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河床的淤泥裏,會撿到泥鰍,踩到烏龜也不壹定幸運,但收獲最多的無疑是河蚌。記得小時候最多踩過幾十只河蚌。這些蚌有大有小,形狀各異,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橢圓形的。不過踩蚌也要註意,因為泥裏可能有玻璃碎片,踩蚌要把玻璃碎片從泥裏扣出來是需要技巧的。
貽貝以泥土為家。它被牢牢地固定在深深的淤泥裏,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把它扣出來。而且貽貝的邊緣很鋒利,壹旦用力劃就會劃傷手。
雖然每次踩蚌都會收獲滿滿,但是帶回家很少吃。我們通常在家裏用它們來餵養雞、鴨和其他家禽。但其實貽貝的營養價值還是很高的。它的肉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鐵和各種維生素。
既然貽貝有營養價值,為什麽很少有人吃貽貝?
下面從四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貽貝的生存環境
貽貝的生存環境是很多人不願意吃貽貝的主要原因之壹。貽貝是所有生活在淡水中的軟體動物的總稱。目前,世界上有600多種不同的物種,它們主要棲息在河流、湖泊、溪流和池塘中。
貽貝作為軟體動物,只能靠它的斧足運動,斧足是貽貝的運動器官。貽貝會通過伸出身體的斧足移動,接觸其他物體產生力,使貽貝只生活在水體底部。
但是用斧足捕獵就太過分了,因為斧足只能讓貽貝移動得非常慢,它的速度甚至可以和樹懶媲美。所以貽貝的獵物只是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而這些獵物在渾水下密度相對較高。所以貽貝壹般都是把自己嵌入泥裏,然後張開嘴吃。
正是因為這種習慣,我們抓到的河蚌壹般都是從淤泥裏“挖”出來的,在我們的印象裏是很臟的,所以很多人覺得河蚌很臟,導致棄蚌。
貽貝的味道
我從小就想著品嘗河蚌,所以小時候就吃河蚌。記得有壹次,我們村西邊的壹個大水庫基本幹涸了。大人和小孩都下去抓魚,摸河蚌。我很幸運。剛下去摸了壹只長約30厘米的冠蚌。有冠貽貝是我們最常見的貽貝。它的體型在貽貝中算是比較大的,整體形狀是不規則的三角形。最大的特點是外殼上有明顯的厚皺紋,外殼頂側伸出壹個巨大的皇冠,如下圖所示:
當時很多人摸了這只大蚌後都過來觀看。為了防止大睡,我不再碰它,帶著它匆匆回家,因為我聽到有人說這麽大的蛤蜊裏可能有珍珠。結果我拿回家用鏟子撬開,什麽都沒發現。然後我想這麽大的蛤蜊給雞鴨吃浪費了,就求我媽給我燉了。我以為是很好吃的海鮮,但是當我把它放進嘴裏的時候,我發現它有多難吃。
第壹是魚腥味,比魚腥好幾倍,第二是味道。壹開始我以為新鮮的貽貝在口中是不融化的,至少應該是軟糯的,結果是不能像橡皮筋壹樣嚼爛,壹邊嚼嘴裏的腥味,壹邊生成,至今難忘。從此貽貝成了雞鴨的專屬,我再也沒吃過。
我覺得貽貝即使在以前肉少的農村也不是很受歡迎,這肯定和它的腥味和肉質有嚼勁有很大關系。
貽貝的觀眾
在河流中,有很多受眾很廣的動物,比如河蝦、小雜魚,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但為什麽同樣環境下受眾很少的貽貝呢?除了和蚌類壹起生活在泥裏還有兩個原因:
第壹是除了枯水期,貽貝相對容易獲得,但其他季節由於生活在水體底部,很難獲得;第二,貽貝在古代被認為是壹種“寒之物”。例如,《本草綱目》中對貽貝的記載如下:
甘、鹹、寒、無毒。
可見,貽貝並無毒性,但其“寒”的特性排除了壹些脾胃虛弱的人,而作為壹種“淡水河”,有些人可能會對貽貝過敏,也會讓壹些人望而卻步。
貽貝的肉
壹個20厘米長的貽貝打開後,裏面有很多肉,但實際上可食用的部分太少了。理論上只有它的斧足可以食用,其他部位盡量不要食用。為什麽這麽說?我們先簡單了解壹下貽貝的身體結構。
貽貝的內部結構主要由斧足、內臟團和鰓組成,其中內臟團位於斧足後方並與之相連,包括胃、消化腺、腸、心臟等部位。這些部分串聯起來形成內臟團。因為這些內臟裏有很多原蟲和汙泥,所以盡量不要吃。
至於它的鰓,也起到過濾作用,盡量不要吃,這樣就只剩下斧腳了。壹只20厘米長的貽貝真的只能吃幾厘米長。如果妳想湊壹盤,妳至少得有壹打貽貝。雖然數量不是問題,但是撬開清洗起來很費力,所以很少有人吃。
河流幹涸後,許多貽貝成為歷史。
河流和水庫淤泥中的大量貽貝已經成為過去。如今汙泥裏除了壹些垃圾,就剩下幾個蚌類了。既然很少有人吃貽貝,為什麽這些貽貝不見了?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壹:汙染。小時候我們在河灘上挖了壹個小碉堡,很快水就會溢出來,甚至可以喝。但如今,不言而喻,野外水體的水,即使是井水,也難以下咽,這是水汙染造成的。水汙染主要是由垃圾和汙水排放造成的。除了壹些生活垃圾,還有壹些農藥汙染。在很多地方,我不止壹次在河堤上看到過壹些用過的農藥瓶。這些瓶子壹旦進入河道,僅內壁的殘渣就足夠水生生物喝壹壺了。
雖然貽貝生長在“骯臟”的淤泥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可以在汙水中生存。其實不光是貽貝,小河蝦、小螃蟹、繡球、小魚也越來越少了。
第二:幹旱。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註意到,如今幹旱比我們小時候更頻繁了。中國很多我們小時候沒幹涸的水體,現在都幹涸了。雖然貽貝可以在沒有水的淤泥中存活,但是壹旦淤泥變幹,它們只會死去。
今天的幹旱等極端天氣,其實與溫室效應的加劇密切相關,溫室效應不僅會導致冰川融化加劇,還會改變天氣,使壹些極端天氣更容易發生。
寫在最後
貽貝是很多朋友的童年記憶之壹。雖然不好吃,但在過去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當然,河蚌其實是沒有毒的,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喜歡吃河蚌的人並不多。
如今,由於汙染和幹旱,即使妳想吃野生貽貝,它也可能不會在原地等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