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床插入準備
河床底部以5-10cm厚的礫石和粗砂作為滲流層,以15-20 cm厚的篩分粗砂作為切割基質。切割前應對沙床噴水,使持水量達到40%,然後將沙子壓實刮平備用,並用0.1%高錳酸鉀溶液徹底消毒。用塑料小拱棚膜覆蓋,棚內連接有噴霧管,棚上方掛有遮陽網進行遮陽。
1.2營養袋基質的制備
營養袋的長×寬為10cm×10cm(袋底有壹個透水透氣的小孔),裏面的基質是蛭石和珍珠巖按1: 1的比例混合,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滅菌。
2切割時間和切割選擇
嫩枝的扡插時間應為5-9月,6月最佳。應該選擇短粗、飽滿和有活力的半木質化嫩枝作為健壯和無病蟲害的年輕母株上的插條。為了防止枝條失水,最好在淩晨剪下插條,這樣可以在剪下的同時進行激素處理。切割長度為10-15cm。剪去基生葉,留兩片葉,1/2剪葉,下切口要靠近腋芽。
3激素處理和扡插
扡插前,用生根劑(NAA濃度為300 mg/L)以3cm的速度蘸插穗基部2 s。切割深度為3-4厘米。在插入之前,必須在基板上打壹個孔,在插入之後,必須夾緊、浸濕孔徑間隙並扣上薄膜。
4溫度、濕度和光線
掌握適宜的環境濕度和生根溫度是扡插成敗的關鍵。空氣的相對濕度要在85%-95%之間,溫度要在20℃-28℃之間,最好是25℃,還需要合適的光照。通過使用覆膜的塑料小拱棚,懸掛遮陽網遮陽的簡易設施基本滿足了光照和濕度的要求,而夏季高溫則需要人工控制噴水降溫。
4.1濕度控制
插條扡插後立即澆水1次,可使插條與基質緊密接觸。通過噴水改善空氣濕度,噴水量不能太大,尤其是基質中沒有水的情況下;否則容易造成插條腐爛。壹般每天噴水2 ~ 4次,高溫時噴3 ~ 4次。
4.2控制溫度
搭建遮陽網不僅可以防止陽光直射,降低溫度,還可以通過噴水、通風等方式降低溫度。
4.3調節光線強度
扡插前期應避免陽光直射,防止枝條水分蒸發過多,造成葉片萎蔫或灼傷,影響生根。插條生根後,要適當增加光照條件,促進葉片產生光合產物,使植株健康生長。
5生根前後的棚內管理
5.1生根前的管理
扡插後第三天噴施營養液,此後每周噴施營養液(0.2%磷酸二氫鉀+0.1%尿素+0.05%硫酸鎂+0.02%微肥)1次,以防止插條感染病害,補充基礎元素,促進光合作用的養分積累。插後三周發現病插條,及時挑出爛葉、死條,防止病菌傳播,並定期開壹些膜,方便通風。
5.2生根後的管理
插條生根後,需要逐漸增加透光強度和通氣時間,以逐漸適應外界環境。插條生根10d後可移栽到營養袋中培養。還可以去掉棚膜,取下遮陽網,在1kg/m2後適時用水噴灑追肥水(0.2%尿素+0.1%磷酸二氫鉀+0.05%光合微肥),使幼苗葉片顏色在1周內轉為深綠色,生長迅速。
6移栽和田間管理
插條根系長到6cm以上時,陰天移栽。用鏟子把幼苗挖出來,稍微抖掉沙子,把壹捆捆的幼苗裝進普通的食品塑料袋裏,裝到苗圃裏,種在苗圃裏,開壹條10cm深的種植溝,按10cm排列幼苗,還土,壯身,踩實,使根系盡量暴露在太陽底下,行距30cm。也可以在根系長到3cm左右,煉苗,蓋遮蔭網,煉苗1個月再種在地裏。
新栽苗抗病性弱,壹般用甲基硫菌靈或代森錳鋅噴施防病,並配合葉面肥(0.5%尿素+0.1%磷酸二氫鉀+0.05%光合微肥)。如果每10d噴1次葉面肥,連續噴3 ~ 5次,幼苗就能健康生長。移栽後也要加強綜合管理。移栽前期要做好遮蔭、澆水等措施,成苗後要做好抹芽、松土和病蟲害防治。
按此扡插育苗技術和100m2的扡插床面積,1a扡插3-4次,每苗1.5×104 ~ 2.0×104株//hm2,年出苗約5.0×10 4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