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瓣是十分常見的情況,如果寶寶的排便規律、排便量適中、不伴有明顯臭味或異常顏色,寶寶也沒有頻繁及嚴重的腸脹氣或腸絞痛的話,大多沒什麽問題,在寶寶4-6月齡後就會逐漸緩解。
不論是母乳餵養的寶寶還是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都可能出現奶瓣,這是因為母乳或牛奶、羊奶都是富含蛋白質的,而蛋白質在酸性環境下會變性,這壹過程發生在奶液遇到胃酸的時候,蛋白質變形後會形成絮狀沈澱,如果沒有經過腸道的完全消化吸收,這些絮狀沈澱排出體外後,就是常說的奶瓣了。不過,壹般混合餵養和配方奶粉餵養寶寶的便便中,奶瓣更為多見,量也會多壹些。
那壹旦寶寶的大便中出現了奶瓣,我們都要做些什麽呢?這時要看寶寶的身體處於壹個什麽情況。
具體來說, 就是如果寶寶排便規律、生長發育正常,那麽就不需要特別在意大便中是否奶瓣。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奶瓣有2個原因。
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他們的消化系統還不夠成熟,腸道肌肉不能很好的協調,就會出現腸道蠕動過快的現象。當腸道蠕動過快的時候,奶液沒有充分的時間被消化吸收,這個時候,不被消化的奶液就會隨大便排出形成奶瓣。
那麽家長無需擔心。因為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的消化功能會逐漸成熟,腸道蠕動過快的現象會自行好轉,大便中的奶瓣也會隨之消失。
攝入過多的食物,無疑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而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他們的消化功能本來就不夠成熟,因此,就不能將這些食物徹底的消化吸收,沒有被消化的奶液就會隨大便排出形成奶瓣。
那是因為很多家長會把寶寶的哭鬧當成是饑餓的信號,只要寶寶壹哭,就立刻給寶寶餵養,而大部分寶寶喝到奶以後,因為得到了安撫,不哭了,就讓家長以為,寶寶是真的餓了。但事實上,有時候寶寶哭鬧並不代表他餓了,也有可能是腸絞痛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哭鬧。久而久之,這種不管寶寶餓不餓,壹哭就餵的習慣就會導致寶寶攝入過多。
如果寶寶的大便中的奶瓣是因為攝入過多造成的,那他們通常會相對偏胖,體重增長過快。
對此,家長就要學會判斷寶寶什麽情況下才是真正的饑餓,根據寶寶的饑餓需求進行餵養,避免過度餵養。
好,以上我們說了,寶寶大便中有奶瓣,但身體健康的情況下,該怎麽應對。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另壹種情況,那就是,如果寶寶的大便中有奶瓣,同時體重增長緩慢、或者伴隨其他不適癥狀,這個時候就需要引起註意了。
壹般引起這種情況的原因,和寶寶對配方粉的不耐受有關。大家需要註意的是,我們
我們知道,配方粉中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雖然和母乳差不多,但是配方粉畢竟不是母乳,在成分構成上和母乳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因此,寶寶很有可能出現對配方粉不耐受的現象,這樣也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進而有大便中出現奶瓣的現象。
如果是這壹點原因,那麽家長可以給寶寶換成深度水解的配方粉。
這種配方粉會把其中的蛋白質提前分解壹下,相當於是預消化,也有利於寶寶更徹底的消化吸收奶液,以減少奶瓣的產生。
因為如果寶寶攝入了過多的鈣質,那麽吸收不了的鈣在腸道內就會和脂肪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白色鈣皂,這些白色鈣皂隨大便排出後,也是像奶瓣壹樣的白色顆粒或絮狀物。
如果妳在給孩子補充鈣劑後,他的大便中出現了和奶瓣很相像的絮狀物,那麽我們建議妳最好去醫院請醫生進行更詳細的判斷。
Q1:崔神您好,我家寶寶三個月了,壹直是純奶粉餵養,月子裏拉奶瓣,月嫂說正常,我也沒註意。後來回了家還是拉奶瓣,周圍說喝配方奶拉奶瓣正常,我又沒註意。可是最近壹個月了,還是次次拉奶瓣,我以為是我沒看對水位線,沖調方式不當,但是也按壹比壹沖奶沖了半個月了,還是拉奶瓣。這是奶粉對寶寶不合適嗎?我買了康萃樂,但又得知康萃樂是壹歲以上的寶寶服用得,就沒給孩子餵,醫院給開了寶樂安益生菌,我這應該給寶寶換奶粉嗎,我又不想給他頻繁轉奶。(不慌不忙。。)
其實對於配方粉餵養的嬰兒來說,大便有奶瓣並不是少見的現象,那到底是不是對配方粉不耐受呢?
