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牛肉壹
源於自貢。"水煮牛肉"是四川的壹道傳統名菜。其它地方壹般稱此類菜肴為"紅燒牛肉"、"炒牛肉絲"和"五香牛肉"等,而四川卻叫"水煮牛肉"。相傳南宋時期,自貢乃井鹽重要產地,古時人們在鹽井上安裝轆轤,以牛為動力提取鹵水。壹頭壯牛服役,多者半年,少者三月,就已精疲力盡。鹽業老板常把超齡役牛宰殺後分給鹽工抵付工錢。壹無所有的鹽工們,只能將牛肉在清水中加鹽煮食。為減少腥膻,逐漸加上點辣椒、花椒等佐料,倒也可口。以後經廚師不斷改進,吃的人越來越多,遂成為獨具地方風味的名菜。
現在的水煮牛肉,已經不是簡單的清水加花椒了。是將牛肉切成壹寸五分長、八分寬、壹分厚的薄片,盛在碗裏,加精鹽、醬油、醪糟汁、濕 澱粉拌勻。油鍋中放郫縣豆瓣、幹辣椒炒成棕黃色,再下花椒、蔥段、萵筍片炒香,加肉湯燒開,將牛肉片下鍋,煮至肉片伸展,外表發亮,盛入碗中,淋上辣椒油,即可食用。這菜的特點是麻辣味厚,滑嫩適口,具有 火鍋風味。若以豬肉作原料,便叫水煮肉片。
水煮牛肉二
材料:
牛肉150克、蔥和蒜50克、幹辣椒6克、花椒1克、鹽2克、調水澱粉20克、豆瓣醬20克、醬油15克、香油10克、精煉油25克、姜5克、料酒20克、高湯適量。
作法:
1.牛肉切成片,蔥切成段。
2.將豆瓣醬放入熱鍋中,炒香。
3.高湯倒入鍋中,放入牛肉片、蔥段。
4.在鍋中煮3分鐘。加入調料、收汁即可。
水煮牛肉三
用料:
牛裏脊肉250克,青蒜150克,白菜心150克,芹菜心100克,幹辣椒15克,郫縣豆瓣40克,清油200克,醬油15克,味精1克,姜片10克,蒜片15克,水豆粉、清湯各適量。
制作方法:
1.將牛肉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的薄片,裝入碗中,用醬油、料酒碼味,用水豆粉拌勻。
2.青蒜、白菜、芹菜擇洗幹凈,分別切成6.5厘米長的段和塊。
3.鍋內油熱下幹辣椒、花椒,炸呈棕紅色(不要炸糊,以出色出香為度),撈出剁細。
4.鍋內原油下青蒜、白菜、芹菜,炒至斷生裝盤。
5.鍋內油熱,下郫縣豆瓣,炒出紅色,加湯(要適量,過多則味淡;過少豆粉易掉,湯汁粘稠)稍煮,撈去豆瓣渣,將青蒜、白菜、芹菜再放入湯鍋中,加醬油、味精、料酒、胡椒面、鹽、姜片、蒜片,燒透入味,撈入深盤或荷葉碗內。
6.將肉片倒入微開的原湯汁鍋中(湯要微開。如湯不開,豆粉會脫落;湯大開,肉片易老)。用筷子輕輕撥散,剛熟就倒在裝配料的盤或碗中,撒上幹辣椒末、花椒末,隨即淋沸油,使之有更濃厚的麻辣香味。
註意:
要做好這道菜,技術性強,難度較大。但只要兩辣壹麻(郫縣豆瓣、幹辣椒和花椒)等輔料齊備,並按上述方法及要領制作,定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水煮牛肉四
菜系 川菜
主料牛肉500克。
配料萵筍尖100克、蒜苗50克。
作料幹辣椒15克、醬油10克、鄲縣豆瓣20克、醒糟汁10克、鹽2克、花椒3克、素油75克、料酒10克、豆粉15克、鮮湯50克。
制作過程
1、將牛肉切成長約5厘米,寬3厘米、厚0.3厘米的片,加鹽、水豆粉、醒糟汁拌勻。
2、將萵筍尖切成約長6厘米的薄片。蒜苗切成長約4.5厘米的節,鄲縣豆瓣剁細。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熱,放辣椒煸至呈深紅色取出,剁細。
3、鍋內下豆瓣炳出色,下剁細的辣椒和蒿筍尖炒幾下,摻鮮湯,加料酒、醬油和蒜苗,煮至蒜苗斷生,揀出離筍尖和蒜苗盛於窩盤內。
4、將肉片抖散入鍋,待沸時撥散,煮熟後起鍋,舀蓋在盤中菜上,撒上辣椒末、花椒面,再澆上沸油即成。
特點 色紅味厚,麻、辣、鮮、嫩、燙。
水煮牛肉五
材料:
牛肉切5cmX3cm的片, 用澱粉, 酒, 醬油, 鹽上漿,
蔬菜: 芹菜, 白菜, 青筍, 什麽菜都行。
碎幹辣椒, 花椒碾碎。姜片, 蒜片, 豆瓣醬。
湯壹碗(或水), 青蒜(這裏用蔥代替)。
鍋裏下油, 下幹辣椒, 花椒, 用小火炒出香味, 盛出出備用。
余油炒蔬菜至段生, 盛出鋪碗底。
鍋裏下油, 下姜片, 蒜片, 豆瓣醬炒出紅色。
加湯(水), 醬油, 鹽,胡椒, 開鍋稍煮, 下牛肉片, 用筷子慢慢撥開, 肉不見血色即可, 不可久煮, 出鍋前下青蒜(蔥節)。
肉片倒在菜上, 辣椒, 花椒末鋪在表面。
另燒熱油, 澆在辣椒, 花椒上, 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