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什麽是科瑞格瑙香草?

什麽是科瑞格瑙香草?

Coligeno牛至英文名:organo:

物種名稱:牛至

學名:牛至' rogeukuppel '

別名:點香雷

科:唇形科屬:牛至屬

形態特征

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茂盛,生長高度25厘米。秋天和冬天的葉子變成暗紅色。

生長習性

喜光,不毛,適合在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像堿性土壤壹樣,它是壹種很好的地被植物。

原產地分布

原產於非洲北部和亞洲,牛至的分布受地理環境影響,歐洲、非洲北部和亞洲均可產壹定量的牛至。在中國,牛至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到長江以南。

藥用價值

牛至含有揮發油,主要對傘花烴、香芹酚、乙酸香葉醇等有利尿、開胃、消食、祛痰、抗菌作用。每1 mg含有187.80微克的抗衰老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蔬菜中最高的,抗氧化功能非常強,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牛至味辛微溫,有清暑解表、利濕消腫的作用。

牛至的全草可以提取芳香油,芳香油也可以作為香芽的藥物,也可以作為資源植物。早在東漢時期,人們就將牛至作為中草藥使用,可用於治療暑濕引起的發熱、頭痛、嗜睡、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還用於治療急性腸胃炎、沙門氏菌感染等疾病。

美國農業部“植物化學與植物學”背景資料顯示,牛至含有30多種抗菌化合物,因此牛至可能是壹種潛在的非藥物生長促進劑。隨著人們對人類健康的關註,由於抗生素添加劑可能使人類致病菌產生耐藥性的缺點,抗生素的使用正在減少。利用現代高科技生產“全天然”飼料添加劑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者的研究熱點,因此對牛至的深入了解可以為其作為壹種新型非藥物促生長劑的使用提供參考。

運用常識:

1.花可以用來治療感冒、頭痛、胃腸痛、神經系統疾病和緩解疲勞。

2.葉子提取物用作洗發劑和沐浴劑。

3.取牛至3-9克,放入水中服用或泡茶飲用,可治感冒。

4.250克鮮牛至泡水,治皮膚濕熱瘙癢。

5.10g牛至+7g紫蘇+7g枇杷葉+3g燈心草煎服,每日三次,每次2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鼻寒、咳嗽或嘔吐。

6.牛汁煎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效,也可用於牙齦疾病患者的漱口。

7.取鮮葉或幹粉烤香腸、禽肉、牛羊肉,風味尤佳。

8.用鮮葉做沙拉、做湯、做菜,可以增加食物的風味,刺激食欲。

別名東紫蘇[貴州]、茵陳[江西、雲南]、五味藥、夏草、七香、曼坡香、曼山香[雲南]、小天草。

來源為牛至,牛至,全草入藥。夏末秋初花開時采收,並將全草切碎,或將全草連根拔起,抖落泥沙,曬幹後紮成小棍。

性味辛溫。

主治:發汗解表,解暑除濕。用於中暑、感冒、急性腸胃炎、腹痛。

用法用量:1 ~ 3人民幣。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唇形科-牛至屬。

Linn . sp . pl . ed 1:588.1753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葉多數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全緣或疏生齒。它通常是雌性和雌雄同體的。小穗圓形、長圓形,結果時拉長或不拉長,由密集的花和覆瓦狀苞片組成,小穗組合成傘房狀圓錐花序;苞片和小苞片綠色或紫紅色,卵球形,倒卵球形,倒卵球形到披針形。萼鐘形,外部有毛或無毛,喉部內側有白色毛環,13脈,5齒,近三角形,銳尖或鈍,數種大小。花冠白色或粉紅色至紫色,鐘形,冠管略突出或離花萼很遠,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扁平,先端凹陷,下唇張開,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通常短於或稍長於兩性花的上唇,著生於雌花,花藥卵圓形,2室,被三角形楔形藥隔分開,花絲無毛。花柱從花冠凸出,先端不相等2裂。圓盤是平頂的。小堅果幹燥,卵圓形,有角,無毛。

約15-20種,主要分布於地中海至中亞地區。下列物種在中國廣泛分布。

1.香薷(滇南本草)、茵陳、益母草、奇香(雲南昆明)、益母草、益母草、香薷、香薷(雲南曲靖)、紫蘇、香薷、玉蘭枝、迷叠香、薄荷。東紫蘇、香茅、接骨木(四川)、茵陳、茵陳、糯米條(江西)、荊芥、大豆(江蘇)、茵陳(福建)、薄荷、鵝不食草(陜西)、小葉薄荷(植物名稱考證)。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莖斜生,節上有細長須根,或多或少木質化。莖直立或匍匐於基部附近,通常高25-60厘米,紫紅色,四棱形,短柔毛向後或稍卷曲,多來自根莖,中上部節有開花分枝,下部節有不育短枝,基部附近常無葉。葉具柄,柄長2-7毫米,腹面有溝紋,背面近圓形,具柔毛。葉卵圓形或長圓形,長1-4厘米,寬0.4-1.5厘米。頂端鈍圓或略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略心形,四周或遠處有小鋸齒,頂端鮮綠色,常具條紋。苞片大多無梗,通常略帶紫色。花序為傘房狀圓錐花序,平展,花密集,由多數長方形穗狀花序組成,在果期有些拉長;苞片長圓形倒卵形到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銳尖,綠色或有紫色暈,長約5毫米,具平行脈,全緣。萼鐘形,齒長3毫米,外覆剛毛或近無毛,內喉部有白色毛環,脈13,或多或少顯著,萼齒5,三角形,大小相等,長0.5毫米。花冠紫紅色,淡紅至白色,管狀,長7毫米,兩性花冠筒長5毫米,明顯超過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於花萼,長約3毫米,外部疏生短柔毛,喉部內側疏生短柔毛,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圓形,長1.5毫米,頂端2裂,下唇。雄蕊4,在兩性花中,後壹對短於上唇,前壹對稍突出於花冠。在雌花中,前對和後對幾乎相等,嵌入,花絲絲狀,扁平無毛,花藥卵圓形,2室。雌雄同體花被三角形楔形藥隔分開,子房室分叉,雌花花藥近平行。磁盤頂部。花柱稍超過雄蕊,先端不相等2裂,裂片鉆形。小堅果卵圓形,長約0.6毫米,頂端圓形,基部突然變窄,稍有棱角,棕色,無毛。花期7-9月,結果期10-65438+2月。

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省、湖北、湖南、廣東、貴州、四川、雲南、陜西、甘肅、新疆、西藏;生於海拔500-3600米的路旁、山坡、森林、草地。歐洲、亞洲、北非和北美也有介紹。

全草可入藥預防感冒,治療中暑、感冒、頭痛、體重過重、腹瀉、嘔吐、胸膈脹滿、氣滯、食積、腹脹、腹瀉、月經過多、崩漏、帶下、瘙癢、小兒水腫,其散寒作用優於薄荷。滇、黔、川三省香薷的收購與利用。也可從全草中提取芳香油,鮮莖葉含油0.07-0.2%,幹莖葉含油0.15-4%,油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油量。此外,它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作為壹個多態種,歐洲許多作者常將其分為許多亞種和變種。就中國的產量而言,變化也是相當大的。新疆產的葉比較大,花序密集,小苞片倒卵形到近卵形。甘肅產的小苞片極寬,果實近圓形,深紅色。福建產花萼近無毛,湖南部分花序有明顯棱角。產於臺灣省及大陸以外其他地區的小苞片為倒卵形至長圓形倒卵形,有毛,但常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