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流傳的壹篇題為《這五個菜千萬不要放味精,除非妳想毒死人!文章說味精只要溫度超過100℃就會變性。不僅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
下面,我們來壹壹解答。
首先,味精是什麽?起源是什麽?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的鈉鹽,分子式是,谷氨酸鈉水解成谷氨酸,谷氨酸有壹種鮮嫩的香味,這就是味精能提神的原因。德國裏德·霍華德首次在蛋白質水解過程中分離出谷氨酸鈉。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苗劇從海帶中提取谷氨酸鈉。第二年,三郎太·鈴木將其商業化並命名為?風味元素?,開始賣了,這是最原始的味精。
最初是以谷朊粉為原料,用鹽酸水解生產味精。20世紀50年代,日本人木下用發酵法生產了味精。後來發酵後來居上,取代了水解,但兩種方法生產的味精成分是壹樣的。國外壹般用糖和蜂蜜做原料,而我國用糧食作物,如大米或玉米,來生產味精。市場上銷售的味精中有99%、80%、60%的味精。
谷氨酸鈉存在於葡萄和西紅柿中。既然葡萄和西紅柿無害,味精也可以吃吧?至於水解的谷氨酸,也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蛋白質中很多動植物都含有谷氨酸,如牛奶、雞蛋、豬肉等。?味精有毒嗎?論不攻自破。
從谷氨酸鈉的分子式可以看出,它是壹種不穩定的狀態,加熱後容易脫水成為另壹種穩定的物質?焦谷氨酸鈉。但首先溫度並不是傳言的100℃,溶解味精的最佳溫度是70℃-90℃。在150℃時,會脫水生成晶體;如果溫度在200℃以上,谷氨酸鈉會發生分子內脫水,變成焦谷氨酸。其次,因為焦谷氨酸沒有風味,谷氨酸鈉轉化為焦谷氨酸鈉會降低鮮味嗎?沒錯,但是焦谷氨酸致癌,這個說法沒有經過科學證明。焦谷氨酸鈉別名L-2-吡咯烷酮-5-羧酸鹽,分子式為C5H8NO4Na?H2O .也是白色結晶粉末,易溶於水,刺激性弱,但無過敏反應。使用時對人體基本無毒無害。
?
央視的壹項調查顯示,超過壹半的消費者對味精有抵觸情緒。
那麽,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味精致癌?更危言聳聽。值得註意的是,平時使用味精時,考慮到谷氨酸鈉的分子特性,酸堿性大的菜肴不容易添加味精。在谷氨酸鈉中,只有L-型具有鮮味,其水溶液具有更純的鮮味。因此,在弱酸性水溶液中,PH值為5.5-8.0時鮮味最強;然而,當PH值小於4時,鮮味變淡。PH值大於8會形成二鈉鹽,鮮味消失。
從口感上來說,加入味精也要註意溫度,70℃-90℃最合適。炒菜壹般在烹飪前加入,以防脫水產生焦谷氨酸鈉,失去鮮味;涼拌菜要早點放,讓它充分溶解。
另外,味精的適宜濃度為0.2%-0.5%,所以添加時也要註意適量。第壹,不要壓制菜品的原味。第二,不夠好。味精攝入過多對身體不好。道理和鹽壹樣。因為味精含有鈉,高血壓患者不宜多吃。
?
參考資料:
談味精,劉成奇,劉曉霞,忻州師範學院學報,1999-11-15;
焦谷氨酸鈉與大腦記憶和認知功能,婁秀玉,朱宏清,中國科技信息,2012-01-15。
?
凡署名“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請發郵件到editor@kedo.gov.cn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本網發表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無關。如有侵權,責任自負。
作者: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