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名字,還沒吃飯的小夥伴們壹時還雲裏霧裏的吧?所以今天邊肖將帶妳解讀這道菜。崇武魚卷是閩南傳統特產,屬於泉州十大名小吃之壹。它的主要原料是精選的優質魚,其中鯖魚,鰻魚和鯊魚是最好的和優質的魚卷。口感軟脆,咀嚼時齒頰留香。既沒有魚腥味,又有獨特的鮮味。崇武人出門走親訪友,喜歡帶上自己的特產魚卷表達心意。在閩南舉行的比賽中多次獲獎,深受閩南人民和來惠安觀光的遊客的贊賞。
首先說壹下這道菜的歷史。
住在海邊的人總是冒著生命危險與風浪搏鬥。人們最重視的是壹次安全、順利和成功的團聚。於是,惠安海邊崇武出現了壹道菜——魚卷。早些年在崇武壹帶,除了婚宴的第壹道菜,節日或者家庭聚餐也會上魚卷,所以家庭主婦都會做魚卷,只是技藝水平和原料質量不同。
崇武有句話:“出門如扔,入門如拾。”這裏的男人大多長年出海謀生,工作極其危險。因此,寄托團圓希望的心理反映在生活習俗中隨處可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婚宴上的菜必須“頭圓尾圓”。魚卷是這裏逢年過節、家常菜婚宴必上的第壹道獨特菜肴,蘊含著祝福幸福美滿的寓意。
今天的崇武古城是許多遊客向往的避暑勝地。翻閱史書,會發現這裏曾經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於該鎮地處重要水道,明初建城後,常年有官兵駐守。
在海域駐紮時,官兵需要不時進行海上巡邏,每次出海前都要準備足夠的口糧。雖然這壹帶有大量的魚可以吃,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冷藏設備,每次抓到的魚無法保存很多天,食物供應也經常跟不上巡航時間。為了滿足儲存軍糧的需要,當時駐守海域的錢是為千家萬戶儲存的,於是允許士兵將海峽特產鯖魚捕撈,去骨取肉,手工打成魚糜,加入紅薯粉,加壹些輔料調味,卷蒸,這樣處理後的魚就可以隨時食用,大大緩解了軍糧短缺的窘境。這樣就創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軍用幹糧,其條狀的魚制品也就成了當地人俗稱的“魚卷”。
時光荏苒,駐守海域的官兵在這裏生根發芽、繁衍生息。雖然有些後代從軍人變成了平民,但人們仍然遵循著靠海生活的傳統。沿海多臺風,風浪時常毀壞桅桿,掀翻船只,也讓當地人格外重視“安全出入境,合家團圓”。於是,人們對過去的軍糧“魚卷”進行改良,做成兩條圓條,在重要祭祀和節日時食用,意為“圓頭圓尾,長長久久”。後來,因為魚卷中蘊含的美好寓意,很多崇武人開始註重婚宴中“無卷不成宴”的習俗。婚宴通常以魚丸湯開始,以蒸魚卷結束,以此來祝願新人生活幸福。
那麽好吃的魚卷是怎麽做出來的呢?正宗崇武魚卷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優質魚,尤其是鯖魚、鰻魚、鯊魚。在加工過程中,先去除骨頭和內臟,然後用鋒利的刀把肉仔細刮削去皮,再用手揉成漿狀。揉面時加入適量鹽水,最後加入精制紅薯粉(壹般每斤純魚2兩左右)、雞蛋清、豬肉末、小蔥等調料,用手攪拌魚肉發酵。魚醬經過加工後(是否合格取決於加工者的手感,所以制作人的水平是質量的關鍵),用手工卷成圓體,放入大火蒸籠中蒸熟,其加工均勻度、發酵程度、蒸煮溫度都極為講究。熟魚卷可以保存幾天到十幾天,冬天甚至更久,放冰箱冷凍的話保質期可以達到半年。
食用方法
1.蒸:整只或切塊放入蒸籠蒸。(不建議吃微波爐的,容易讓魚卷失去水分,影響口感。)
2.煮湯:切成小塊或薄片,用清湯煮。
3.油炸:切成薄片,用油或少許油油炸。
4.炒:切成薄片或細絲炒,或與其他配料混合。
5.魚湯:調好的魚漿不是做成魚卷,而是做成丸子,用開水浸泡。它被稱為魚丸或魚湯,壹般用於煮湯。
魚卷采購
崇武有很多生產崇武魚卷的專業工廠,也有很多小作坊。由於無良商家隨意使用添加劑,生產環境臟亂差,對人體健康有害,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應仔細觀察,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包裝上印有包裝、生產日期、保質期、QS和許可證號標識(註明QS認證)。
最近怎麽樣?所有的朋友都學會了嗎?如果妳學會了,記得贊美邊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