其實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考慮三個問題:
第壹,有沒有餵養過多的情況 。因為如果孩子生長正常,那就意味著,他已經攝入了足夠的配方粉量。但如果超出這個配方粉量後,就可能會導致孩子消化不好,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大便中有奶瓣。
比如說孩子有腸絞痛,頻繁的哭鬧,家長可能錯誤的認為孩子哭是因為餓,那這時候在再給他餵奶的話,其實餵養量就超出了正常範圍,就多了。所以我們說,如果孩子生長正常,那僅僅是大便的問題的話,家長其實不用太著急。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真的對配方粉接受不好,影響了嬰兒的生長, 這時候呢,我們就得給他換成部分水解配方,部分水解配方更容易吸收,這樣對寶寶的生長相對更有保證。
第三個呢,就是說,僅僅靠服用益生菌就解決問題,這是不對的,因為益生菌並不是萬能藥。
所以遇到大便有奶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關註孩子進食是否正常,生長是否正常,休息是否正常,如果這些都正常的話,其實家長呢,就要想到剛才我提到的,是不是餵養過多了。
如果這些有壹點不正常,我們就會考慮到孩子是不是對配方粉接受不了,千萬不要壹說到益生菌,就認為它是萬能藥了,就像過去說補鈣,認為鈣是萬能藥壹樣,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不要把孩子消化不好的事情,歸結在吃益生菌就能夠管用上。這是我們認識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不要成為嬰兒大便的奴隸,如果孩子吃得好,睡得好,長得好,大便有點奶瓣就有點奶瓣吧,大便有奶瓣並不是問題,但如果出現了問題,我們要及時進行解決。
Q2:崔醫生,我女兒17個月了,壹天3頓正餐,壹餐吃壹碗,大概25克面條或者粥然後肉蔬菜菌類搭配,我感覺吃的不算多也不算少,每天2種水果,看她食欲有時喝酸奶,大便正常每天壹次,有時壹天2次或許2天壹次,大便基本消化掉了,有時會有沒消化的顆粒食物,大部分時候是消化掉的,奶壹天應該是400左右的樣子,為什麽就是不長肉呢,現在還沒19斤,78厘米。
崔醫生解答:
其實家長想問的問題,就是壹個關於 生長緩慢 的問題。
其實生長緩慢呢,跟三大因素有關, 第壹個是進食量不足 ,進食量不足又分成絕對不足和相對不足。
絕對不足壹般都是跟孩子的食欲呀,或其他的問題有關,導致孩子本身吃的量就不夠。另外壹方面就是相對不足,也就是說,我們給孩子吃的食物,有沒有假稠的現象?比如剛才家長提到的,喝粥,粥到底有多稠呢?大家說我可以熬得很稠,熬得很稠也是我們熬時間長了以後,水吸入到米裏膨脹後的結果,並不是真正的變多;再壹個,吃面條是25克,25克是什麽意思?是25克幹面條,還是煮熟後面條有25克?再有,用什麽煮面條?是用高湯煮面條,還是說清水煮完面條撈出來,再加入其它的東西吃呢?其實這些都是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有假稠,看似很多,實際主要是水分的情況。
第二點呢,就是消化吸收。 消化不好,那就是說孩子大便中有很多沒有消化的食物顆粒;吸收不好,就是大便量多,每次排的量多,或壹天排的次數多,說明孩子腸道吸收能力有限。
第三點就是異常丟失,比如孩子有嚴重的過敏,或者有先心病,或者有其他的壹些異常丟失的疾病, 可以導致孩子雖然吃得不少,但因為相對的消耗過多,孩子的生長可能就會受到影響。
家長呢,可以根據我說的這3點情況,自己考慮壹下孩子是哪種情況所致,這樣的話,問題就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