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離我很遠,女孩收到花時的“嫵媚膽怯,羞澀勤奮”也優雅如煙。十五歲和五十歲談戀愛的男女,畢竟不會像神魂顛倒那樣臉紅心跳,氣喘籲籲!十五歲的我可以很自信的說:只要我喜歡,為什麽不呢!五十歲的人,怕只能說:雖然我喜歡,但還是看機會吧!
在盒子裏放壹個“愛人”
年輕的時候,我們感謝情人節。不是嗎?它可以讓“男人和老狗”帶著壹束束鮮花在街上走來走去,沒有人會覺得“礙眼”。此時此刻,即使妳抱著壹棵樹,“樹代表我的心”,也有人覺得妳真的很浪漫,很有心機。滿大街的貴婦和妻子,無論美醜老少,都捧著鮮花和心上人的禮物過情人節。戀愛的感覺真好。如果把西方的情人節和我們國家的七夕相比,應該說情人節多了些感性,少了些隔河相望的含蓄。
情人節英語是Valentine。
天,自然有壹個關於聖瓦倫蒂諾的故事。壹個隱居在森林裏的和尚,因為不喜歡暴君在戰爭期間禁止平民結婚的做法,私自主持婚禮,最終導致了他的死亡。情人節就是為了紀念這位私下幫助別人安頓生活的聖人而誕生的。不過,我更喜歡另壹個版本,因為它更科學,也更符合西方文化:據說2月14日,古希臘天上飛的鳥和地上跑的羊發情,然後交配。紀念這個神奇日子的方式是,每個年輕人從壹個盒子裏抽簽,盒子上有壹張紙條,上面寫著壹個年輕女人的名字。抽到的人將成為年輕人的心上人。這個傳說簡單直接,既符合這座城市“信義有緣”的邏輯思維,也符合西方情人節這種集體求愛信號。
商人創造浪漫。
內地壹項調查稱,70%的大學生認同西方情人節。壹個女大學生問了壹個好問題:2月14日妳愛人要送妳玫瑰時,妳視玫瑰如糞土,執意要等到七夕去看牛郎織女占星大會?妳是怎麽了?
有人說,今天的節日是戴著商業面具的神靈的狂歡。在普通人的情人節概念中,首先想到的不是鮮花、巧克力、燭光晚餐、香水、性感內衣...城市人對節日的熱愛,並沒有因為進入“娛樂至死”的時代而消解。香港人對傳統的、舶來的、自主的節日可謂兼收並蓄,所有商界人士都在微笑鼓掌。
陳暉說“二月是壹個外部放松、內部開放的月份”。隨著情人節餐飲零售各種消費的風暴,妳會漸漸意識到,看似不動聲色的二月,卻是最喧囂、最憂郁、最野蠻、最華麗、最悲傷、最昂貴的;比如愛情。二月如履薄冰。陳暉真是怒火中燒。
為什麽情人節浪漫總是走在愛情前面?為什麽女人不明白商業可以給人創造浪漫,卻不能創造愛情?
用鮮花點燃欲望
對於男人來說——情人節往往成為壹個背負物質提供者身份的“受害者”。情人節,男女都在往外沖。因為這壹天,外面成了生活方式的“秀”。情人節是壹個時尚標簽。燭光晚餐越貴,越需要提前預訂。“藍女巫”越貴,越要提前預定,只為博紅顏壹笑,讓她滿心歡喜。與其愁眉苦臉撅嘴說:妳不愛我,為什麽,不如內心浪漫壹點。為了不讓兒子“沒面子”,我省吃儉用,私下轉賬五千給他過情人節,唉!窮繼承風!
南方碩說,每次情人節過後,他都喜歡在社交新聞頁面上尋找它留下的痕跡。有的人因為沒收到花束,氣得割腕。有些情侶因為不去高級餐廳享用情人餐而發生真誠的爭吵...
情人節不再是壹個日子,而是壹種願望。南的分析很精辟:當情人節被電視報紙報道和廣告塑造成壹個符號,這個符號點燃了欲望。對情人節的渴望總是那麽殘酷。如果妳在這壹天沒有收到花束,沒有安排愛人的約會,妳會覺得被全世界拋棄了。
情人節的孤獨是最大的孤獨,代表著不被愛的失敗。情人節在制造象征性浪漫的同時,也在浪漫的反面制造了焦慮和悲傷。很多平時生活愉快的人,在這壹天突然變得很奇怪。.....情人節是壹顆精致卻邪惡的尖牙,整天磨磨蹭蹭讓人感覺像被文火烤壹樣焦慮。
私家偵探發財了。
真正的情人節其實是壹個尷尬的春天?
有人說,情人節的那壹刻,是對女性職業精神的評論。有約的女人意味著有資格做女人,花錢多的女人意味著成功。如果妳找不到人壹起過情人節,那麽無論妳在其他方面有多優秀,人們都會問:“妳為什麽和男人壹樣優秀?”潛臺詞就是:反正妳還是沒做女人。
當人們以“愛”的名義,挑起荷爾蒙指數上升,享受“浪漫”和消費的快樂時,情人節原本就有了另壹層含義。
在情人節,有些人可能會不知所措。這壹天被很多長期懷疑的人視為考察另壹半是否忠誠的最佳時機。據悉,去年2月14日成為中國私家偵探史上最熱的壹天,婚姻忠誠度調查費用從起步價15000人民幣上調至20000人民幣,加上等待至少壹個月。
情人節——請不要送我禮物。我並不害怕ICAC,但我在這壹天收到了壹份禮物。甚至壹個金莎似乎意味著這種巧克力背後有壹種曖昧的關系。
情人節——不適合出軌的日子!寶貝,難道我們不壹起度過這壹天,我們的愛就會死去嗎?我不信!
來源:洪微博文:石友鵬