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豬皮這道大菜

豬皮這道大菜

許多人壹日三餐不離豬肉,但不壹定吃豬皮。

不僅因豬皮上的毛難以去除,吃到豬毛,很殺胃口,且豬皮多油多膠,吃起來容易發膩。故讓許多人避而遠之。

但在我老家,卻把豬皮當作壹道大菜,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只有在酒席上才能吃得到。

很多食物之間,皮肉相生相存,性質完全不同。用不好相克相害,用得好則***融互利。比如,我們吃地瓜時,自然會把皮剝去。結果,吃多了就會泛酸、燒心,這時吃地瓜皮可以化解。

豬皮亦是如此,經過深加工的豬皮,吃起來不僅不發膩,還開胃。

只是豬皮好吃不好做。

豬皮剔下來,去毛是第壹道大關。以前鄉村沒有剃刀和拔毛夾子這樣的去毛利器,普通菜刀難以奈何柔韌的豬毛。

但豬毛富含油脂,這讓它像壹個易燃火工品,壹點就會燒著。於是,人們就用壹段點著的柴火,或者用燒得通紅的火鉗,貼著豬皮反復掃,像拔火罐走罐那樣,上上下下的走。隨之,豬毛便滋滋地燒除了。

之後,將豬皮放進鍋中慢慢煮。水開了,豬皮像魚壹樣,在鍋裏上下遊動著。先不用去管它。但得把鍋蓋揭了,防止水噗出來。

鍋裏升騰的水汽,帶著甜美的肉香,四處亂竄,瞬時,生活的幸福指數滿滿當當的。

水可被煮得像牛奶那樣白,在個把月才能吃上壹頓豬肉的年代,能喝上壹碗這樣的湯,足以使腸胃雀躍的了。

因其湯味香甜,色純白,成為扁肉高湯原料之壹。因此,扁肉鍋裏時常會放豬皮煮。豬皮煮熟後,還可再做菜。與扁肉搭配,不僅僅是壹舉多得,是堪稱絕配了。

趁剛撈出的豬皮柔軟擴張,再認認真真檢查壹下,是否還有漏網之毛。尤其是白色的豬毛,很容易蒙混過關。

這時,得壹手用筷子緊緊夾住豬皮,對著光線,將手上的豬皮舉到眼前,另壹手迅速地拔豬毛,恐冷後的豬皮,變得皮實,難以拔毛了。

豬皮稍涼後,攤在菜板上,壹手扯住豬皮,壹手將菜刀橫過來,將豬皮上殘存的白白的肥肉剔下。這些剔下的肥肉,是煮菜和拌面的好料。

下壹環節,是要讓豬皮幹。

把豬皮掛在竹竿上曬,既省時,又省力。但得防老鼠,所以,曬豬皮的位置,壹般都是在常有人走動或目光能夠照顧到地方。

即使如此,人們還會把豬皮叉在高高的竹竿頂上,給老鼠制造最大的障礙,讓它可望而不可及。

火壹樣的太陽,可將豬皮裏的油脂逼得“離家出走”,從豬皮滲出的油脂,晶瑩潔白,在陽光下閃閃耀耀,如同鑲嵌了珍珠般,熠熠生輝,十分養眼。

豬皮幹後,即可進入下壹道的油炸環節。我們家卻並沒有那麽快拿去油炸,而是把豬皮掛在竈頭上。就像壹些地方制臘肉那樣的做法。

但臘肉掛竈頭是使其吸收熏煙味和擠水,吃起來更香,更有嚼勁。我們家把豬皮掛在竈頭,是為了更耐儲,有煙熏著,蚊蟲不敢靠近,細菌也不容易滋生。

而豬皮壹旦經過油炸,附在豬皮上的油脂容易腐敗發臭,因此必須盡快吃掉。

那時,對於壹般的家庭,如此費心費力刨出的珍貴的食材素日裏怎麽敢輕易吃掉呢?得等到家裏來了貴客或者逢年過節等重要的時日才敢弄出來,以解無葷菜的尷尬。

炸豬皮挺壯觀的。整張豬皮壹被扔進滾滾的油鍋裏,就發出嘎嗞嘎嗞的響,好像從裏到外有壹股力量在撕扯擠脹它似的。頓時,薄薄的豬皮,變得肥大鼓脹,顏色也從暗白變成金燦燦的。

以肥胖為美也好,以金色為貴也罷,經過油炸的豬皮,這兩個優點都沾上了,已不再是“下裏巴人”了。

油炸過的豬皮很脆硬,不好切,因此煮之前需用水泡軟。泡軟後的豬皮軟滑有彈性,手感非常舒適。

切斷不需太大力量,切口處蜂窩那樣的孔窩清晰可見,像切開的發糕和海綿,蓬蓬松松的。但其形狀便不容易潰散。壹般切成長條形,寬約2厘米,長約5厘米。

豬皮涼拌、熱炒、紅燒、做凍、煮湯都可以。

在有的地方的菜肴中,豬皮則為重要的輔料。比如福州著名的雜燴湯,少不了豬皮。只是作為“輔”,對於偏愛者,吃得不夠過癮。

鄉村吃法以煮湯為主。地瓜粉抹之,並揉捏,使地瓜粉均勻附在豬皮上。湯料裏加白菜、花菜、卷心菜、魚片、肉片等皆可,不加亦可。

但我感覺芹菜、蒜苗不可少,這兩種菜味道香,可以將豬皮的鮮味很好地引出來。

豬皮湯以酸辣味為主。喜歡清淡的,則可以吃原味。中性點,灑些胡椒粉提味。

涼拌和熱炒的吃法壹般也是酸辣味。

豬皮湯大滾方可出鍋。出鍋前,再落壹湯勺老酒,整個廚房便立馬充盈了這道大菜的香味,胃會倏地失了魂般地躁動不安起來。即使在數九寒天,也能吃出個大汗淋漓。霎時,身上所有的勞累和煩惱,如同煙囪上飄逸的炊煙,跑得無影無蹤。

落在身心上的只有壹個“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