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挑自己真正了解和確認的可食用野菜。
春天來了,又到了壹個季節,植物開始發芽生長。田野裏、山坡上、河邊有很多可食用的野菜,但也有很多有毒植物發芽的綠芽。面對眾多的野生植物,非專業人士不可能知道哪些是可食用的野菜,哪些是致命的毒草。這時候妳首先要提醒自己,只挑自己真正了解和知道可以吃的野菜。
每年春末夏初都會有因食用野菜(包括野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因為食用了不認識的植物。所以為了妳的安全,如果妳不知道妳面前的野菜,請不要摘下來吃。
2.不是中草藥的植物可以當野菜吃。
很多人認為藥食同源,很多植物是中草藥,可以入藥食用。這樣的麻痹意識也是食用野菜中毒的重要原因。
“老太婆的金子,老公的銀子,吃完藥就殺人”。很多年前,在冀東平原摘野菜的孩子,經常壹邊摘野菜,壹邊哼著這句諺語。俗話說,老太太的金是薔薇科的委陵菜,老太太的銀是傘形科的野胡蘿蔔。委陵菜和野胡蘿蔔是可以入藥的植物。委陵菜根及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野生胡蘿蔔入藥,有驅蟲化痰、解毒消腫的功效,但不宜作為野菜食用。
是藥三分毒。其實很多野生植物可以入藥,但能當野菜吃的不多。許多藥用植物含有對人類有毒的生物堿,可以入藥,但不能食用。所以,即使知道某種植物可以入藥,也不要貿然把它當野菜吃。壹定要明確,摘下來可以當野菜吃。
3.不要吃生長在嚴重汙染環境中的野菜。
不是所有能當野菜吃的植物都是絕對的“綠色食品”。生長在野外環境中的綠色植物,可以為人類凈化空氣,吸附空氣中漂浮的塵粒,降解吸收土壤中的有害氣體和化學成分。
在很多地方,工業垃圾汙染和生活垃圾汙染造成的環境汙染非常嚴重,所以人們生長在被汙染的水源和濕地附近,人們生活的環境,如城市的綠色草坪、農村村莊房屋周圍的道路、田間路埂兩側的野菜,不僅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還吸附土壤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和氣體,成為帶有相應有害化學物質、微生物病菌和寄生蟲卵的汙染體。雖然在這些汙染的地方采摘的野菜依然新鮮可口,但是有害物質和病原微生物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隱患。
所以要盡量去那些汙染少或者沒有汙染的地區,采摘那些相對幹凈的野菜。這裏特別強調,在農村果園和農作物上吃野菜,壹定要確認最近是否噴灑過農藥,以防病蟲害和雜草,千萬不要吃剛噴灑過農藥的野菜。
4.掌握野菜的正確吃法。
眾所周知,吃野菜有益健康。不過野菜的吃法也有講究。沒有掌握正確的吃法,會適得其反,對體型產生不良反應。
首先野菜可以炒,可以涼拌,可以做餡,可以做粥,可以做湯。關鍵是根據不同野菜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吃法。比如有些野菜適合生吃,比如菊苣、蒲公英等。最好的吃法是用蘸醬洗幹凈,生吃。有些野菜,如芹菜、薺菜、馬尾等,要水煮涼吃;有些野菜,如柳芽、竹葉青等,摻入玉米粉後,味道鮮美,別具風味;絕大多數野菜都可以焯水切碎,塞肉吃餃子和包子。
這裏要特別註意壹些不適合生吃的野菜。生食可能對過敏體質的人有不良影響。比如野生莧菜可以富含硝酸鹽。食用前要用清水洗凈焯水,然後用清水浸泡20分鐘左右再食用。暴露在強烈陽光下的生灰色蔬菜可能會導致過敏性日光皮炎。有些野菜,如艾葉、馬齒莧等,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生物堿。食用前要用藥用開水燙壹下,在水中浸泡壹段時間,去除有害物質。
5.野菜雖然好吃,但不適合大量或長期食用。
人類培育的蔬菜,是人們從大量任其自生自滅的野菜中,長期選擇農耕活動的結果。野菜之所以還是野菜,是因為人類認為不能把野菜作為蔬菜排除在飲食之外。除了壹些野菜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外,很多野菜在口感和營養價值上都是栽培蔬菜無法相比的。
在農業高度發達的今天,很多野菜可能通過人類的農業活動馴化成新的蔬菜品種,這主要取決於人類的需求。如果某種野菜被認為適合長期食用,人類壹定會將其馴化成蔬菜品種,進行大規模種植和生產。比如,也叫野菜的植物,比如菊苣、蒲公英、馬齒莧,現在都是人工栽培的,相信幾年後馴化後會變成蔬菜,從而改變野菜的身份。
更多的野菜還是野菜,也就是說這些野菜的某些方面不適合人類長期食用。長期大量食用野菜很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我們壹定要適量食用,而不是因為好吃或者長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