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怎樣做小吃?

怎樣做小吃?

蛋包飯的做法 我也喜歡簡單的東西,現在轉壹個我很喜歡的小吃,也是簡單好做的東東!~ 蛋包飯! 據了解“蛋包飯”這個名字只是壹般的俗稱。相傳這道美食最早是為歐洲料理,原本叫做“OMELET”的外來語,經過引進改良才成為我們現在所謂的“蛋包飯”。 材料:蛋1個;炒飯6兩 調料:太白粉1/4小匙;鹽 適量;蕃茄醬2小匙 做法: 1. 將蛋打散,加入太白粉、鹽攪拌均勻。 2. 熱油鍋,取廚房紙巾將多余的油擦幹凈,再將作法1的蛋 液平緩且均勻的下鍋,至蛋皮呈金黃色的圓形時,將炒飯放 入蛋皮中間。 3. 迅速將作法2的蛋皮四角包好固定,盛入盤中,淋上蕃茄 醬即可。 沙茶魷魚羹 材料:沙拉油少許,姜絲少許,筍絲半個,高湯適量,柴魚適量(魚幹或罐頭,可用其他魚罐頭代替),魷魚條(幹魷魚泡水發好)適量,醬油2大匙,麻油1大匙,黑醋(不要用白醋哦)2大匙,沙茶醬適量(根據個人喜好),澱粉汁適量,幾片九層塔葉子(可用小豆苗或燙好的四季豆等代替) 做法: 1。湯鍋放在爐上熱鍋後,倒入沙拉油、姜絲、筍絲炒香,再倒入高湯煮開後,放入柴魚、魷魚條煮壹會兒; 2。醬油+麻油+黑醋調成醬汁,待用; 3。在湯裏加入沙茶醬、澱粉汁,煮到粘稠即可關火; 4。把煮好的羹盛入面碗,淋上1勺醬汁,放入九層塔葉子或其他綠色蔬菜(燙過的)即可 果子幹”。這是北京所特有的,做法很簡單:把切成片的藕、杏幹、柿餅用溫開水浸泡,壹點點撚碎,然後放到室外。大年三十的晚上,從室外把果子幹拿進屋裏,在上面澆上糖桂花,帶著冰碴吃,涼絲絲、脆生生,甜酸爽口,是我們那時很受歡迎的自制小吃。

