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馬鈴薯澱粉生產技術

馬鈴薯澱粉生產技術

馬鈴薯澱粉是制備培養基的主要原料。馬鈴薯澱粉在生產或實驗中的應用有兩種方法:壹種方法是將新薯(馬鈴薯)洗凈去芽孔,去皮後稱重,取200g馬鈴薯,切絲,在1000 ml水中煮沸65438+30分鐘,稍涼後用四層紗布過濾,取濾液補水65438+。這種使用馬鈴薯澱粉的方法應根據需要制作並用於種子生產。

另壹種方法是將去皮的土豆打成細漿,放入容器中,加水攪拌均勻,用四層紗布過濾2-3次,然後將濾液自然沈澱,沈澱後除去上清液,再將所得澱粉薄薄地鋪在玻璃板上晾幹。最後將充分幹燥的澱粉密封在容器中,以便以後需要制種時隨時取用。種子生產時,稱取20克澱粉,加入1000毫升水。該方法制備的馬鈴薯澱粉營養成分幾乎不被破壞。

3、麥汁制備方法:

將大麥1 kg用溫水浸泡壹晝夜,濾出,鋪在盤子上,用多層濕紗布覆蓋保濕保溫,然後24℃培養,待大部分麥芽長到小麥本身長度時洗凈,瀝幹,搗碎,過濾,沈澱後取出清夜。1 kg大麥發芽制備的上清液可與2000 ~ 3000 ml培養基混合。新鮮的麥芽汁要現做,多余的放冰箱裏保存。

幹燥的麥芽可以被幹燥和保存。必要時稱取200克麥芽,加入1000毫升水。

糖化方法的確定:取0.5 ml糖化液,加入碘滴。如果沒有藍色,說明糖化完成。

4.酵母汁的制備方法:

無論是幹麥芽還是鮮麥芽制備的麥汁,都需要在80℃ ~ 82℃糖化2 ~ 3小時,糖化完成後煮沸過濾。

取7 ~ 10g幹酵母,加入1000ml水,煮沸,靜置澄清,取上清液,過濾代替酵母膏。每1000毫升培養基,加入10毫升酵母汁。

或者,可以將幹酵母磨碎,加入適量的水,在53℃下放置兩晝夜,酵母可以自行溶解,得到酵母自溶液。使用時,加水稀釋至1%(即10 ml水中含有1 g幹酵母),然後煮沸10 ~ 15分鐘,冷卻,調至PH 4.5,靜置沈澱,取上清液,調至PH 7 ~ 7.4,滅菌。每升加入5 ~ 10 ml酵母自溶液或酌情添加。

5.天然培養基或半合成培養基的制備:

在配制天然培養基或半合成培養基時,由於材料不同,工藝也要有所不同。壹般來說,當選用的材料是谷物、植物的莖和根等時。,應先制備浸提液。谷物應該用清水洗幹凈;土豆、紅薯、芋頭、胡蘿蔔等梗塊要先洗凈、去皮、稱重;木質材料應選擇幼枝或邊材並碾碎或切成小塊;漿果要搗成泥糊狀,稱重,加適量水,然後煮,煮10 ~ 15分鐘(粒的時間要延長到1 ~ 2小時),趁熱用多層紗布過濾,加水,加入瓊脂,加熱至瓊脂溶解,加入其他配料,停火後加入糖,充分攪拌。此時試管或三角瓶、培養皿等容器要趁熱打包。

稱取米粉、玉米粉等澱粉原料後,加入少量冷水調成糊狀,再加入剩余的水,然後煮沸並用四層紗布過濾,取濾液,按上述方法重新加熱後加入其他成分,待原料充分熔化後分裝於試管或其他容器中。

稱取可溶性澱粉、糊精、馬鈴薯澱粉,用少量冷水調成漿,然後加入剩余的水,煮沸後加入瓊脂,按上述方法加入其他配料,充分溶解後,裝入容器。

腐殖土、穩定糞肥、堆肥的浸出液按上述方法煮沸後,將濾液放入燒杯中,在4℃以下的低溫下靜置過夜,然後吸去上清液補水,再依次加入瓊脂、無機鹽、糖。制作方法1。洗磨:土豆的清洗過程是在洗衣機裏進行的。去除土豆表面附著的泥、石子、莖葉、泥砂等雜質。用水量是原材料的5倍左右。洗完後,送到粉碎機處理。使用的研磨機有兩種:齒板式和錘擊式。

2.篩選:將磨碎的馬鈴薯泥進行篩選。傳統的方法是用平板振動篩,現代馬鈴薯澱粉廠采用離心篩。篩分過程中要加水洗滌,篩下物為澱粉乳,篩上物進行第二次篩分回收部分澱粉,洗滌後的澱粉渣可作為飼料使用。

