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為菊科植物茼蒿的莖葉。又名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菊屬壹、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的根、莖、葉、花都可作藥潮濕,有清血、養心、降壓、潤肺、清痰的功效。茼蒿具特殊香味,幼苗或嫩莖葉供生炒、涼拌、做湯耐食用。歐洲將茼蒿作花壇花卉。茼蒿屬淺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層。莖圓形,綠色,有蒿味。葉長形,圳緣波狀或深裂,葉肉厚。頭狀花序,花黃色,瘦果,褐色。栽培上所用的種子,在植物學稱瘦果,有棱角,平均千粒重1.85克。茼蒿性喜冷涼,不耐高溫,生長適溫20℃左右,12℃以下生長緩慢,29℃以上生長不良。茼蒿對光照要求不嚴,壹般以較弱光照為好。屬長日照蔬菜,在長日照條件下,營養生長不能充分發展,很快進入生殖生長而開花結籽。因此在栽培上宜安排在日照較短的春秋季節。肥水條件要求不嚴,但以不積水為佳。茼蒿的品種依葉片大小,分為葉茼蒿和小葉茼蒿兩類。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澀;人肝、腎經。
功效主治平補肝腎,縮小便,寬中理氣。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痰多咳嗽,腹瀉,脘脹,夜尿頻繁,腹痛寒疝等病癥。
營養成分每100克含水分95.8克,蛋白質0.8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9克,粗纖維0.6克,灰分0.9克,胡蘿蔔素0.28毫克,維生素B1 0.01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0.2毫克,維生素C2毫克,鈣33毫克,磷18毫克,鐵O.8毫克,鉀207毫克,鈉172毫克,鎂19.6毫克,氯240毫克。另含絲氨酸、天門冬素、蘇氨酸、丙氨酸等。
食療作用
1,消食開胃,通便利腑 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發油,有助於寬中理氣,消食開胃,增加食欲,並且其所含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達到通腑利腸的目的。
2.清血養心,潤肺化痰 茼蒿內含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及多種氨基酸,性味甘平,可以養心安神,潤肺補肝,穩定情緒,防止記憶力減退;此外,茼蒿氣味芬芳,可以消痰開郁,避穢化濁。
3.利小便,降血壓 茼蒿中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蛋白質及較高量的鈉、鉀等礦物鹽,能調節體內水液代謝,通利小便,消除水腫;茼蒿含有壹種揮發性的精油,以及膽堿等物質,具有降血壓、補腦的作用。
蘆蒿
蘆蒿又名蔞蒿、香艾、水艾等,菊科蒿屬,有白蒿、青蒿等多種種類,青蒿是蘆蒿中的珍品,本基地種植即青蒿。 蘆蒿在古代已成為人們食用之菜,在北魏《齊民要術》及明代《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專吃它的莖部。它有壹種濃郁的清香味,吃口外脆,裏糯、嫩,很少有纖維感。 蘆蒿不僅有如此之高的食用價值,同時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許多維生素和鈣、磷、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其性涼、清熱解毒,具清涼、平抑肝火、祛風濕、消炎、鎮咳等功效。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C10H100)而具有獨特風味。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認抗癌植物蘆薈的十倍。另外,它對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是壹種典型的保健蔬菜。
蘆蒿,根性涼、味甘,葉性平、味甘,有利膈、開胃行水、解毒等功效。主要以鮮嫩莖稈作蔬菜用,清香,脆嫩可口、營養豐富。
壹、生物學特性
蘆蒿根系發達,須根著生於地下莖上,須根密生根毛,吸收肥水能力極強。地下莖白色,新鮮時柔嫩多汁,既是繁殖器官,又是養分貯藏器官。入土深15~25厘米,長可達30~40厘米,粗0.6~1.0厘米,節間長1~2厘米,節上有潛伏芽,能抽生地上莖,直立,成株高1~1.5米,莖粗1~2厘米。食用嫩莖青綠色、淡綠色或略帶紫色,長25~30厘米,粗0.3~0.5厘米,葉片綠色。葉羽狀深裂,葉長10厘米,寬5~6厘米,裂片邊緣有粗鈍鋸齒。葉面綠色無毛,葉背有短密有茸毛,呈粉色。秋初,頂端和葉腋抽生頭狀花序,直立或下垂,有短梗,多數密集狹長有亞總狀花序,有條形苞葉,總狀近鐘狀,長2.5~3.0毫米,寬2.0~2.5毫米,總苞片約4層,外層卵形。黃褐色,被短綿毛,內層邊緣寬膜質。花黃色,內層兩性,外層雌性,每花序能結蒴果約1個,蒴果細小。果實黑色,無毛,老熟後易脫落。蘆蒿性喜冷涼濕潤氣候,耐濕、耐肥、耐熱、耐瘠,不耐幹旱。早春氣溫回升到5℃左右,地下莖上的側芽(潛伏芽)開始萌芽,日平均氣溫12~18℃時生長較快,日平均氣溫20℃以上時莖稈容易木質化。露地野生蘆蒿壹般春季萌發,5月上、中旬營養生長加快,是露地蘆蒿上市高峰期。如采取保護地栽培,上市期能提早到上年12月中、下旬。蘆蒿適宜溫度範圍較廣,喜陽光充足的生長環境,只是在強光下嫩莖易老化。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只要溫度適宜,可周年生長,無明顯的休眠期。
二、營養與用途
蘆蒿以鮮嫩莖稈供食用,清香、鮮美,脆嫩爽口,營養豐富。每百克嫩莖含有蛋白質3.6克、灰分1.5克、鈣730毫克、鐵2.9毫克、胡蘿蔔素1.4毫克、維生素C49毫克、天門冬氨酸20.4毫克、谷氨酸34.3毫克、賴氨酸0.97毫克。並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酸性洗滌纖維素。早在明朝,蘆蒿與筍同拌肉食之,最為美味,碧如玉針,嫩不須嚼,良於他方所出。蘆蒿可涼拌或炒食。蘆蒿根性涼,味甘,葉性平,平抑肝火,可治胃氣虛弱、浮腫及河豚中毒等病癥以及預防牙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根莖含澱粉量高,可為肌體提供熱量能源,也可作為神經結構、成分和酶、激素的組織成份。同時也可起保護頭腦的作用和充當肝臟貯備肝糖而起解毒的作用。蘆蒿抗逆性強,很少發生病蟲害,所以是壹種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三、品種與特性
1、按葉型分
(1)大葉蒿。又名柳葉蒿,葉羽狀三裂,嫩莖青綠色,清香味濃,粗而柔嫩,較耐寒,抗病,萌發早,產量高。
(2)碎葉蒿。又名雞爪蒿,葉羽狀五裂,嫩莖淡綠色,香味濃,耐寒性略差,品質好,產量壹般。
2、按嫩莖顏色分
(1)青蘆蒿。嫩莖青綠色。(2)白蘆蒿。嫩莖淺綠色。
由百度百科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