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豬肚湯
[原料]豬肚1只,生姜250克。
[制法]豬肚洗凈,塞入生姜(切碎),結紮好後放入瓦鍋
豬肚湯
,加水適量,用文火煮至熟爛為度,使姜汁滲透進豬肚內即成。
[功效]溫胃散寒,營養補虛。
[適應證]適用於脾胃虛寒型老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脘寒痛、四肢不溫等。
[註意]
①服時吃豬肚(淡吃或拌少許醬油),不吃姜,必須喝豬肚湯(如湯昧太辣,可加入適量開水),每只豬肚可吃3~4天,連續吃8~12只。
②熱證及感染性疾病勿服。
做法二
蓮子豬肚湯
備料:
豬肚300克 蓮子100克 料酒2杯蓋 生姜薄片2片 鹽 雞精
豬肚湯有關圖片(20張)
蔥末
做法:
1、豬肚洗凈,開水氽熟,切成兩指寬的小段。
2、將豬肚、蓮子生、姜薄片入鍋,加入清水。
3、湯沸後,加入2杯蓋料酒,大火改小火繼續燜煮(若是用燜燒鍋,小火10分鐘後,將內鍋放入外鍋加蓋燜熟)
4、1個小時左右,豬肚燜熟煲爛,加鹽、雞精,撒上蔥花就可出鍋。
特點:湯濃味美,營養豐富。
註意事項:
1、煲豬肚湯所需時間較長,因此建議使用燜燒鍋,節約煤氣。
2、生姜和料酒是必備的,可驅除豬肚本身的味道,更可以使湯味鮮美。
3、蓮子最好選用新鮮的,若是蓮子幹,要充分發泡再用。
做法三
芡實豬肚湯
基本特點
健脾胃,益心腎,補虛損。脾胃虛弱,癥見不思飲食,泄瀉日久;
豬肚湯其他系列(13張)
或心腎不交之心煩口渴,心悸失眠,或腎虛小便頻數,夜尿多等癥。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亦有療效。
基本材料
豬肚1個,芡實30克,蓮子30克,紅棗10個。
做法
(1)把豬肚翻轉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沸後撈起,去水,用刀輕刮凈。
(2)芡實、紅棗(去核)洗凈,蓮子(去心)用清水浸1小時,撈起,壹齊放入豬肚內。
(3)把豬肚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說明
本湯是補虛固澀之品。湯中芡實性味甘澀平,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其“止渴益腎”,《本草從新》則認為其“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本品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蓮子健脾養心,與芡實合用,能協調心腎功能。豬肚即豬胃,性味甘溫,有補虛損、健脾胃的作用,《本草經流》說“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本草圖經》又說其“補羸助氣”。紅棗補脾益氣,並能調味。合而為湯,能使脾胃健運、心腎協調、平補虛損,是四季皆宜、老少鹹宜之家庭常用湯品。
註意
感冒發熱者不宜用本湯。
芡實豬肚湯的特色:健脾胃,益心腎,補虛損。脾胃虛弱,癥見不思飲食,泄瀉日久;或心腎不交之心煩口渴,心悸失眠,或腎虛小便頻數,夜尿多等癥。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亦有療效。芡實豬肚湯的制作材料:主料:豬肚1個,芡實30克,蓮子30克,紅棗10個。
芡實豬肚湯的做法:
(1)把豬肚翻轉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沸後撈起,去水,用刀輕刮凈。
(2)芡實、紅棗(去核)洗凈,蓮子(去心)用清水浸1小時,撈起,壹齊放入豬肚內。
(3)把豬肚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做法四
清燉豬肚湯
[原料]豬肚150g
[調味料]香油、堿灰各10g,熟豬油30g,味精2g,精鹽3g,蔥白5g
[做法]
1、豬肚用堿灰和香油混合搓揉5分鐘,搓揉出粘液後用清水洗滌3~4遍,洗凈後放入沸水鍋中煮半小時,撈出,再用清水沖洗。
2、把洗凈豬肚切成3cm長,3cm厚片狀。
3、蔥白洗凈,切段。
4、姜洗凈,拍破待用。
5、將鍋放在旺火上,倒入豬油燒熱,先放蔥、姜炒壹下,接著放入肚片爆炒,加鹽。再將炒片裝入砂鍋或砂罐內,放足清水,用中火煨至豬肚爛時放入味精起鍋即成。
[營養]
內含蛋白質21g,脂肪46.9g,碳水化合物0.5g,鈣33.6mg,磷361.6mg,鐵1.7mg,維生素A27.5國際單位,維生素B10.18mg,維生素B20.1mg,尼克酸9.6mg,維生素C16.5mg,能產熱327.9kcal。
[功能]
其功能與炒肚片相似,可參見之。
做法五
甘菊豬肚湯
風味特點、食療食補作用:豬肚入胃健胃。甘菊花味兼甘苦,性稟平和,專益肺腎二臟,散濕痹遊風。黃耆甘溫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老姜辛溫逐寒邪。合煮能健脾胃益肺腎,而祛風、利尿、解渴、強化髖關節、補中氣,最適合體質虛弱,傷風感冒。脾氣乖異者尤宜常服。
原料:豬肚1個,甘菊1錢,黃耆1錢,老姜數片,調味料適量,上湯750克。
制作方法:豬肚先刮去汙物,再從內外翻,手伸人肚內,同時炒鍋拭幹加熱,達壹定熱度後,直接把豬肚放在鍋內搓摩,每壹部位都不遺漏,或用面粉加沙拉油搓洗2次。之後以滾水湯煮3分鐘,撈起沖浸冷水,去白膜,切成大片。將所有材料和肚片置於鍋內,加上湯煮開,改用文火煮約1至1.5小時即可食。
做法六
白胡椒煲豬肚湯
原料:白胡椒,性味辛、溫。入胃、大腸經。含胡椒堿、胡椒脂堿和揮發油等。功能溫中散寒,醒脾開胃。《本草綱目》認為它“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唐本草》說它“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海藥本草》指出它可“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沖”。
豬肚即豬胃,性味甘、微溫,入胃經。功能健脾胃,補虛損,通血脈,利水,除疳。《別錄》說它“補中益氣,止渴、利”。《本草圖經》記載它能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日華子本草》還說用豬肚釀黃糯米蒸搗為丸,可治勞氣以及小兒疳積黃瘦病。
做法:購買豬肚壹只,反復用水沖洗凈。把約15克白胡椒打碎,放入豬肚內,並留少許水分。然後把豬肚頭尾用線紮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另外,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壹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功用:可以用於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因受寒而消化不良,吐清口水,虛寒性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其實,這道湯煲成以後呈現牛奶般的乳白色,不僅濃厚暖心具有不壹般的飲食藥療效果,而且還非常美味,可以作為冬天的壹道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