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容積性瀉藥:
比如車前草親水性膠粉、聚卡波非鈣片等。,作用原理是增加糞便含水量,使糞便松散,從而起到通便的作用。
2.滲透性瀉藥:
臨床常用乳果糖口服液和聚乙二醇4000粉。這類藥物滲透壓高,能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量,刺激腸道蠕動。因其不良反應小,臨床常用。
3.刺激性瀉藥:
比如番瀉葉等。,這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直接刺激腸黏膜的感覺神經末梢,引起腸道反射性蠕動,刺激腸道分泌,適合短期應用。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腸神經損傷。
4.潤滑瀉藥:
石蠟油、開塞露等。,臨床上很多大便幹燥、大便嵌塞的患者,幾天不排便,醫生往往通過臨時肛門給開塞露,潤滑刺激腸壁,使之易於排出。
瀉藥最好短時間間斷使用。長期服用瀉藥,尤其是刺激性瀉藥,可能引起水電解質紊亂、胃腸功能紊亂和不可逆的腸神經損傷。如果真的需要長期使用瀉藥,滲透性瀉藥是相對安全的。
1.飲食:
蔬菜、粗糧等食物中富含壹種叫膳食纖維的物質,這種物質既不能被腸道消化,也不能被腸道吸收,但它被譽為腸道的“清道夫”,能增加糞便量,吸收大量水分,使糞便變得柔軟有形狀。另外可以刺激腸道蠕動,也有利於加快糞便的排出。所以,如果妳是便秘患者,每天壹定要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等飲食豐富的食物。另外,解決大便幹燥的問題,不僅要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還要保證充足的飲水。建議每天至少喝1.5 ~ 2 L。
2.調節排便的“生物鐘”:
正常人都是按時排便的,時間到了,就會覺得舒服。這是排便的好習慣。要真正解決便秘問題,就要建立自己的排便“生物鐘”。建議妳選擇壹段相對自由的時間,拋開壓力和煩惱,無所顧忌的上廁所。不管有沒有排便,每天固定時間堅持在廁所蹲壹會兒,妳排便的“生物鐘”就建立了。
3.經常操練
運動有助於釋放壓力,刺激腸胃蠕動。便秘的人壹定要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4.心理療法:
大部分便秘是功能性便秘,也就是說壹般沒有器質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是便秘的重要原因,如心理緊張、壓力、抑郁、焦慮等。有些人可以通過自我調整來逐漸提升自己。如果不能自我調節,壹定要及時去醫院,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5.中醫治療
中醫博大精深,對於便秘也有自己的壹套治療方法。針灸、按摩、中藥等中醫療法對便秘也有壹定療效。
年齡> 40歲,有血便、黑便、便潛血試驗陽性、貧血、消瘦、明顯腹痛、腹部觸診及包塊等警示體征,或有大腸息肉、大腸腫瘤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