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壹到十五的風俗:
正月初壹拜年
春節象征團結、興旺,是壹個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大年初壹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拜年是春節裏的壹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裏兒那祝賀新春。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壹種很有特色的習俗,這壹天嫁出去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壹大袋的餅幹、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裏鄉親,壹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壹天歸來,那麽,就要來壹個分壹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幹而已。然而,卻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壹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三禁忌多?
傳說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享壹年的豐收。不許摔壞東西,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小心翼翼、以求吉利。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後再拜年。?
正月初四迎竈神?
按照傳統習俗,這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諸神。若是經商之人的話,應該閉門歇業,民間認為若不這樣做的話,會導致虧待諸神,引起諸神不滿。?
正月初五“破五”吃餃子?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壹。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壹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壹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壹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
正月初六馬日送窮?
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農歷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壹天要送窮,是中國民間壹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壹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七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壹天是人類的生日。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裏養的壹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正月初九天公生?
在中國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壹天都要隆重慶賀。?
正月初十石頭節?
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壹,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壹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正月初十亦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正月十壹請紫姑,請子婿?
正月十壹是嶽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壹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
正月十二搭燈棚?
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雲:“十壹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三竈下點燈?
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即正月十三上燈之日吃圓子,正月十八落燈之日吃面條。?
正月十四試花燈
在古代,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中國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並做壹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以便迎接壹年壹度的元宵佳節。至於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賣,稱為“燈市”。?
正月十五吃元宵賞花燈?
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