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有制導炸彈中制導精度最高的手段。激光制導導彈、激光制導炸彈、激光制導炮彈應用廣泛。可以在地面人員的協助下間接射擊。
全主動尋的就是將上述激光器安裝在炸彈上。炸彈本身利用激光器向目標發射激光束,激光導引頭接收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引導自身飛向目標。
這樣導彈可以不管發射,但是彈體的技術含量更高,每次轟炸都會消耗激光。
波束制導或波束制導是彈載機先計算目標的位置信息,火控計算機控制發射裝置以最佳角度投下炸彈,使炸彈進入彈載機激光器發射的激光束,炸彈的激光接收器接收彈載機激光器直接照射的激光信號,從而調整其飛行始終停留在照射的光束中,最終導向目標。
這種方法常見於中程反坦克導彈。激光傳輸指令是彈載發射激光信號遙控炸彈。
擴展數據:
指導形式分類
半主動的
位於載體上或地面上的激光用來照射目標,導彈上的激光導引頭接收目標反射的激光來跟蹤目標,將導彈引向目標。
將戰鬥部的攻擊配置與引導目標的“激光目標指示器”分開。攻擊時,激光目標指示器從地面或空中瞄準目標發射激光束。發射或發射的進攻型戰鬥部前端的導引頭會捕捉到目標表面漫反射的激光,控制並引導戰鬥部攻擊目標,直至擊中目標並將其炸毀。
由於激光束的指向性極佳,發散角極小,激光制導武器的命中精度極高,可以說是指哪打哪。比如美國生產裝備的“寶石之路”激光制導炸彈,命中精度為1.5米。
活躍的
激光輻射器安裝在導引頭上。這種激光制導自動化程度高,但實際上還沒有應用到反坦克導彈上。這種照明器可以將導彈的預設軌道編碼在激光中,激光可以通過光的反射自主導航。該方法抗幹擾能力強,制導精確,適用於攻擊空中的地面目標,如坦克等。
激光束制導
激光接收器安裝在導彈上。導彈發射時,激光照射目標,發射的導彈在激光束中飛行。當導彈偏離激光束軸線時,接收機對偏離的大小和方位敏感並形成誤差信號,根據制導規律形成控制指令修正導彈的飛行。
光束編碼是光束控制制導的關鍵技術,激光光束控制武器系統導彈控制的關鍵是形成壹個帶有編碼信息的激光光束控制場。激光光束控制有多種編碼方案,如數字編碼、空間偏振編碼、空間掃描和調制盤空間編碼,其中激光空間頻率編碼應用廣泛。
該方法抗幹擾性能好,解碼方法簡單,易於實現。它對光強分布的均勻性要求不高,但對調制盤速度的穩定性要求嚴格。
命令控制
在紅外半自動指令制導中,激光脈沖被用來代替傳送控制指令的導線。導彈接收器的激光接收器。激光脈沖被編碼和發射,例如使用漢明碼(壹種可以自動糾錯的代碼)來編碼激光脈沖。
激光束方向性強,光束窄,因此激光制導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但0.8-1.8微米波段激光容易被雲、霧、雨等吸收。,而且透光率低,所以全天候使用受到限制。如果使用10.6微米的長波激光,可以在能見度差的情況下使用。
激光制導是20世紀6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激光半主動制導、激光束制導的空對地、地空導彈,激光制導的航空炸彈已經出現。激光束轉向和激光半主動制導已應用於反坦克導彈技術。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激光制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