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分析
1.讓學生在看圖、畫圖等活動中知道1可以代表多個單位。教材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條形圖中的1網格不僅可以表示1個單位,還可以表示多個單位。取而代之的是,有很多用1網格代表多個單元的條形圖,這樣學生在看圖說話的時候就能註意到圖表中的1網格代表多個單元。
2.加強利用條形圖中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通過有趣的微課視頻,可以對比統計圖中的數學信息,挖掘出很多信息。如果所有的信息都是從統計圖中挖掘出來的,學生可以知道更多的事實,學習興趣也更強。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們在第壹節課就認識了條形圖。當時圖表中的1單元格只代表1單位,比如1單元格代表1人,1,1,1件。本單元繼續教授條形圖。圖表中的1網格代表多個單位,比如1網格代表2票和5票。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學生可以進壹步理解統計圖表所呈現的數據,也可以更方便地將自己在統計活動中所獲得的數據用直線表達出來。
教學目標
1.體驗用數字和條形以不同方式表示數量的過程,體驗條形表示數量時直觀、易於比較的優點,體會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通過閱讀和繪圖活動,了解用1網格表示多個單元的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結構特點和表示數量的方法,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並根據要求準確地繪制出適當長度的條形。
3、通過觀察和交流,進壹步豐富對條形圖的認識。了解條形圖有利於對比數據,分析問題,統計可以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用1網格表示多個單元的條形圖,並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
教學難點:根據要求準確畫出適當長度的長條,並畫出該長條的完整統計圖。
教學準備
微課視頻:理解條形圖(中)和條形圖(下)的多媒體和課件。
教學過程
先播放洋蔥微課視頻《了解條形統計》(中)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條形圖由標題、橫軸、縱軸、網格和直條組成。
2.老師播放視頻
老師:昨天比賽得了班級冠軍,我們學會了用條形圖記錄成績。今天是比賽的第二階段,吃大王的第二個項目是“吃洋蔥”。狗蛋遇到了哪些問題?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3.學生看視頻,說題目:條形圖。老師在黑板上寫字。
第二,播放視頻,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
1,老師繼續播放視頻,提問:如何用條形圖記錄較大的數字?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和回答問題。
總結:用每個網格代表2個單元,可以記錄學生的競賽成績。細心的小朋友發現,這些比賽的結果都是偶數,可以在縱軸上找到對應的位置。
3.繼續播放視頻。老師問:縱軸沒有9怎麽記錄結果?
(1)同學們完成視頻中的聯系,交換答案。
(2)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半個格子可以代表壹個洋蔥。
(3)學生完成微課視頻中的練習,學會閱讀柱狀圖。
老師總結:在這個視頻中,我們了解到可以用多種單位表示兩個量,以節省條形圖的空間。遇到單數可以畫半格。
4.播放“理解條形統計圖”(第二部分),理解並學會用壹個網格表示多個單元。
(1)為統計表制作合適的條形圖。
(2)引導學生學會用壹個格子表示五個單位的量,並進行簡單的計算。
(3)引導學生掌握壹個代表多個量的單位,並對統計表做出適當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試試看”。老師:剛才我們同學給我介紹了這麽多知識。現在,讓我們試著自己完成下面的練習。(1)教師組織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分組交流統計圖表的完成情況。重點檢查條形圖的高度是否正確,數據是否標註在直桿上。
(3)請小組代表談談妳從統計圖中了解到的情況。
(4)談談條形圖的優勢。老師總結:條形圖統計的特點是能讓人壹目了然的看到每個數據的大小,而且很容易比較數據之間的差異,能清晰的顯示出數字。
第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1.課後完成第壹題“想壹想,做壹做”。
(1)找出問題中統計圖的不同之處。
(2)用直尺測量直桿的高度是否正確。
2.完成第二題“想壹想,做壹做”。
3.完成第三題“想壹想,做壹做”。
(1)學生自己完成統計圖。
(2)小組內互相檢查繪圖情況。
(3)說說妳對圖片的感受。
四、理解柱形圖,復習延伸。
1,老師播放課件引導學生理解三維圓柱統計圖。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統計圖表。有什麽區別?妳能從圖片中得到壹些數學信息嗎?可以問什麽問題?
2.復習。
問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這節課就要結束了。妳從今天的課上收獲了什麽?
總結:學生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學會了完成統計表和柱狀圖,明白了用壹個單位代表兩個量可以節省柱狀圖的空間。遇到單數可以畫半格半格,了解並學會用壹格代表多個單位,也知道條形圖的優點。條形圖的特點是能讓人壹眼看出每個數據的大小,輕松比較數據之間的差異,清晰的顯示數字。
動詞 (verb的縮寫)課後作業
老師:同學們,數學來源於生活,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今天的作業,請在課後做壹個小調查,去超市看看哪種水果賣得最火,做統計表和柱狀圖。
板書設計
條形圖
?條形的長度表示數量。
優點:壹目了然,方便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