簡單易做的四川小吃

夫妻肺片 五十多年前,有郭朝華、張田正夫妻二人,以制售麻辣牛肉肺片為業,兩人從提籃叫賣、擺攤招客到設店經營。他們所售肺片實為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並不用肺。註重選料,制作精細,調味考究,深受群眾喜愛。為區別於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稱之。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 用料: 牛肉100克,牛舌100克,牛頭皮100克,牛心150克,牛肚200克,香料(八角、三奈、大茴香、小茴香、草果、桂皮、丁香、生姜等)、鹽、紅油辣椒、花椒面、花椒面、芝麻、熟花生米、豆油、味精、芹菜各適量。 制法: 1.將牛肉切成塊,與牛雜(牛舌、牛心、牛頭皮、牛肚)壹起漂洗幹凈,用香料、鹽、花椒面等各種調料鹵制,先用猛火燒開後轉用小火,鹵制到肉料粑而不爛,然後撈起晾涼,切成大薄片,備用。 2.將芹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段。芝麻炒熟和熟花和壹起壓成末備用。 3.盤中放入切好的牛肉、牛雜,再加入鹵汁、豆油、味精、花椒面、紅油辣椒、芝麻、花生米末和芹菜,拌勻即成。 鐘水餃 鐘水餃皮薄餡嫩,鹹甜微辣,鮮香爽滑。 用料: 精粉500克,豬腿肉500克,復制醬油、味精、胡椒面、川鹽、姜、蔥、蒜泥、紅油辣椒、料酒、香油各適量,雞蛋1個。 制法: 1.把蔥、姜拍破,泡清水適量。將豬肥瘦肉切塊,用刀背捶茸去筋,用刀剁細成泥,放入盆中,加川鹽、料酒、味精、胡椒、雞蛋,和勻。再加入浸泡的蔥姜水,用力攪勻放入香油,再繼續攪勻成稠細的水餃餡。 2.把精粉450克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入清水,調揉成仔面團,再分切成100個面劑。用50克面粉作補粉,分別搟成直徑5厘米大小的圓皮備用。 3.將餡心包入皮中,對疊成半圓形,隨手把邊捏合成餃子生坯。 4.鍋中水開,放入餃子,煮熟後,用漏勺撈起,漏幹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復制醬油、味精、紅油辣椒、蒜泥即成。 賴湯圓 賴湯圓迄今已有百年歷史。老板賴源鑫從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制作的湯圓煮時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時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滋潤香甜,爽滑軟糯,成為成都最負盛名的小吃。現在的賴湯圓,保持了老字號名優小吃的質量,其色滑潔白,皮粑綿糯,甜香油重,營養豐富。 用料: 糯米500克,大米75克,黑芝麻70克,白糖粉300克,面粉50克,板化油200克,白糖及麻醬各適量。 制法: 1.將糯米、大米淘洗幹凈,浸泡48小時,麻前再清洗壹次。用適量清水磨成稀漿,裝入布袋內,吊幹成湯圓面。 2.將芝麻去雜質,淘洗幹凈,用小火炒熟、炒香,用搟面杖壓成細面,加入糖粉、面粉、化豬油,揉拌均勻,置於案板上壓緊,切成1.5厘米見方的塊,備用。 3.將湯圓面加清水適量,揉勻,分成30坨,分別將小方塊心子包入,成圓球狀的湯圓生坯。 4.將大鍋水燒開,放入湯圓後不要大開,待湯圓浮起,放少許冷水,保持滾而不騰,湯圓翻滾,心子熟化,皮軟即熟。 5.食用時隨上白糖、麻醬小碟,供蘸食用。 龍抄手 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龍抄手的得名並非老板姓龍,而是當初三個夥計在“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取“濃”的諧音“龍”為名,也寓有“龍騰虎躍”、生意興“隆”之意。 用料: 精粉500克,豬腿肉500克,肉湯、胡椒面、味精、姜、香油、川鹽、雞油各適量,雞蛋2個。 制法: 1.把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鹽少許,磕入雞蛋1個,再加清水調勻,揉和成面團。再用搟面杖搟成紙壹樣薄的面片,切成110張四指見方的抄手皮備用。 2.將肥三瘦七比例的豬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細成泥,加入川鹽、姜汁、雞蛋1個、胡椒面、味精,調勻,摻入適量清水,攪成幹糊狀,加香油,拌勻,制成餡心備用。 3.將餡心包入皮中,對疊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間疊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 4.用碗分別放入川鹽、胡椒、味精、雞油和原湯,撈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三大炮 三大炮糯米軟糯,香甜可口。 用料: 糯米1000克,紅糖150克,芝麻50克,黃豆250克。 制法: 1.將糯米洗凈,浸泡12小時,再淘洗後,倒入蒸籠中,用大火蒸熟,中間灑1-2次水,再蒸後翻出倒在木桶內,摻開水適量,用蓋蓋上,待水分進入米內後,用木棒舂茸(或用絞拌機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 2.將紅糖放入清水300克,熬開成糖汁。分別把芝麻、黃豆炒熟,磨成細粉。 3.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3坨,即用手分3次,連續甩向木盤,發出三響而彈入裝有黃豆面的簸箕內,使每坨都均勻地裹上黃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 擔擔面 擔擔面在成都進入店堂經營已有四五十年的歷史,它來自小販沿街叫賣的面擔子上。擔子壹頭是鍋竈,壹頭放著面、碗及準備好的備種調料,隨吃隨下。現在成都有名的擔擔面店開設在成都市文化宮旁。其特點是面條細薄,臊子肉質香酥,調料以蔥花、芽菜、豬油為主,略有湯汁,鮮美爽口,辣不重微酸。 用料: 面粉500克,德陽豆油、味精、紅油辣椒、雞蛋、化豬油、豌豆尖、好湯、醋、蔥花、芽菜、豆粉、豬肉各適量。 制法: 1.將面粉與雞蛋加水和成面團,用手工搟制成細韭菜葉面條。豆粉用作搟面時的散粉。 2.將豆油、醋、味精、紅油辣椒、好湯、蔥花、芽菜末分別放入12個碗中。 3.將豬肉剁成綠豆大小的顆粒。鍋中放化豬油,待油燒熱,放入豬肉,放幹水分,加鹽、豆油,上色,至吐油肉酥呈金黃色即起鍋。 4.鍋中的水燒開,放入面條煮熟,分別撈入12個裝有調料的碗中,並將豌豆尖撈入每碗,上面放壹做好的肉臊即成

傣族的風吹粑粑把糯米泡壹晚上。第2天蒸熟。加紅塘曬幹《註意;要把它弄成快狀的》曬幹後。下油炸成金黃色就OK

綠豆沙把綠豆發放 如高壓鍋中加適量水煮20分鐘用漏鬥磨壓去皮把磨好的綠豆煮沸根據自己喜好加入料(註意不要讓綠豆粘鍋)

人來介紹壹個吧。做個扁食嘗嘗也不錯啊。 其實它的做法和餃子差不多,和包餃子壹樣,包扁食也需要準備餡料。兩者的餡料做法是差不多的。妳喜歡什麽菜,就切碎碎,炒壹炒,做成餡,不過須註意的是,餡料不能有太多的水。 以下是我準備的材料介紹: 豆腐,香菜,生姜,棒槌菇。菜當然要洗凈切碎才可以包了 棒槌菇切碎,姜擦成茸,常規做法:起油鍋,下姜茸爆香,加入切碎的菇,還有用手直接擠捏成碎末狀的豆腐,炒壹炒,加些佐料(胡椒粉、素易鮮、鹽等) 最後,拌入香菜,盛起。 制作扁食的皮,可以從菜市場買,也可以自已手工做,總之它是用面粉加水搟成的張張薄皮,切成壹端小壹端大的形狀。 可以開始包了

祝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