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養胃的藥物有哪些?
壹、香砂養胃丸
藥物組合物:紫珠、香附、陳皮、藿香、枳實、木香、砂仁、甘草等。
功效:和胃止嘔,行氣消食。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停滯。癥狀有胃脘疼痛,嘈雜脹滿,兩脅脹滿,嘔吐酸水,面色萎黃,四肢乏力;舌淡,苔厚膩。
用法用量:每次6克水丸,每日3次。1袋沖劑(輸液和制劑)每日兩次,溫開水沖服。
說明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大部切除術後見上述癥狀者,均可經中醫辨證後用此藥治療。
二、香砂魏萍丸
藥物組合物:蒼術、陳皮、厚樸、甘草、山楂、小麥、香附、砂仁等。
功效:健脾祛濕,和胃止嘔。
主治:濕濁內阻,食滯,胃不和。癥狀有嘔吐、惡心、脹滿有響聲、胸膈脹滿、無食欲、舌苔白厚等。
用法用量: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
說明該藥最適用於治療脾濕傷食證,但不適用於單純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三、香砂六君子丸
藥物組合物: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棗等。
功效:健脾和胃,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虛弱,痰飲。癥狀包括胸悶、消化不良、嘔吐和腹瀉、舌淡和薄白苔。
用量:每次6-9g,每日2-3次,溫開水沖服。
說明該藥適用於脾虛痰濕氣滯的患者。
四。香砂支竹丸
藥物組合物:白術、枳實、木香、砂仁等。
功效:健脾胃,行氣。
適應癥:脾虛,食量少,不用隔夜。癥狀包括飲食減少,痰飲,胸膈脹滿,胃脘疼痛,消化不良,舌苔厚膩。
用法用量:每次6-9g,每日2-3次,空腹用溫開水沖服。
說明具有上述癥狀的胃下垂、胃腸神經官能癥、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經中醫辨證後均可使用本藥治療。
養胃的中草藥有哪些?
1,白術
白術性溫,味苦、甘。入脾胃經,有健脾、健胃、燥濕、和中之功效。是治療脾胃氣虛、厭食、乏力、腹脹、腹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尿痛、頭暈、自汗的常用中草藥。市場上菊花三七的根當白術用,使用時要註意鑒別。
2.山藥
吃山藥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腹瀉等疾病。山藥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壹般應選擇外觀完整、平直、粗細均勻、無異常斑點、無腐爛的山藥。
3.黃精屬
黃精有健脾益氣的功效,也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對於疲勞、食欲不振的人,可將黃精與黨參、白術混合食用。對於口幹舌燥、飲食無味、舌紅等胃陰不足者,可將黃精與石斛、麥冬、山藥等配伍。
4.蓮子
蓮子藥性平和,味微甘。中醫認為,它們能補益脾胃之氣,止瀉止瀉,有養心安神的功效。需要註意的是,蓮子在食用前需要去核。
5.棗
很多中醫書籍都有關於大棗保健作用的記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稀、心悸、氣血不足、乏力、失眠患者的良好保健營養品。炒紅棗後泡茶,可以治療胃寒胃痛。
吃什麽中藥養胃?推薦十種養胃的中藥。
6、甘草
中醫認為,甘草補脾益氣,止咳潤肺,急解毒,調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為“生用”和“蜜制”。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瘡瘍、潰瘍、胃腸潰瘍、解毒劑和食物中毒。蜂蜜烘焙主要用於治療脾胃功能減退,大便稀薄,疲勞發熱,咳嗽心悸。
7.沙參
沙參沙參味甘,微苦,微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適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幹咳、少痰、咽幹等癥,以及溫熱病或陰虛津虧久病熱傷胃陰所致的口幹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幹燥等癥。
8.黃芪
黃芪又名膜莢黃芪,為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幹燥根。具有健脾益氣、升陽解郁、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肝損傷、肝炎、胃潰瘍、胃炎人群。
9.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有健脾和胃、祛濕利水的功效,也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見的茯苓餅,還可以將茯苓磨成粉,煮粥食用,或者與蜂蜜混合後放在餅上蒸熟食用。
10,芡實
芡實又名雞頭米,是補脾胃的佳品之壹,也有固津的功效。和蓮子差不多,但收斂比蓮子強。如果脾胃虛弱,有腹瀉,芡實也可以幫助止瀉。因為芡實比較硬,要煮很久,也可以磨成粉,放入粥中。
特別提醒:養胃中藥“怕”糯米。糯米、肉類、豆類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養胃中藥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患者恢復。腸胃功能已經下降的老年人,如果多吃這類食物,往往會導致腸胃負擔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