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壹定的保健作用,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本草綱目》中記載“鴿子有多種顏色,只有白色入藥”。中醫自古認為鴿子肉具有滋補肝腎、補益氣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鴿子肉可以強身健體,補腎健腦,提高記憶力,降血壓,調節血糖,美容養顏,使皮膚白嫩,延年益壽。

1.治療慢性病、虛弱、頭暈和視力模糊

鴿子1(去毛去內臟)、枸杞15g、黃芪30g、黨參30g、何首烏15g加水煎煮,去渣取汁,飲汁吃肉,每日1次。

2.治療婦女幹血、肺結核和閉經。

鴿子1,配芋頭(炒),夜砂10g,龜甲15g,龜甲15g,燉雞1次壹天。

3.治療老年人身體虛弱,腰膝酸軟。

1只鴿子(去毛去內臟),枸杞25克,黃精30克,水煮熟食用鹽適量。[6]?

治療價值

鴿子不僅營養價值高,被譽為“壹鴿勝九雞”,而且還有很多藥用價值。鴿子的肉、蛋、血、糞都可以入藥,這壹點早已被人們所認識。

膽怯

營養成分

每100克生鵪鶉肉含蛋白質22克,脂肪5克,膽固醇70毫克,可提供561千焦熱量;每100g帶皮鵪鶉肉含蛋白質20g,脂肪12g,膽固醇76mg,可提供804kJ熱量。可見鵪鶉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相對較低,具有補腦的作用。[10]?

食療

俗話說“吃鳥吃鴿吃鵪鶉。”鵪鶉肉和蛋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鵪鶉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適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壓、肥胖患者食用。素有“動物人參”之稱。

現代醫學認為,鵪鶉肉適合營養不良、體虛、貧血、頭暈、腎炎、水腫、腹瀉、高血壓、肥胖、動脈硬化等患者食用。富含卵磷,能產生溶血磷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預防動脈硬化。磷脂是高級神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具有健腦作用。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鵪鶉味甘、性平、無毒,入肺、脾經,有消腫利水、補中益氣的功效。在醫學上,常被用於治療糖尿病、貧血、肝炎、營養不良等疾病。鵪鶉的藥用價值被視為“動物人參”。鵪鶉肉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低維生素、低膽固醇的食物。是肥胖者理想的肉類品種,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據外電報道,生鵪鶉蛋可以治療過敏。可見鵪鶉的藥用價值很高。

鵪鶉蛋是壹種很好的滋補品,營養獨特,所以被稱為“蛋中極品”。鵪鶉蛋富含優質卵磷脂、多種激素、膽堿等成分,對神經衰弱、胃病、肺病有壹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鵪鶉蛋中含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對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合成、組織蛋白和胰腺活性有重要影響。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味甘、平、無毒,入肺、脾,有消腫利水、補中益氣的功效。在醫療方面,經常治療糖尿病、貧血、肝炎、營養不良等疾病。

《本草綱目》:“肉能補五臟,益中焦,養氣機,強筋骨,抗寒熱,消熱”,“赤小豆、生姜煮的肉能止瀉,使人發胖。”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身體虛弱、咳喘、神經衰弱等。

食療本草:“不能吃豬肉,使人得瘡多。鵪鶉肉在4月後、8月前不可食用。”

《七書》:“食之難忘。”

《本草》:“* * *豬肉食之,使人有小斑。”

嘉佑本草:“不能與蘑菇同食,使人患痔瘡。四個朋友之前都沒吃過。用赤小豆和姜煮,止瀉。”

醫學概論:“春月不可食。”

《醫林與藥性簡編》:“助肝風。”

《本草》:“小兒患瀉痢,有五色,宜壹勞永逸。”

《求本草》:“補士之氣,調肺利濕。治腹大如鼓,腹瀉營養不良。”

《家庭營養金典》:“鵪鶉能與人參抗衡,被譽為“動物人參”。

劉孟:“補五臟,益中焦,強筋骨,抗寒暑,消暑。”患痢疾的人用姜煮。"

崔禹錫《食經》:“主赤瀉,出血,暴濕,養肝肺氣,益九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