3.流槽的分離和清洗:來自篩選段的澱粉乳首先在流槽中與蛋白質等雜質分離,然後在清洗槽中清洗。含澱粉的黃漿水從流槽中分離出來,送到流槽中回收澱粉,然後通過清洗流槽得到二次澱粉。

4.脫水幹燥:澱粉洗凈後,含水量很高,必須用離心機脫水,得到含水量為45%的濕澱粉,再用空氣幹燥器幹燥成平衡含水量為20%的幹澱粉。生產方法大型馬鈴薯澱粉的生產工藝與小型生產工藝基本相似,其工藝流程為馬鈴薯-水力輸送-清洗輸送-二次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離-除砂-濃縮精制-真空脫水-氣流幹燥-成品包裝。

1,清洗工藝和設備

主要目的是去除材料表層的沈積物,洗掉材料根部的表皮。去石清理機是去除物料中的硬質雜質。清洗用於生產澱粉的原料是保證澱粉質量的基礎。清洗越幹凈,澱粉質量越好。輸送是將物料轉移到下壹道工序,往往同時具有清洗功能。常用的輸送、清洗、去石設備有:水力流槽、螺旋洗漿機、斜鼠籠洗漿機、槳式洗漿機、去石給料洗漿機、(平)鼠籠洗漿機、轉鼓洗漿機、刮板輸送機等。根據土壤和材料的特性,可將其中壹些組合起來,以滿足高清潔度和方便運輸的要求。

2、原料粉碎及設備

粉碎的目的是破壞物料的組織結構,使微小的澱粉顆粒解體,順利與塊根分離。粉碎的要求是:

1.盡可能破碎物料的細胞,釋放出更多的遊離澱粉顆粒;

2.容易分開。我們不希望皮渣太細,不利於澱粉與其他成分的分離,增加細渣分離的難度。

3、篩選流程和設備

澱粉提取又稱漿渣分離或分離,是澱粉加工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澱粉提取率和澱粉質量。粉碎後的物料為細纖維,體積比澱粉顆粒大,膨脹系數也比澱粉顆粒大,比重比澱粉顆粒輕。

4、洗滌工藝及設備

澱粉的洗滌和濃縮依賴於澱粉旋流器,分為濃縮旋流器和洗滌精制旋流器。篩分後,澱粉漿先通過濃縮旋流器,底流進入洗滌精制旋流器,最終達到產品質量要求。該設備配有壹套完整的自動控制系統,采用優質旋風管和優化的排氣方案,可使最後壹個旋風分離器排出的澱粉乳濃度達到23Be ',是澱粉洗滌設備的理想選擇。

5、澱粉脫水

馬鈴薯澱粉通常通過真空吸濾脫水。可實現自動加料、自動脫水、自動清洗。

6、澱粉幹燥

空氣幹燥器是利用高速熱風將濕澱粉懸浮在其中,並在空氣流動的過程中進行幹燥。具有傳熱系數高、傳熱面積大、幹燥時間短的特點。

7.澱粉冷卻,過篩,包裝。

幹燥後,澱粉的溫度高。為了保證澱粉的粘度,需要在幹燥後快速冷卻澱粉。冷卻後的澱粉進入成品篩,在保證產品細度和產量的前提下,進入最後的包裝工序。

小廠生產的澱粉渣不經幹燥直接用作飼料,大廠生產的澱粉渣多經幹燥。為了節省熱能消耗,可以用壓機脫水,然後用空氣幹燥器幹燥。馬鈴薯的粉碎和研磨可分為壹次粉碎和二次粉碎。粉碎和研磨的目的是盡可能地破碎塊莖的細胞,並從中釋放澱粉顆粒。初級粉碎是將洗凈的馬鈴薯片直接粉碎,粉碎後的果肉是壹種混合物,由破碎的和未破碎的植物細胞組成。細胞釋放的澱粉是遊離澱粉,未破裂細胞中殘留的澱粉與澱粉結合,結合的澱粉與殘渣壹起排出。馬鈴薯細胞的破壞程度可以表示從細胞中取走澱粉顆粒的程度。

粉碎馬鈴薯塊莖的設備包括壹個鋼絲切割器和壹個錘式粉碎機。在馬鈴薯澱粉加工中,往往是在第壹次粉碎後從糊中提取遊離澱粉,提取遊離沈澱粉後的粗渣補充研磨成二次研磨。二次粉碎可提高馬鈴薯粉碎效率2-4%。為了提高二次粉磨的效果,應盡可能將殘渣脫水,殘渣中的幹物質應不低於10-20%。在粉碎操作中,如果薯塊沒有完全分解,細胞組織被完全破壞,澱粉不容易被除去,澱粉分離不能迅速進行。如果研磨過細,也會導致澱粉難以分離。馬鈴薯塊莖粉碎後,用於澱粉生產的水應是無色、透明、不含鈣的軟水,否則水的雜質和顏色會滲入澱粉中,影響澱粉的質量和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