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擴展資料: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裏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壹天,家裏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